庄新航
摘 要 随著各国军队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技术保障难度不断加大。本文指出了信息化战争对车辆装备保障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着眼“三早”,超前做好准备、遵循规律,合理部署力量、多法并举,适应战场需要等具体举措,对信息化战争背景下车辆装备保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信息化战争背景下 陈亮装备保障 思考
中图分类号:E925.6文献标识码:A
1信息化战争对车辆装备保障的主要影响
(1)信息作战的高突发性,缩短了车辆保障的准备时限。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由于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相对缩短了作战空间,使战争发起突然、隐蔽性强来势猛。如美国快速部署部队,可在48至72小时内将7000人运抵任何集结地域;空袭行动24小时内即可实施。战争的高突发性将使迎战的一方基本没有战前车辆装备保障准备时间,处于一种仓促应战、被动保障状态。
(2)信息作战的强破坏性,增加了车辆保障的任务量。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由于高技术武器精度高、威力大、杀伤力强,导致了战争的高破坏性,作为战时部队人员、物资主要运载工具的轮式车辆,必然是敌人袭击的重要目标。同时,由于部队机动频繁,物资、伤员前后运送量大,车辆自然损坏加剧,车辆维修任务进一步加重。
(3)信息战争的常变化性,加大了车辆保障的难度。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由于高强度、立体化,使前后方趋于模糊,战场变化异常,部队频繁机动,转移阵地多,致使战损车辆散布面广,车辆保障目标随意性大,不可预见、难以预测的车辆故障、遭敌突然袭击的破坏性打击加剧,增加了车辆保障的难度。
(4)信息战争的高技术性,降低了车辆保障的自我防卫能力。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各种新型高技术手段如侦察卫星系统、战场监视系统等的广泛采用,战场透明度进一步增强,保障机构受敌火力威胁加大,车辆装备、运输保障分队自我防卫和防空等防护体系也将受到威胁,给保障工作开展带来较大困难。各类新型高新技术对自然伪装物、人工伪装物等各种伪装技术鉴别能力越来越高,车辆保障的自我防卫能力自然而然降低。
2信息化战争背景下车辆保障的基本对策
(1)着眼“三早”,超前做好准备。一是着眼早预测。要充分考虑部队作战地区地形及军地保障资源等特点,从保证部队战时应急出动基本需要出发,研究制定一套可供战役、战斗直接保障需要的车辆维修器材供应保障体系。建立以重点地区部队为依托,地方资源为补充的车辆保障网;完善配套重点作战地区部队野战维修机具设备,建立一支精干的应急支援保障组,落实野战维修机具和器材,负责紧急情况下部队机动中的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二是着眼早计划。根据不同方向、不同作战任务时的各种战备预案及装备保障预案,制定多种适应性强的车辆保障预案。对各种维修器材储备、应急筹措计划等,都要制定多套预案。落实“三分四定”,对战备维修机工具实行集中保管、装箱存放、落实到人。三是着眼早行动。立足随时打仗思想,抓好轮式车辆装备的战备建设,采取集中或分步整治的方法使部队轮式车辆装备的完好率、配套率全部达到规定的标准。
(2)遵循规律,合理部署力量。信息化战争的突然性、快速性和不确定性,要求车辆装备保障必须具备与部队相同的应变能力,在“动中实施快速保障”。因此,在保障力量编成部署上要把着眼点放到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上。一是车辆装备保障力量编组要突出小型化。军队编制体制改革后,更要改变以往装备保障力量集中使用为主,保障机构大而全的模式,建立队组保障模式。即每个队编若干个维修保障组,以组为基本保障单位,每组4-6人,配备基本的维修工具和部分维修器材,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保障实体。每个组可单独执行保障任务,也可在保障队的统一组织下开展保障工作。二是装备保障机构部署应与部队作战部署相一致。旅、营、连的作战部署做到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利于保障。装备保障指挥要适应战场环境的复杂多变,采取灵活多样指挥方式,提高装备保障指挥的时效性和应变能力,灵活地将车辆装备保障力量进行组合、分离,前移后撤增强保障机构的弹性和韧性,确保车辆装备保障高效益。三是车辆装备保障机构要紧靠作战部队。车辆装备保障必须贴近部队,以便于保障、便于提高维修效率。同时,由于装备保障机构不具备防卫能力,在得不到上级掩护的情况下随时可能遭敌袭击,因此,车辆装备保障机构的行动要尽量贴近部队并将车辆保障防卫纳入作战部队之中,建立整体的防卫网。
(3)多法并举,适应战场需要。由于战场情况错综复杂,作战样式转换快,车辆装备保障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要采取灵活多样变的方法,最大地提高车辆装备的战场再生率。一是独立保障与支援保障相结合。信息化战争高度分散,车辆维修保障独立性强,在保障任务区分上应以部队自我保障为主体,采取区域性独立保障的方法,由各级装备部门负责组织完成本级战损车辆的维修保障和器材供应。在自我独立保障的基础上,要充分与上级支援保障相结合。在物资器材供应上要打破传统的由上至下逐级供应保障的模式,尽量采取供需直接的方式,由战区、集团军直供到一线部队,减少中间环节,既方便部队又提高保障效率。二是定点保障与机动伴随保障相结合。为适应信息化战争战场转换频繁、作战进程快的特点,在保障方法上应以伴随保障为主。合成旅、营维修保障力量应以保障组的形式全部配属给营、连,并配发相应的车辆维修器材。不同作战时节也要采取不同的保障方式。部队机动时,实施定点保障和伴随保障相结合,伴随保障为主。进攻时,保障机构随队跟进展开,实施机动保障。三是重点保障与兼顾保障相结合。车辆技术保障必须轻重相结合,在保障方法上应以主要作战方向、主力部队为主,同时兼顾其它方向,充分分配修理力量,努力提高维修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