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栩名
【摘 要】 目的:探讨以社区全科医生为主导的糖尿病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控制达标率的影响。 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本社区服务中心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诊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以社区医务人员为主导的常规慢性病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以社区全科医生为主导的规范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比两組患者接受社区慢性病管理后的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的控制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更低(p值<0.05)。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以社区全科医生为主导的糖尿病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并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
【关键词】 社区全科医生;糖尿病;慢性病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290-01
前言: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较低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紊乱综合征,该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多食、多饮、体重降低、多尿等[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控制血糖、血脂及代谢水平的手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相关研究表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以社区全科医生为主导的糖尿病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的控制达标率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13例;年龄范围为34~68岁,平均年龄为(43.1±2.5)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范围为36~71岁,平均年龄为(44.3±1.9)岁。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慢性病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主导者为社区的医务工作人员。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测量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等。
[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慢性病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主导者为社区全科医生。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将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史等相关信息记录于档案之中。(2)定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血糖等病情相关指标的具体数值进行准确测量,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治疗内容。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出个性化的运动和饮食建议。(3)定期举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常用的治疗药物、发病元婴、血糖水平的管理方法、饮食和运动指导等,并向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手册。(4)通过与患者在就诊期间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患者,社区全科医生应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社区慢性病管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和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
文中的计数(x检验)资料和计量(t检验)资料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存在有很大的差别。
2 结果
进行社区慢性病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和总胆固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社区慢性病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亦不断增加。相关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应局限于医院范围内,应将其纳入地方社区的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范畴之中[3]。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开展需要患者和社区医务人员进行相互配合,社区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病情诊治和健康指导,可有效纠正患者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对存在不良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干预,进而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避免单纯的药物治疗的临床局限性[4]。全科医生是执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疗服务的卫生服务者,其具备向社区内患者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医疗服务的资格,全科医生主要通过门诊的方式对社区内患者的疾病进行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为其建立医疗档案是全科医生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全科医生除却提供常规的门诊服务外,还可社区内患者提供慢性病管理、儿童保健、心理咨询等医疗服务。相关研究表明,全科医生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管理依从性,从而可对社区的糖尿病管理效果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6]。
根据本次研究可得知,进行社区慢性病管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更低。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以社区全科医生为主导的糖尿病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的控制达标率。
参考文献
[1] 张鼎.社区规范管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29-30.
[2] 戈园园,严海风,陆萍,朱杰,高波,苏永强,王珏.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对社区居民糖尿病就诊行为与医保费用的影响分析[J].上海医药,2017,38(22):13-15.
[3] 戴冬霞,董丽娟,刘梅芳,刘小娟.社区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2):31-32.
[4] 任志英.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7):170-170.
[5] 张国辉,白云骅.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对提高糖尿病控制率的效果[J].智慧健康,2018,4(18):9-10.
[6] 徐海,陈晓荣,厚磊,左惠娟,郭晓雷,周金意,王文绢,马吉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情况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