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黄金1小时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09月--2019年01月从本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予以分组探讨,统计分析常规组20例(常规化管理)、研究组20例(黄金1小时管理)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急诊透析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入室按时性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上下机完成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关键词】 血液透析室;黄金1小时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84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273-02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十分重视急救白金10min、创伤黄金1h,这一理念在临床工作中也得到了有效证明[1]。血透室相对来说比较特殊,任务量大、工作繁重,收治的患者病情危急,基于此,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赢得最佳救治时间,显得至关重要。血透室黄金1h管理方法具有理想的效果,不仅可以促使护理人员积极面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改善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入室按时性,减少急诊透析。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40例血液透析患者收治于2015年09月--2019年01月,通过电脑随机法,予以分组探讨,即常规组、研究组各20例。研究组男女11:9,年龄41-78(66.4±3.7)岁;常规组男女12:8,年龄44-79(68.5±3.9)岁。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 方法
常规组20例行常规化管理,研究组20例行黄金1小时管理,(1)要求护理人员、医师、清洁工、工程师全程参与,根据血透患者机器安排表,备好各区患者消毒用品、抗凝剂、床位和穿刺器具等。贯彻落实工作责任制,上个班次的护理人员合理安排后一班次患者床位、血透机,上个班次责任人根据血透机安排表,备好下个班次患者的透析器、病历资料、管路、预冲液以及一次性废液袋。工作流程:各区责任人根据上个班次安排表,将透析器开启并常规检查,安装管路、预冲管、循环管;根据机器安排表,将患者送到指定床位;测量血液、血压;准备上机。期间要求工程师巡视每台透析器的工作情况,及时排除故障;要求医师巡视观察患者,及时处理危重症者、情况特殊者;清洁工移开紫外线灯,准备废物袋、塑料桶,及时清除各类废物。(2)收集患者基本资料,若患者未按时入室,护理人员立即与其联系,了解情况,嘱咐患者按時入室的重要性,进而加强其意识。围绕患者具体情况,重新修订血透室规章制度,即门诊透析流程、急诊透析规定、候诊说明书、病友须知以及家属告知书等,约束、规范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家属。(3)医护人员、工程师、清洁工、患者密切配合,分工明确,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让患者在一个良好的氛围里完成血液透析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急诊透析发生率、入室按时性以及患者满意度(有满意、不满意之分);同时观察患者上下机完成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两组急诊透析发生率、入室按时性、患者满意度见表1
2.2 两组上下机完成时间
研究组上下机完成时间(5.5±0.4)h,明显短于常规组(6.9±0.5)h,组间差异显著(t=9.778,p<0.05)。
3 讨论
血透室收治的患者大多为危急重症者,病情变化快、发病急骤且死亡风险极大,其管理质量水平高低,会对血透患者疗效产生直接的影响。黄金1小时管理在血透室的应用,具有明显的重要性,因为多数血透患者治疗时间在4-5h左右,上下机时虽然比较繁忙,但是要求做到平稳、安静,故而管理过程中,重点突出了上下机阶段的护理管理,上机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护理人员班次时间,与此同时,上机时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确定最佳血透处方,进一步提高血透疗效,并保证治疗安全[2]。除此之外,上机时患者不愿意长时间等待,故而需缩短上机时间,以免患者过度焦虑;上机时需注意检查,及时排除故障,这对于提高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也十分关键。上机时入室治疗的血透患者越来越多,期间发生感染的风险也比较大,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贯彻落实无菌要求,做好隔离消毒,预防院感。医护人员、清洁工、工程师做好分内之事,全程落实无菌要求,这对于减少感染至关重要。本文观察发现,研究组上下机完成时间短于常规组,而且急诊透析率低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入室按时性也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黄金1h管理在血液透析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莹莹.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9):109-110.
[2] 王洪梅.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