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芳芳
【摘 要】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100例,分别给予其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与喹诺酮类药物应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同乙组的98%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乙组患者咳痰咳嗽、胸闷、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情况,给予其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075-02
喹诺酮类药物,属于一种比较新的合成抗菌药物,同大部分抗菌药物均没有交叉耐药性,有着抗菌谱广且使用方便的特点。同时,该类药物对大部分呼吸道感染原菌,均有着比较好的抗菌活性。对此,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具体效果与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确诊,因支气管炎、肺炎与支气管扩张、哮喘伴感染等诱发的下呼吸道感染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治疗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年龄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合并血液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年龄<18岁者。随机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100例,甲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均在24-73岁间,平均年龄为(47.1±3.2)岁;乙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均在25-74岁间,平均年龄为(47.4±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被给予止咳、祛痰、平喘等治疗。其中,甲组应用头孢类药物;乙组给予喹诺酮类药物,即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0.6g,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莫西沙星,每日0.4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咳痰咳嗽、发热与胸闷症状消退时间,并对两组治疗效果加以判定,若各临床体征与相关疾病症状均已消失,且经实验室专项检查显示各指标正常,则为治愈,若临床体征与相关疾病症状显著改善,且经实验室专项检查显示各指标正常,则为显效,若临床体征与相关疾病症状有所改善,且经实验室专项检查显示各指标也有改善,则为有效,若临床体征无变化,甚至病情加重,则为无效[1]。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如表1所示,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同乙组的98%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般来讲,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多采用抗生素应用治疗。其中,头孢类药物多数属于广谱抗生素,且对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与肠杆菌有着较好的抗菌能力[2]。而喹诺酮类药物,同样属于广谱抗生素,其优势在于几乎覆盖了所有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且对耐药肺炎链球菌也有着明显的敏感性,另外半衰期也比较长,每日仅需用药一次,不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滴注,均有着较高的生物利用性与吸收性。同时,喹诺酮类药物还有着较強的亲脂性,能很好的穿透组织,而且用药后能较集中分布在肺部组织内,从而更好治疗呼吸道疾病。其中,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常见的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病症中,能对DNA拓扑异构酶活性与病原体DNA旋转酶起到抑制作用,并阻止DNA的复制与合成,以此来阻断机体内细菌的分裂繁殖,促进细胞的凋亡,发挥良好的抗菌效果,最终得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清除病原体,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3]。故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均被给予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结果显示,该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同乙组的75%相比,差异显著。同时,该组患者在咳痰咳嗽、发热与胸闷这些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也显著早于甲组。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其适量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左仁海.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21-22.
[2] 俞平.喹诺酮类药物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68-69.
[3] 魏爱泽.分析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