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摘 要】 目的:观察感染科应用整体护理对流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流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及疾病知识知晓率包括发病原因(100.0%)、临床表现(96.67%)、传播途径(93.33%)、防治措施(96.67%)、消毒隔离(9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流感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措施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加深患者对疾病认知,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感染科;整体护理;流感;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045-02
流感是感染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秋冬季节进入高发期[1]。由于流感发病率较高,加之耐药、耐多药患者不断增加,单纯进行治疗很难控制病情发展,因此在流感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早期正规抗结核治疗与完善的护理是促使流感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为观察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我院感染科选择60例流感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感染科就诊且住院的60例流感患者,经病原学检查确诊,证实符合流感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4.35±6.90)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5.97±7.12)岁,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包括:(1)护士分管床位:流感传染性较强,需要实行护士分管护理,将全部护理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每个小组负责一定床位患者,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每个小组由经验丰富、年资职称较高的护士担任组长。(2)弹性排班:根据感染科工作量采用弹性排班制,在工作量大、流感高发期需要安排较护士当班,在其他时间段可以适当减少护士当班,安排护士适当休息。(3)消毒隔离:室内定期消毒,指导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使用双层纸巾捂住口鼻,接触痰液后使用流动清水清洗。患者被褥、用品等经常置于太阳下暴晒。(4)健康教育:通过口头宣教、发放宣传材料、组织健康讲座等方式向患者传达流感疾病知识,认识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流感治疗效果,显效:治疗24h内全身及局部症状(发热、流涕等)基本消退;有效:24-48h内全身或局部症状控制,体温下降不再回升;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同时设计流感疾病知识知晓率调查表,内容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防治措施、消毒隔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对比
3 讨论
流感是感染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接触等途径传播,典型症状有高热、全身疼痛、乏力等,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医院就诊的流感患者数量将急剧增加[2]。护理质量与医疗质量息息相关,在疾病控制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是一种先进的医学理念,对流感患者应当实施全面、完善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以免影响预后[3]。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整体护理后,疾病控制有效率及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整体护理从家庭、社會及医学角度出发,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和关心,满足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迫切需求,加深了其对疾病的认识,让患者了解到如何自我照顾,同时也完善了护理细节,提升了护理质量。总之,对流感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适于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艳红,袁灵灵,周玲.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感染科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0):291-292.
[2] 方清.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感染科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07):163-164.
[3] 李艳华.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16,29(1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