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斌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重点知识,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小结的方法众多,形式多样。在了解环节重要性的同时,教师对其所实现功能要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以目的为导向,适时采用具体手段,来辅助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选择关注教学反馈、帮助理解、知识关联、情感升华等策略,优化课堂小结,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并存的一门学科,通过小结环节的教学反馈,既能检验教学效果,也能避免学生停留在主观感知、大致印象或模糊概念下的学习,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1.归纳式小结
将学习活动中的众多且分散的知识与技能点,通过归纳,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概括、提炼重点,掌握难点,整理知识脉络。同时,学生通过小结,也可能发现自身在学习理解上的不足,进而通过解决等过程,帮助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信息的主要特征》内容学习过程中,改变直接导出信息的相关特征的讲授方式,采用体验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接触的实例或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这一类现象或案例所代表的具体的信息特征。基于活动的思考、分析,最后归纳出信息的某个特征,比直接告知,再结合案例解释效果更好,相比前者,学生思考更充分,信息加工痕迹明显,印象也将更深刻。学生学习体验感强,容易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归纳小结在教学中常见师生共结。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小结,其间可能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在强调学习主体的背景下,建议采用撤销支架的学生自主归纳小结的方式,提倡学生学习主体参与的小结归纳。例如,在高一必修课《常见文件格式》一课中,对于文件类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上,普遍具有一定的能力开展自主或合作学习,因此可以指定小组搜集学习相关的诸如音频等文件类型,然后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各小组代表交流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自主归纳的。实践证明,让学生展示自己感兴趣且能引起共鸣的相关材料,以及学生自己的小结,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学效果良好。
2.提问式小结
教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小结环节,抽样提问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时适度给予指导和归纳。选择学生代表,让其在课堂中通过思考,表述出本环节或课时所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没有学习伙伴提醒、干预的情况下,教师容易直观了解相关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人工智能》一课中,结合微视频等学习材料,分组讨论,多小组提交关于人工智能的核心关键词,再交流对人工智能的认識。从现象到众多关键词,再到核心关键词,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词语来归纳人工智能的功能、特点等,帮助学生渐进式形象地认识并了解人工智能。
小结应该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教学活动,要避免让学生机械记忆。可以通过比较、推理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实现具体内容教学的完美结束。
1.比较记忆式小结
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比较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针对知识与技能,可以围绕对象、结构、属性、关系等,归纳出异同点,并加以比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知识迁移与技能之间应用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同的知识与技能之间存在着异同点,在课堂小结过程中,伺机将新知与以往所学通过讨论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本质特点和共同点,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加清晰牢固。
例如,在闽教版信息技术七下《创作樱花烂漫》一课中,涉及让初一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自定义动画技能,以制作樱花的“渐变进入”“沿曲线落下”“花瓣缩放”“花瓣旋转”等活动内容为载体,经历动画效果的添加、设置等,从而进行作品创作。在前两个技能操作训练后,在小结环节,从樱花花瓣这一“对象”下手,围绕添加动画效果的“进入”“动作路径”等具体“属性”的设置比较,以及每个花瓣的“结构”,不同花瓣之间的位置、出现时间先后的“关系”等,进行比较,学生发现虽然呈现效果不同,但不同的花瓣进行的各种动画设置的技能具有相似点,从而对技能理解更加深刻,为熟练掌握提供可能。
2.活跃思维式小结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指向学科思想、方法。在课堂小结过程中,在巩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善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不断地发展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学科思维。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本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翻书效率低,可以尝试在小结时介入二分法的介绍。以“如何翻开课本第78页”为例,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实践,然后交流,从而理解算法的重要性。在小结中,通过类似的经典案例,以相关“算法”研究,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行为”,可以通过精心规划、优化步骤来提高工作效率等,这样,学生在体验思维成果的同时,不断维持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课堂小结要积极对知识进行关联,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系统性,为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提供可能。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纵向关联,以及与学习生活的横向拓展。
1.知识建构式小结
课堂小结要帮助学生将零散、碎片化的知识和技能点集合在一起,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螺旋上升式的教材体例,帮助学生把握知识技能间的内在逻辑,采用概念图、流程图、思想树、思维导图等方法,归纳、梳理知识,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清晰,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并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主动建构,促进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
例如,闽教版八年级下册《创建路径动画》一课,在相关程序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小结时,结合“创建小鸟飞翔动画”案例,对新建具体图层、导入背景图、新建对象元件、创建引导层、绘制引导线、对象吸附引导线、创建动作补间动画等重要步骤采用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做中学”的活动体验小结,会让学生基于“做”的基础,主动厘清路径动画的概念、特点以及创建方法。参与小结,学生会在整体层面,对学习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小结过程强调知识建构,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学生代表所进行的小结展示,可能存在零散、欠缺系统性等问题,需要不断补充和进一步完善。这是一种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对这一过程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善。
2.拓展延伸式小结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强调学以致用,让所学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归生活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才会让学生爱上学习。
例如,利用导航帮助到达目的地,实现从不会到会。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效地避开高峰拥堵,便捷到达目的地呢?要让学生体验大数据带来的便捷,用数据说话,摆脱经验主义。延伸到生活中,要让学生主动养成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的良好习惯。
知识的拓展,一定程度上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图灵奖获得者Dijkstra曾提出,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以此为鉴,在课堂小结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拓展延伸,突破具体知识技能的局限性,能够解决案例演示与模仿练习等带来的弊端。
除了对学习内容的把握、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科思维的培养外,课堂小结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对学科认知的升华,进一步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1.关注学习态度
课堂小结环节,关注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态度,来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平等交流方面。学生是否乐于分享、认真聆听或虚心请教等。②学会质疑方面。对待知识的态度,是全盘接受,还是有自己的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尝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③创新精神方面。是否大胆探索,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方法、新创意。④对学科的热爱方面。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成长规划方面,明确要不断学习,提升信息素养,实现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例如,在平等交流方面,通过课堂小结的规范引导,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在尊重他人学习成果(意见)的基础上,积极表达小组达成的一致共识,或者个人保留的意见等。在课堂小结环节,平等学习态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认知的再度升华。
2.意志品质培养
学生学习的意志和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间需要不断地激励与唤醒,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发扬不畏困然、勇于探究的精神。采用翻转的形式,在反馈评价的过程中,对学习意志、学习品质等方面进行小结,改变单调的机械式说教,造成转移分散教学重点的注意力。在课堂小结环节,结合学生具體的学习案例,进行淡化痕迹、潜移默化式反馈,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随着信息化应用不断融入学习生活,信息技术环境下待人接物愈加重要。在《信息的集成与交流》一课中,针对具体信息作品的发布与交流,教师在小结中要求学生对“能否将聊天记录截屏转发”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学生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杜绝人肉搜索等方面开动脑筋,在尊重他人隐私等方面达成共识。
综上所述,明确课堂小结的意图,在教学实践中,以聚焦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课堂小结,从具体学情出发,研究相关手段,优化课堂小结设计,来反馈、调整课堂教学,在给课堂教学增添活力的同时,会给我们一些惊喜和感悟,帮助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