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9-10-30 11:56吴泽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思考改革创新

吴泽恩

摘 要 物理化学作为工科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由于其自身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要求。本文从教师自身能力、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选择以及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四方面对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教学思考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两大分支以及其所反映出的平衡及速率问题。作为工科学生,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多相平衡、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等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面对一般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数学基础薄弱、物理及化学课程理解困难的现实问题,物理化学存在的大量数学公式推导、抽象概念、物理及化学等的背景知识繁多的课程特点,使得学生普遍认为该学科枯燥难懂、学习积极性不强。因此,在这些现实问题下,物理化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对于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作者有以下四方面的思考,愿与各位老师及同学共同探讨。

1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及知识面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学生的问题、教学手段的问题,而往往忽略了教师这个教学的主体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所谓的照本宣科,其实反映出教师缺乏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所选用的物理化学教材中,第一章为前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物理化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上来讲,内容相对枯燥,所以需要对内容进行补充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但如果在每一个物理化学的发展历史中介绍一下相关人物的背景及趣闻如焦耳、爱因斯坦等,那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门课一开始便奠定一个较好的学习基础。再比如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为量子力学,直接讲解很难听懂,可以在讲解之前引入“物理两片乌云”、“薛定谔的猫”等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老师的要求可以更好的利用自身更為全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但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更为重要的部分。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尤其对于物理化学这种理论性强的课程更为适用。比如在介绍热力学基本概念中的系统分类问题时,对于敞开系统、封闭系统以及隔离系统分别启发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对于理论知识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学习。

3新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手段在不断的更新。目前多媒体教学、云教学等模式已经较为普及。这些教学手段最为显著的优势是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对于物理化学这门课程而言,恰恰是应该慢下来的课程。如果知识一味的播放PPT,由于速度较快,没有留给学生过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很难在课堂完成内容的消化。而传统的板书书写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了思考时间,如公式推导一步一步如何变化更加一目了然。当然书写板书也并不是否定多媒体的作用,在物理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验展示环节,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所以对于教学手段上要合理运用合理搭配,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4理论内容与实际实验相结合

物理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是不够的的,所以需要重视对物理化学实验对教学的作用。在完成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后要及时选用与内容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思考和消化课上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验的进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以便于及时发现不足,完善知识体系。

5结语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工科基础课程,近年来其教学地位在不断提高。学生学好物理化学课程可以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以及科研深造奠定理论基础。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王女.创新思维在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 2016(19).

[2] 刘静.关于物理化学课程物理化学手段[J].智库时代,2018(47).

[3] 柳叶,刘存海.应用型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教导刊,2019(05).

猜你喜欢
物理化学教学思考改革创新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的探索
Chemical Concepts fro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Origin of the cis-Effect: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Doubly Substituted Ethyl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