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来讲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更多的就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使得大学生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一种正能量。为什么需要融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原因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缺乏正能量,而且日益流行一种“丧文化”,如果你不逃一次课、周末不宅在宿舍玩手机电脑、上公共课不抢坐在座位后排,那在一些同学眼里难免显得些许不合群。面对诸多的“丧文化”,红色文化只有逐步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抢占高校校园文化话语权,才能唤醒这样一群缺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大学生。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培育
当前中东局势动荡,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放眼世界局势,越来越多人同意这种说法——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生存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国家于我们的意义而言,不仅与个人的荣辱发展息息相关,更与每个人的生死存亡紧密联系。实际上,西方部分别有用心的政治家,意图在意识形态领域挑起争端,抹黑我国历史,攻击国家政策制度,尤其喜欢在大学生群体中散布谣言。当他们拿起文化的武器攻击时,我们也用自己的文化与其抗衡。红色文化本身所蕴含的爱国基因,成为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经常看到的,帶领大学生到各类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学习,给革命烈士扫墓,红色文化经典的传颂,无不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一过程,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普及面不够宽泛,带有一些形式主义色彩,大学生反响不够热烈等。因而,参照红色文化电影《战狼》和《红海行动》的播出在社会上产生的广泛关注,激发了民族自豪和爱国精神。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不仅可以创新更多的形式,开辟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网络专栏[1],也可以挖掘更过现时代素材。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敬业精神培育
红色文化讲的敬业精神,其中的“业”更多针对的是社会革命、社会改造和社会建设的事业。而“敬”,是讲先贤们对自己的使命的敬仰、认真。对于大学生“敬业”,就是要求他们在学校重视自己的学业,秉承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的态度走入工作岗位。我们不用再走长征路,不用吃草根啃树皮,不用下乡插队。但新的时代,大学生却要参与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与国外专家竞争,要投身国内外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如果没有将前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融入到新的时代,那这样的大学生才是“垮掉”的一代。当前,在各类高校中时有网络贷款引起的问题、大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的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除了犯罪分子本身的险恶意外,究其部分原因,就是犯罪团伙利用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心理,使得大学生误入歧途。这些恰恰证明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培育方面的缺失,或者说无效。问题在于教育者更多的是向大学生讲了很多红色文化中体现爱岗敬业的事迹,比如雷锋故事的宣讲。我们应该在教育方法上有更多的反思,不能仅仅是讲,重点是要让大学生知道如何去做,从敬爱学业开始,转向敬爱职业。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诚实守信培育
红色文化与诚信品质有着天然的联系,红色文化弘扬的是革命先烈对党、国家、人民和主义的忠诚,那些背弃革命的人也受到了历史的审判,被后人所唾弃。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红军的领导人在根据地推行了一系列体现诚信内涵的方针策略,取信当地群众,争取他们对革命的鼎立支援[2]。当前社会不仅存在着缺乏诚实守信的现状,还存在大量坑蒙拐骗的事迹,比如马路上摔倒的老奶奶假摔,轿车遇到专业碰瓷的人,要钱的乞丐是假乞丐等。以史为鉴,大学生对革命烈士们诚实守信的价值观继承与创新。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一方面有利于他们诚信价值观的养成,另一方面能教会他们识别生活中的诈骗。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诚信守信教育,教育者要从大学生身边的事迹说起,要接地气,不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假大空”的感觉。
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团结友善培育
由于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普及,众多大学生患上了手机病,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有很多同学认可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人际交往关系,就是寝室同学之间。他们不关心班集体活动开展,不能认识班里每一个人。在大学期间,因为同吃住的关系尚能结交到四五个朋友,一旦他们走出校门融入社会,自己生活后,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干物女”、“宅男”,因为不愿主动结交朋友。因而,增强大学生团结友善价值观的教育迫在眉睫。从红色文化的产生、发展来看,就是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推翻压迫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友善相待、互帮互助的结果。从红色文化中,大学生能汲取到更多团结友善的养分,更多的融入到集体活动之中,感受同辈群体关爱。在高校,让同学们在红色文化中感受到团结友善,一方面可能依法处理一些抹黑历史英雄团结友善、敢于牺牲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发动同学充分挖掘团结友善的事迹,比如以话剧、微视频的形式加大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 谭吉华.唐顺利.谭文翰.论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25.
[2] 熊来平.郭艳梅.试论井冈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36.
作者简介:万雪黎(1991—),女,汉族,重庆市人,法学硕士,单位:成都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