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娟,何 敏,陈泳华
(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 528200)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属于妇产科常见疾病,患者根据病情严重情况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胆汁酸升高、黄疸、转氨酶异常升高等现象,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引发早产、产后出血、胎死宫内、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显著增加围产儿死亡率,因此发病早期加强治疗措施至关重要[1]。为对比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和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本文特选取本院特定时段内的138例患者展开研究,现将研究进展做如下报道:
抽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内收诊的13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治疗措施的差异分为2组,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31.56±2.33)岁;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32.55±2.45)岁;138例患者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处于妊娠中晚期;(2)无明显纳差、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经血生化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版本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4)近期内未接受ICP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1)过敏性疾病或皮肤疾病导致瘙痒的患者;(2)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者;(3)患有慢性肝病等相关肝胆性疾病者;(4)患有妊高症、结缔组织疾病及其他发热性疾病者;(5)由于过敏或皮肤病出现的黄疸、肝酶、血清胆汁酸升高者;(6)过敏体质者[2]。
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一天2次吸氧,每次30 min;一天2次胎心监护;口服0.25 g熊去氧胆酸(进H20150365,深圳市康哲药业有限公司),2次/d,0.25 g/次。
观察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250 mg的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1 g腺苷蛋氨酸(国药H20143203,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后静脉滴注,1次/d;138例患者均治疗2周[3]。
1.3.1 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主要对比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TBA(血清总胆汁酸)、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3.2 对比治疗前后两字患者瘙痒评分;其中瘙痒症状评分:参照Ribalta,采用五级评分法,分值为0~4分,4分为持续性瘙痒;3分为间歇性瘙痒,波动幅度明显;2分为间歇性瘙痒但波动幅度不明显;1分为偶尔瘙痒;0分为无瘙痒。
1.3.3 对比治疗后两组妊娠结局情况[4];主要从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对比。
此研究所产生数据全部采纳SPSS 23.0统计学软件做对比。其中计数资料均采用“%”表示,计量资料均采用“”表示,数据组间比值分别采用x2、t值检验,若P<0.05,则可表示此次数据所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BA、AST、ALT、TBIL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学成立(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瘙痒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1.02±0.36)分,对照组高达(1.59±0.45)分,两组对比,统计学成立(P<0.05)。见表2。
观察组胎儿窘迫1.4%,早产4.3%,剖宫产2.8%,妊娠结局好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学成立(P<0.05)。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字患者瘙痒评分对比
表3 妊娠结局对比
受性激素、环境、免疫、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在妊娠期内出现皮肤瘙痒、胆汁酸上升等肝胆汁淤积症;目前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发病机制来说,绝大多数医者认为是由于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提高导致肝内胆汁酸代谢障碍,致使胆汁流出,最终出现回流现象;肝内胆汁酸代谢障碍导致回流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出现改变进而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母婴预后造成严重威胁。现阶段临床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并没有特异性手段,利胆、护肝为主要治疗措施,
优化机体生化指标,改善母体症状和妊娠结局则为治疗原则[5]。
随着我国临床医疗研究不断完善,有报道指出:熊去氧胆酸可以明显加快胆汁清除及排泄速度,从而使胆汁酸对皮肤造成的瘙痒现象大幅度降低,并且还可以减少机体对其他毒性物质的吸收;不仅如此,熊去氧胆酸还可以有效改善死胎情况,大幅度减少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腺苷蛋氨酸可以缓解高雌激素造成的胆汁淤积症状,还可以降低胆汁淤积对机体肝细胞造成的损伤[6]。通过此次研究,不难发现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以进一步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确保血液中胆汁酸的浓度显著上升,降低胎儿血流灌注。
综上所述,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清生化指标,还能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因此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