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徐燕娜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等情况最终会合并心绞痛,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及护理,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1]。相关文献报道,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生,同时可避免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等现象[2]。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住院部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8.46±5.43)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3.19±1.47)年。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5~86岁,平均年龄(70.97±6.34)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73±1.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心理干预、饮食搭配、保持室内通风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模式:①循证问题:建立循证小组,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情,查找相应的文献以及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对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循证问题。②循证支持:根据总结的问题,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③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④疾病认知:对患者及家属分发疾病的小册子,并对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解答患者的疑惑,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⑤饮食、运动、排便干预: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不发生心绞痛为宜,避免过度紧张和长时间的工作;进食清淡、易消化、膳食纤维高的食物,调节饮食,忌烟酒,并对腹部进行适当按摩,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严禁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绞痛。⑥放松治疗:根据个人的爱好特点,选适当的放松方式,如听音乐、打太极、聊天等缓解患者的心情。
1.3 评价指标 治疗效果: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大于2级,胸骨后阵发性疼痛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为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为1级,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的为有效;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的为无效。记录两组患者退热、咳嗽改善时间以及心绞痛每次时持续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附表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min)对照组(n=45) 4.25±1.36 8.74±2.33 6.31±1.15观察组(n=45) 2.18±0.53 6.17±1.23 3.47±0.69 t 9.513 6.543 14.206 P 0.000 0.000 0.000组别 退热时间(d)咳嗽改善时间(d)
2.2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通过寻找相关的医学文献作为循证依据,充分结合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再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循证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临床护理、饮食搭配等方面的干预,从而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正确的治疗心态,最终达到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少,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