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崔新会 邹鹏 陈新锋 汪贺轩
1.1 基本资料 研究以2012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OVCF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甲、乙组,每组45例。甲组:男20例,女25例;57~76岁,平均(68.4±5.3)岁;病程1~11d,平均(5.6±2.3)d;甲组:男22例,女23例;58~77岁,平均(68.7±5.2)岁;病程1~12d,平均(5.9±2.2)d。所有患者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都已通过相关的医学伦理审核标准。
1.2 方法 甲组采用PKP术治疗,取俯卧位,在骨科床辅助下进行体位复位。实施局部麻醉后,采取双侧椎弓根穿刺术,并根据椎体骨折线位置,对椎弓根进针点和穿刺方向进行合理调整,球囊撑开压力:90~250psi,骨水泥注入量:2.5~6ml,在上下终板间填充骨水泥,若骨水泥弥散与椎体内达到或超过椎体后方1/5,或出现骨水泥渗漏,需立即停止注射。乙组采用PKP术联合Schanz钉复位术治疗,手术采用全麻,进行体位复位后,撑开复位椎体压缩程度较重的一侧,若骨折椎体双侧高度差别不大,可从左侧撑开。在C臂机透视下确定伤椎一侧椎弓根位置,在椎体中部处和椎弓根处各置入1枚导针,并以此为中心,做纵行手术切口,沿导针经皮置入通道套管至骨面,并进行逐级扩张,同时将PKP空心套管置入椎体中部,拔除导针,经套管攻丝、拧入Schanz钉,除去套管后,将专用固定卡和连接棒置于Schanz钉间,旋转复位椎体前壁,利用C臂机透视,确定骨折椎体复位良好,锁紧固定卡。PKP术操作方法同甲组,骨水泥注入量为4~9ml,在骨水泥凝固后,松解Schanz钉和连接棒,并进行手术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VAS评分、ODI评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脊椎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所有研究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用n(%)和表示,组间差异用x2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x±s)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ODI评分对比 两组术前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乙组术后VAS、ODI评分明显低于甲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2/45)明显低于甲组17.8%(8/45),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质疏松性症并发症,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恢复患者的伤椎高度,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有积极影响。此次研究通过给予OVFC患者不同的治疗措施,结果显示乙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表明采用经皮Schanz钉复位联合PKP术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伤椎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经皮Schanz钉复位,可以通过球囊撑开技术,撑起压迫椎体的终板和椎间盘等组织。同时,将骨水泥注入伤椎内部,能有效填充椎体,确保受损椎体复位,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骨缺损的作用[1]。PKP术则可以通过椎体内球囊扩张,促进椎体恢复高度,并矫正后凸畸形,且能预防椎体塌陷,防止伤椎再次骨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因此,PKP术与经皮Schanz钉复位术联合用于OVCF治疗中的疗效比单纯采用PKP术的效果显著[2]。
综上所述,PKP术联合Schanz钉复位治疗OVCF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减少骨水泥渗漏、伤椎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