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梨花
摘 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关于行动与创造关系的理论,大概上的内容就是他认为教育是由行动开始的,而创新则是教育的完成。那么这也说明了在教学中更加需要创新的意识,需要教师能够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发展,使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引发自身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大脑创造出更多的高效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儿歌教学;快乐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7-0165-01
小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注意力也还不集中,理解力也不足,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一些适应小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就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数学上的知识。儿歌的特点就是朗朗上口且内容简单,学生不仅能够非常迅速的理解里面的内容而且能够很快的进行记忆,因此将儿歌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更高效的学习。
一、以儿歌为载体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措施
(一)选择能够提升低年级学生兴趣的儿歌
儿歌是学生成长中非常常见的,也是在教学中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之一。儿歌的内容往往都是比较简单的,形式上也比较的短小,如果能够在儿歌中融入一些数学上的知识内容,就能够很好地也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更加的喜欢儿歌,他们喜欢听儿歌,喜欢随着歌曲唱唱跳跳。所以小学生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进行数学教学,将一些数学知识隐藏在音乐中可以无形的教给小学生数学上的知识。并且在应用儿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大脑,更好的开发小学生的音乐能力,审美能力,也能够为小学生以后的音乐发展做铺垫。因此,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渗透儿歌可以更好地教育小学生,在小学生学习时也能为小学生创造出愉快的情景,可以从各个方面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二)选择适合中年级学生发展特点的儿歌
儿歌是为儿童创造的,是为了让儿童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是为了让儿童的身心能够更加愉悦的。因为是为儿童创作的,所以很多的内容往往都会比较的随性,也就是说会加入很多的生活中的元素,这些都是人们生活实践的经验。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很容易就听懂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没有那么的容易。首先就是小学生的年龄是比較小的,小学生考虑事情看待问题的视角与成年人相比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并且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小学生的目的。儿歌的内容还需要与小学生特殊的文学诉求相一致。比如说在教学“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将一些数学上的知识点编排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这样的话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点。类似于小小时钟圆又圆,镜面数字围一圈,要问数字有几个,数数一共十二个,三根针是时分秒,秒针又长又细又快,分针长时针短,分针快时针慢,时间快慢要认准。那么类似与这样的儿歌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地关于时分秒的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上的知识。
(三)选择能够提升高年级学生创新能力的儿歌
在选择融入数学教学中的儿歌时,就一定要注意选择与高年级学生年龄相符合的儿歌,注意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在高年级这个年龄阶段中需要主要就是需要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对原本上的儿歌进行重新的编曲或者是内容的重构,或者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关于数学的事物来编写儿歌,比如说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矿泉水,每瓶矿泉水都是550毫升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矿泉水与毫升、升之间的关系,生活中饮水的规律,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儿歌中,这样就能够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更好地连接,学生也能够在简单的儿歌中学会很多的数学上的知识内容。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儿歌的创作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的作用,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进行儿歌内容的创作,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结束语
综合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将儿歌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能够非常好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致,也能够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奥秘,这样的话就能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在实践中也证明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也是让学生接受的一种创新课堂的方式。儿歌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具有很重要的辅导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儿歌进行教学,就需要发挥儿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让儿歌的应用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师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的将儿歌唱出来,让学生干感受到儿歌的强大的力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尽可能在课余的时间阅读一些关于儿歌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书籍内容,学习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这样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将儿歌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率的学习相应地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彩珍.儿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闻媒体,201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