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2019-10-28 05:41冯玉梅
读写算 2019年17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学困生初中数学

冯玉梅

摘 要 所谓的数学学困生,是指正常生理状态下,学习效果低下,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但在恰当的教育方式下是可以转化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困生;原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A,B0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7-0154-02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于学困生,教师更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引导他们,积极进取、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这样一些敏感、脆弱的学生,教师更有必要针对他们的心里特征,多层次、全方位、耐心细致的因人施教。笔者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策略两个方面作一探讨,以供商榷。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和社会原因

现阶段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农民和农民工,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很低。据调查了解,他们中50%是初中水平,20%是高中以上文化,20%是小学文化,还有10%是文盲,他们管理子女的方式方法欠缺,导致学生读书动力不足、压力不够、监督不力。在与许多家长交流中,他们都说到只要孩子把初中混过去,自己的责任就尽到了,以后的路就看他自己怎么走了。近几年来,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大量增加,亲情缺失。加上现阶段就业压力加大,许多学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农村中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导致学困生大量增加。

(二)学科特点

数学课程是一门长线学习的课程。数学知识一环套一环,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要以旧的知识为基础。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同学分数的计算都不会,更别说分式的计算;自然数的计算都有问题,更别说整式的计算;简单的概率都弄不清,更别说函数……数学学科长期性的特点导致数学成了农村初中学生最薄弱的一门学科。

(三)学生自身因素

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认真听讲,抄袭作业,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学习方法不当。缺乏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解答最优化,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理解掌握不好,甚至有时题目条件稍一变化,便显得无能为力。

三是自卑心理严重,依赖心理强。考试成绩低,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易产生挫败感,自暴自弃,导致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课堂上依赖老师讲解,下课依赖同学,自己不愿去思考、探究数学知识。

(四)教师因素

主要是忽视学法指导,不能尽快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还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耐心、爱心。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适时表扬鼓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融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偶尔的批评也有效果,但如果一味批评,老师和学生都会表现急躁,老师会失去耐心,学生会自暴自弃。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老师主动从学习上到生活关心爱护学生,作学生的朋友,平时多用和蔼和激励性的语言等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相信老师,主动与老师交流。

(二)注重分层教学,增强学困生自信心

很多学困生在数学课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因而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及时吸引、鼓励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关注课堂,认真听课。比如当教师引入一个定理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例子,提高学困生学习的兴趣;讲解例题时,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样学困生就容易理解刚讲过的知识;布置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梯度的题目,先让几个比较上进的学困生来回答简单的练习题,同时利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

(三)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教师应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我教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了。”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數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

(四)加强课外辅导,及时查漏补缺

由于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吸收消化的知识有限,教师若能每天坚持课外辅导学生,查漏补缺,对学困生的促进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但辅导需要注意提高效率,本人认为课外辅导不是简单的给个别学生重复课堂的知识,可以针对当天的课堂反馈,出一些基础的题目让一些学困生完成,然后集中他们进行点评。当然教师的精力也有限,这时候可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小组学习形式,出题让优生来给学困生批改、讲评。

(五)着重培养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

首先,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用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質。其次。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应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相关有趣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挖掘数学的美,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设障,营造悬念;可以进行教学的再创造,再发现,再探索等等,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例如:我教授反证法一课时,首先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经过分析,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时,再提出“反证法”的概念,同学们就很容易掌握了。

(六)重视家校合作,共育学困生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是人生启蒙的也是终生的学校,因此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学校教育,还影响一个人的终生。这段话十分精辟地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争取学困生家长的支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配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让家校合作成为促进学困生成长的摇篮,从外部因素上保证学困生良好的情感养成,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总之,学困生有不同的心里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和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位同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的学困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多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使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行列之中。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学困生初中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