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的突出问题及优化路径

2019-10-28 01:54王薇
职业时空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因材施教高职院校

王薇

摘要:提升高数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夯实人才培养基础,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一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高数教学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课程教材建设滞后、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教师教学方法创造性不足、评价方式相对落后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深化高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高数教学的重要价值,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推进教师全面开展分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不断激发教学活力,释放教学效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高数教学;因材施教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要求“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教育改革发展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数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高数教学不仅是一些其他相关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开设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专业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影响因素。但长期以来,由于高数本身的特性、课程教材建设状况、教师教学环节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高数教学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鉴于此,系统分析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的突出问题、探讨优化路径,对于提升高职院校高数教学质量、夯实专业人才培养基础、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尽管高职院校都相继推进教学改革,改善教学状况,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但依然存在对高数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教师教学方法创造性不足、评价方式相对落后等问题,制约着数学教学乃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对高数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充分重视高数教学是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然而高职院校存在着对高数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第一,学校往往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相对忽视基础课程教学。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目标,课程教学则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载体,相比较于专业课程教学直接作用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的显著成效,由于基础课程尤其是高数课程教学短时间内難以在学生专业素养上看到显性的变化,所以一些学校就相对忽视了高数课程教学的价值,在教学资源配置、教学制度设计、课程计划安排等方面都更多地向专业课程倾斜。第二,部分教师没能深刻理解高数教学的价值。高数课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未能真正将高数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待,较少深入研究高数教学内容、推进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的体系化设计,致使高数课程教学本身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同时,高数作为基础课程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影响了其他相关课程的正常教学,也致使其他课程教师对高数教学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加剧了对高数教学价值的“误解”。第三,学生多关注专业课程学习,相对忽视高数等基础课程的学习。高数课程内容本身较为抽象、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加之课程学习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作用不明显,致使一些学生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放到了专业课程学习上,忽视了高数等基础课程对其他课程学习和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

(二)课程管理和教材体系建设缺乏针对性

课程教材是学校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教材建设状况直接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高数课程教材建设的科学性、时代性、新颖性不足,课程教材体系相对滞后。从高数课程建设状况看,一方面,由于对高数的重视程度不高,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将重点更多地放在了专业课、实践课、实训课上,对高数等基础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且不合理;另一方面,部分院校为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片面减少高数等基础课程时数,以增加专业课程的授课时间,这无疑加剧了高数复杂的内容和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高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也不完善,作为公共基础课,课程开设往往面向全校多个院系,而课程管理则多归任课教师所在的院系,这就使得课程监管难以有效落实。从高数教材建设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教材难度把握不准。多数高职院校高数教材由本科院校高数教材改编而来,或者由本校、兄弟院校教师编写而来,前者难免难度较大,后者则易使教材编写质量难以尽如人意。二是教材编写的逻辑有问题。多数教材在内容上追求面面俱到,讲究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严密性,这既加剧了高数课时较少与内容较多间的矛盾,也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逻辑不符,影响了教学效果。三是教材内容的新颖性不够。多数最新的高数教材往往是对老教材内容的更改、删减、重编,实质内容并没有多少变化,尤其是高数研究和发展的最新成果没能及时引入教材内容,使教材的前沿性、时代性、新颖性不够。

(三)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学生良好的知识基础是教师顺利传授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高数知识基础都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一,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本身就相对较差。在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作为整个体系的最底端,学校办学资源条件和教学质量相对较差,又受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体制及社会重“学”轻“术”传统观念的影响,所有知识基础和高考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倾向于选择本科院校就读,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高考“失利者”,相比较于本科院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的学生,其知识基础整体上都相对薄弱,且由于数学本身难度较大,所以学生的高数基础往往更显薄弱。第二,高职院校规模持续扩张,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职院校教育规模也在持续扩张,从近十年来的情况看,2008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1184所,[1]在校生658.80万人,[2]到2018年学校数达到了1418所,在校生规模1133.70万人,[3]在校生规模扩张了近两倍,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也引起了学生入学成绩尤其是本身难度较大的数学成绩的普遍下滑,致使学生高数知识基础相比以前的生源也相对较差。第三,学生高数知识基础差异较大,加大了授课难度。高职院校学生录取方式多元,有普通录取方式、对口录取方式、单招方式、3+2方式等,不同方式的录取分数和条件差异较大,加之学校的部分专业还兼收文理,对于一个班的高数教学来说,会出现不同类型甚至是存在文理差异的学生,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授课难度较大。

(四)教师的教学方法创造性不足

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改善教学状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高数教学方法的创造性不足。一是教学模式传统老套,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及教师教学习惯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高数教学模式都成为了“讲概念—讲公式—讲例题—做练习—讲练习”,多数教师也习惯了“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个人讲”的教学方式,高数课堂上教师机械地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成为了普遍现象,使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动力不足、效果较差。二是教学交流互动较少,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是近些年新建或转型而来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水平有限,高数任课教师以前往往仅负责数学基础理论教学,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既难以有效结合学生专业背景选择适合的高数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难以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使得“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式成为高数教学的主流,教学缺乏交流互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动力,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三是教育技术运用不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现代教育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变化,但似乎对以高数为代表的课堂教学影响较小,多数高数课堂仍以传统粉笔板书等形式为主,教学效率不高。四是教学实施缺乏针对性,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目标不符。为学习其他科目提供基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技术思维能力等,是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我国高职院校多数教师是数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生,他们虽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但多数是毕业后直接入校任教,教学过程中往往仅将本科高数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压缩,忽视了高职院校的特殊之处。

(五)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相对落后

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是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状况、诊断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效能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相对落后,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有待充分发挥。其一,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构有待优化。在评价主体上,高职院校高数课程评价的主体往往只有教师,或任课教师或该课程所属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忽视了学生、课程设计专家、行业企业的参与;在评价标准上,多数学校的高数课程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只强调成绩量化评价,忽视了质性的综合性评价;在评价手段上,笔试几乎成为了高数课程评价的唯一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也并不能完全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4]其二,评价中重知识掌握情况,轻实际应用能力。受我國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高数教学评价多仅通过笔试的方式,强调对学生纯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考查,而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考查,考查的全面性有待强化。其三,重终结性评价,轻学习过程评价。多数院校高数课程评价仅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两次,学校和教师往往只关注课程学习的结果,而较少关注课程学习的过程,伴随高数课程实施过程的持续性评价有待加强。第四,评价反馈较少,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较弱。多数高职院校高数课程评价呈现出为评价而评价的状况,评价的功能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评价反馈对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状况的作用不强。

二、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的优化路径

面对高数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高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重视高数教学的重要价值,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推进教师全面开展分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不断激发高数教学活力,释放教学效能。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重视高数教学的重要价值

深入挖掘高数教学价值,加强师生思想引导,充分重视高数教学工作,是提升高数教学质量的思想保证。一要站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高度,充分重视高数教学的价值。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目标,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构建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要充分认识到高数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明确其既是其他相关课程开设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关键,高职院校如果没有扎实的高数教学,其他相关课程的开设甚至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二要从高数课程本身的角度,充分挖掘其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价值。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高数教学大纲都将“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高数教学的目标,这深刻揭示了高数本身的重要价值,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高数教学不仅仅是数学基本知识技能传授的过程,更是涉及到一个人思想、生活、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的过程,高数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等的综合素质。[5]三要强化思想教育与引导,促使广大师生重视高数的教与学。学校要在制度上明确高数教学基础性地位的同时,一方面,要善于通过学校教代会、院系日常教学工作会议、教研室会议等形式,对广大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要通过日常学生班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使学生明确高数的重要价值。

(二)完善内容体系,同步推进高数课程和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应统筹规划高数课时,协同推进教材建设,加强课程教材研究,完善课程教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高数课程内容体系。第一,统筹规划课时,协调好高数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统筹考虑课程开设总时数,根据高数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教学需要,科学规划不同课程的课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高数教学留下充足的时间,为课程的正常实施和内容的系统传授提供基本保障。第二,推进协同创新,协力打造高水平高数教材。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教材建设专项文件要求,鼓励和支持本校高数资深专家联合国内同类院校专家,组建高水平的高数教材编写团队,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化解本校高数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提升教材编写质量。第三,加强专项研究,夯实课程教材建设的科学基础。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集群优势,推动建立高职院校课程教材研究中心,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组建高水平科研队伍,加大专项经费支持力度,善于借助校级教改立项课题,设置高数课程教材研究专项招标课题,鼓励全校高水平高数教师联合申报,引导教师重点围绕高数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和教材内容要点、呈现方式、管理办法等进行深入研究。第四,完善课程教材管理制度,提高建设水平。大力完善高数课程教材管理、开发、评价机制,落实院系层面的主体责任,善于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程教材管理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监控课程实施状况,及时收集和更新最新教材信息;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力量参与课程教材管理和开发工作;推动形成公开、透明的广大师生及专家共同参与的课程教材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标准,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质量和教材内容结构。

(三)开展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学有所得

开展分层教學、实施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知识基础薄弱、个体差异较大等问题的重要手段,能促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开展分层教学有三个关键点:一是运用科学的分层办法。落实以任课教师和教辅人员为主体的分层管理模式,参照学生的兴趣、意愿、特长、个性倾向,以及数学高考成绩和入学考试分数,在把握学生基础、讲明分层初衷、充分尊重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层,整体上可将学生分为基础扎实且自学能力强、基础一般且有一定接受能力和上进心、基础薄弱且学习上存在困难三大类。二是实施分层教学。任课教师依据学生知识基础状况,全面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在总目标的框架下,对第一类要有一定难度,注重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发展个性特长,对第二类要有中等难度,注重发展理解和思维能力,对第三类要相对简单,以知识掌握为主;在教学实施上,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团队合作学习为基础,对第三类学生教师要在参与和指导程度上有所区别,对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只需要抛出问题、引导研讨、构建环境即可,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则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讲述和辅导上;在教学评价中,要针对三类学生分别采取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激发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动力。[6]三是处理好分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分层一定要尊重学生意愿,明确分层教学旨在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差异,实施差异教学,保证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四)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学生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

大力推进教师构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实施互动教学、整合相关课程内容,是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其一,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构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落实高数教研组教学模式改革责任,以明确制度要求和落实教学督导等形式,促进高数任课教师打破传统机械讲述的教学模式,构建“提出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挖掘思想—学会应用”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形成以问题为核心、教师引导与学生研讨紧密融合的高数课堂教学。其二,鼓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效率。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借助图片或动画等表现出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且以事先准备好的电子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减少课堂上不必要的公式、原理等的推导过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三,全面实施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互动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高职院校要将互动式教学作为教师高数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强化教学督导等方式,促使任课教师在高数教学中多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等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及时关注学情、把握问题、做出引导,促进师生、生生深层次地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养。[7]其四,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加强高数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整合。推进相关课程任课教师联合备课制度,促使高数任课教师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其他相关课程开设需要等因素,全面优化整合高数教学内容,使高数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知识紧密融合,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

(五)改善评价模式,注重发挥课程评价发展性功能

改善评价模式、发挥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要求高职院校着力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重视课程评价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改进作用。一方面,要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全方位掌握课程实施情况。学校要对高数课程评价开展统筹规划,促进形成多方参与、多种方式、多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格局,从不同层面把握高数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评价主体上,打破任课教师单一评价主体,推动形成任课教师、其他课程教师、课程设计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评价主体;在评价标准上,彻底摆脱以考试成绩为单一标准的方式,对学生高数学习状况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高数基本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还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情况,尤其是经过高数学习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在评价手段上,坚决突破单纯采用传统试卷测试的高数教学评价方式,尽可能在笔试的同时,综合采用课堂学习积极性考察、日常学习行为观察、作业展示、学习成果应用报告等形式,全方位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评价环节上,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紧密结合,使评价贯穿于高数教学的始终,日常评价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帮助改善教学活动,终结性评价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更多地发挥评价的管理性功能。另一方面,要关注课程评价的反馈改进环节,重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学校层面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反馈改进监督机制,促使教师充分重视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使其将每次评价都能视为改进高数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机会,能够在全面把握课程教学状况的基础上,及时根据评价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状况,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9-07-17) [2019-03-16]. http://www.moe.gov.cn/s78/A03/ghs_left/s182/moe_633/201002/t20100205_88488.html.

[2]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普通本、专科分性质类别学生数[EB/OL].(2009-12-24) [2019-03-16].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s4628/s4633/201010/t20101021_109898. html.

[3]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年度发布[EB/OL].(2019-02-26) [2018-03-16].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340/sfcl/201902/t20190226_371173.html.

[4]  韩凤英,陈跃华.高职院校课程评价问题及策略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50-552.

[5]  薛金华.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高专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92-93.

[6]  董静,李俊岑,黄继勇.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探索研究与应用[J].职业技术,2018,(2):37-40.

[7]  王金香. 高数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08,(5):19-20.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因材施教高职院校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