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秀花
摘 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想获取准确的信息,就需要必须掌握阅读技巧。在小学数学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才能在分析数学题目时能够做到准确分析,促使学生在长期良好阅读习惯的坚持下,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成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7-0051-01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各个学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数学不仅是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还需要文本分析。为此阅读理解能力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题目的分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拥有许多文字教学资料,像教材中含有的概念定义、公式法则以应用题等相关文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需要利用阅读理解能力来理解其中蕴含的意思,这就需要数学与文本之间进行相互转化。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令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快速找到题目中的关键点,并理解题目所阐述的意思,使其能够精准定位,找到数学问题中的突破口,以此准确快速的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时,要让学生能够对教材中阐述的概念及法则能够准确理解,并将阅读理解当成一种数学技能,以此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与此同时,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注重课外自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课外学习时能够在教材中发现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质疑,从而分析并解决问题,以上这些都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令学生从“我学会”到“我会学”中取得质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抓住关键、注重细节、理解题意
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与定义中都有关键词语,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仔细阅读,认真揣摩,防止发生曲解偏颇的现象。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理解,确保数学语言之间的严谨性,从而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正确掌握数学概念中的隐藏的内涵,以及向外拓展中与之相关的外延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在理解数学题目时,要把握好数学题中关键词,准确分析阅读题目中想要表达的正确意思,促使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数乘除法”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阅读,并让学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把握数学资料中隐藏的细节,帮助学生加深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二)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分析思考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提出质疑,然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数学教学课堂提出质疑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小组交流合作的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再次对数学资料进行仔细透彻的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资料,加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阅读后,可以将之前学过的等式性质相互联系,对此有些学生提出质疑。这时数学教师应该寻找与两个性质有关的数学题目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在学生阅理解中加深对二者知识点的记忆,从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会比较、促进发展、提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数学知识点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学生在阅读数学资料时,应对新旧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并对同类问题找出其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促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举一反三。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还要进行一定的比较,引导并提醒学生数学资料中存在的联系点,从而更好的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令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以借助之前学习过的长方体知识,与新知识点进行相互比较联系,对于不同的问题还要从中寻找到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结语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挖掘数学潜能的前提,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将这种能力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所有环节。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可以在更加宽广的数学领域尽情施展才华,锻煉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令学生全面发展,高效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凤玲.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