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张静
摘 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掌握创新方法,可以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加快创造发明的进程,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本教学团队根据教学体系设计实施过程,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高职机电大专业的创新方法教学体系。
关键词:创新方法;专创结合;教学体系
《说文解字》中言“新,取木也”,木有取去复萌之力,故新有层出不穷之意。某处人家因为要请客,一切设备家伙,都去向别家借用,用过之后,就去还了。这是客来则新,客去便旧了,不得为根本的新。所以“新”字的第一个意义要“自新”。今日新的事,到了明日未必新;明日新的事,到了后日又未必新。即如洗澡,一定要天天洗,才能天天干净。这就是日日新的道理。所以“新”字的第二个意义要“常新”。再者,我们所讲的新,不但是属于形式的方面,还要有精神上的新。这样才算是内外一致,不偏不倚。所以“新”字的第三个意义要“全新”[1]。
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掌握创新方法,可以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加快创造发明的进程,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那么,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性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意味着打破以往的习惯性认识和做法,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从技术层面、理念层面、制度层面三个层面进行突破;需要大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手段,灵活转变解决问题的理念,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虽然创新是小概率事件,如果要在整个学校形成创新的风气,那就会形成蓬勃的力量,为建设“双一流”奠定好思想方法基础。
因此,教学团队在教学工作中尝试开展创新方法的教育,并总结出几点心得,在此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组建教学团队
当今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凭一己之力很难有较大的发展。教学中也是一样,一门课程体系的建立及实施需要一个教学团队共同的努力。因此,选择不同的专业,不同知识背景的教师,成立了机电工程学院创新方法教学团队,其中包含机电、机设、电气、汽修四个专业9名教师,8名硕士,一名博士,两名副教授,七名讲师。其中,有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也有国际TRIZ一级培训师。
二、开设创新方法选修课
立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素质和提高学生未来的社会竞争力,广泛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创新思想,形成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在机电学院范围内开展“创新方法概论”课程,依托机电类大平台基础,依托企业办学优势,利用产学研一体化,结合TRIZ理论,开展创新方法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采用任务式项目教学,将创新原理融入其中,用科学方法引领,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创新方法解决生活中和专业上的问题,机电专业、机设专业、电气专业、汽修专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分享交流汇报,在实践中掌握创新方法,实现自我发展竞争力的提升。
三、专创融合
将创新方法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创新方法是方法论,具体的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专业学科,方法论只有切实落到具体的项目中才有蓬勃的生命力,才有价值,否则只是空谈。教师要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新方法的理念和内容,甚至在专业课中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研究。
在机械设计专业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结合机械设计专业岗位任务或者专业实践来完成。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动手实践较少,通过创新方法和专业课相结合,即专创融合,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3]。
以讲授高职三年级机设专业实训课“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例,本课程教学采用融合“完整实际设计项目”的一体化训练方式,将来自企业(或设计公司)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学生设计之初,会将创新方法中的一个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按照项目要求,运用创新方法及所学专业知识分工协作,按照标准设计流程完成设计任务,同时完成“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四大核心能力的養成。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自由组队成立创新设计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工厂、机床展,参观机械设计创新最新成果展,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将最初来自生活、生产的需求,转化成结合本专业的创意,运用所学的机电专业知识和机电专业领域的设计工具、制造设备对最初的创意进行创新设计、产品创造,为参加大赛打基础。
五、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创新方法大赛
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点燃学生内心的源动力,培养学生具有跨界思维,积极探索跨专业组队, 带领学生参加创新方法大赛,检验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六、校企合作
利用企业办学优势,深挖产教融合潜力,打造优势创新项目,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就业实现对接。
创新方法教育与机电类专业的融合还需要深入研究和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力图在创新方法思想意识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建设、社会实践建设、创新方法竞赛以及企业合作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试验主义与新教育[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9):4-5.
[2] 陶行知.新教育[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4):4-7.
[3] 曲艺,仲深,李红霞.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2018(1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