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莲 刘曙华 郑芳菲
[摘 要] 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省级全域金融开放战略,也是唯一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战略。作为广西的首府,近年来南宁市金融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但在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竞争力、金融人才等领域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快金融要素培育、扩大金融业改革和开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强化金融人才支撑,加快建成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城市,助推广西金融开放门户建设。
[关键词] 东盟;金融业;门户;开放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9)05-0033-10
2018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13部委联合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标志著广西正式启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下文简称“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工作[1]。南宁是广西的首府城市,是中国与东盟对接的重要枢纽和重要平台。作为广西金融机构的集聚区和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建设成为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城市是其必然选择和责任担当,对南宁未来自身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及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业实力不断增强
南宁市金融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166.2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00亿元,年均增长17%。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长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15.5%增长到2018年的21.9%,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7.5%增长到2018年11.5%(见表1),成为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经济助推器。主要金融指标表现良好,人民币存款余额由2011年的4728.1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0093.13亿元,年均增长11.44%;人民币贷款余额由2011年的4845.0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2052.13亿元,年均增长13.9%;保费收入由2011年的67.3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04.29亿元,年均增长17.17%(见表2)。
(二)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2018年,南宁市新增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累计上市企业16家,通过资本市场累计直接融资520.69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31家,累计直接融资6.26亿元。区域性交易平台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所和南宁股权交易中心实现合并,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所挂牌服务企业2769家,累计为中小企业实现私募融资8.31亿元,成功受理股权转让金额4.64亿元。南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累计融资23.47亿元。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企业(含区直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累计融资1082.98亿元。政府性引导基金投资加快,南宁城市发展基金累计到位资金84.67亿元,南宁产业发展基金累计到位资金19.34亿元,南宁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到位资金2.1亿元;华润商业物业服务(南宁)基金完成设立,中关村协同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落地运作,注册地在南宁市的经中国证券基金投资业协会备案的基金公司及股权投资机构65家,占广西总数的77%[2]。
(三)保险业务稳步开展
截至2018年底,南宁市保险业金融机构共有42家(其中人身保险公司18家,财产保险公司24家)。2014—2018年,南宁市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63亿元,2018年保费收入204.29亿元,同比增长10.9%。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南宁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7652万元。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稳步开展,从2015年试点工作开展至2017年10月试点结束,南宁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累计开展业务17笔,发放贷款1302万元。科技保险试点积极推进,从2016年试点至2018年底,南宁市各承保保险机构累计受理科技保险业务24笔,保费689万元,发放财政补贴资金约188万元。
(四)金融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依托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在人员交流、机构互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深入推动多层次、宽领域金融合作,并抢抓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政策契机,启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跨境金融信息服务基地等工作,提高了金融国际化水平。大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较好成效,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开展,2018年跨境金融取得新突破,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04.45亿元,同比增长20%。积极推进辖区企业争取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资格,南宁市共有5家企业获得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备案资格,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便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南宁市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广西中心合作共建中国—东盟(南宁)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资讯库、政策法规库、金融数据库等模块已建成,人民币离岸交易平台系统已完成基本功能搭建,进一步提升南宁跨境金融信息服务基地功能。中国—东盟(南宁)货币指数于2015年12月首发,首发后该指数按日公布,按季度发布运行报告,已成为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亚洲版IMF)跟踪研究标的和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金融往来的重要旗帜。
(五)四大金融集聚区初步成型
根据《南宁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6—2020)》,南宁市规划建设五象新区金融集聚区(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青秀区金湖金融中心集聚区、东盟商务区互联网金融集聚区、南宁经开区金融街产业集聚区等四大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其中,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是唯一经自治区政府同意建设的金融街,也是唯一的自治区级金融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入驻有兴业银行、邮储银行、太平保险等43家金融机构,其中包括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太平保险、生命人寿、前海人寿、北部湾银行、国海证券、桂林银行、平安寿险、平安财险、平安普惠、中国人寿财险、人寿保险销售广西分公司、大地保险等总部及省级(一级)分支机构27家,自治区已明确将五象新区金融集聚区(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建设成为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区域性国际CBD及金融中心。东盟商务区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范围内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态势十分明显,吸引190多家企业(包括从事基金、资产管理、P2P网络借贷等金融业务的企业)入驻,推动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南宁经开区金融街产业集聚区已引进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各类金融机构31家(其中,证券类2家、金融控股类3家、股权投资类13家、融资租赁类2家、资产管理类7家、融资担保类1家、互联网金融类1家、交易平台类2家),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此外,南宁综合保税区现代金融服务区正在依托产业发展需求而加速崛起。
(一)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不够
由于南宁市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链尚不完整,金融抑制比较明显,金融创新缺乏有效载体。金融改革和创新能力不足,跨境金融创新力度不大,体制机制创新不多。南宁市在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部分工作停留在具体业务推进方面,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不够,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改革创新经验少之又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提出了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创新、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强化面向东盟的金融市场合作、加强面向东盟的跨境保险合作、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完善、完善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机制、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完善人才引领金融发展机制等九大任务,但南宁市匹配金融开放门户需求的金融改革创新意识需进一步增强,举措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国家、自治区、南宁市三级层面系统化的金融创新机制有待建立。
(二)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整体较低
入驻南宁市的国际金融机构少,外资银行数量偏少, 47家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中,仅有5家在南宁市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机构走出国门不是十分理想,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动力不足,跨境金融业务推进进程缓慢,已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业务规模不大,影响十分有限。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专业化平台欠缺。此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体制、货币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南宁市扩大金融开放、建设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城市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金融发展竞争优势不明显
南宁市金融业发展总体规模较小,与周边省会城市差距明显。南宁市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不大,金融贷款的产出率不高、证券化率较低、上市公司偏少等问题突出。从金融业发展情况来看,南宁市在金融机构拥有量、银行存贷款、保费规模等方面排名均靠后。2017年,南宁市银行贷款余额仅为成都市的27.21%、长沙市的54.65%、昆明市的69.56%,充分说明南宁市金融业发展不够充分。与发达城市和其他西部省会城市相比,南宁市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功能有待加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不足,上市(挂牌)企业数量少、发展后劲不足,上市(挂牌)企业整体质量也不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较小,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偏低,上市企业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运作能力较弱。南宁市金融组织体系构造不完善,总部及省级(一级)分支机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量非常少,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法人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的省会城市之一,且无市本级地方法人银行。保险业发展不足,2017年,南宁市保费规模仅为成都市的19%、长沙市的54.77%、昆明市的73%,保险业规模和发展质量有待提升。由于云南和广西两省区的地理位置相近,区域金融特色与改革都主打东盟牌,在开展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合作方面不可避免存在竞争,尤其是在吸引外商投资和建设区域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南宁与昆明的竞争更加直接和激烈,且南宁并不具有竞争优势。2017年南宁市与周边主要城市金融业发展对比情况及与周边主要城市金融机构发展对比情况见表3及表4。
(四)金融领域相关人才缺乏
金融开放门户建设需要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路、专业能力的人才,但南宁市的相关人才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在与其他城市人才政策大比拼的大潮中不具竞争力。南宁市金融实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人才储备不足,具备全球视野的高端金融人才严重不足,金融管理和技术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具备金融资历、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不能满足建设金融开放门户对人才的强大需求。
(一)建设金融开放门户的金融集聚区
紧抓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和广西建设金融开放门户的重大机遇,大力吸引总部金融、新型金融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入驻五象新区,以跨境金融为抓手,不断扩大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开放合作,不断推动金融体制机制、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工具和技术创新,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构建与全方位开放格局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将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广西金融开放门户的金融集聚区。
(二)扩大面向东盟的金融合作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平台,以推动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目的,进一步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跨境信贷、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合作,增强与东盟国家金融机构互设、资金互融能力。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为平台,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大数据中心,提高与东盟国家金融监管互动、信息互通能力。通过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提高南宁金融的国际化水平。
(三)加大金融创新
以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以服务民生为目的,以跨境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为重点,通过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推动五象新区争创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普惠金融发展等金融领域改革,便利人民币在东盟的使用,推动金融绿色发展,实现金融普惠民生的目的。
(一)实现金融业集聚集群发展
1.优化提升金湖广场金融中心集聚区
推进金湖广场金融中心提档升级,进一步优化金融配套服务和金融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服务企业总部入驻,进一步提高金湖广场周边银行机构总部聚集优势[3]。加快金湖广场周边与金融配套的商务、培训、征信、中介、楼宇供需等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完善金湖金融中心宜商、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等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金融业能力,拓展金融发展空间。优化营商環境和人才政策环境,提升人才支撑配套。引导周边区域的产业业态和空间资源调整,形成居住、商业等金融街扩展功能区和辐射区。
2.培育高新区—经开区科技金融集聚区
充分发挥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及其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结合园区建设与信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鼓励培育发展私募证券基金、私募商品(期货)基金、对冲基金、量化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吸引融资租赁、交易平台等非银行新型金融机构和企业集聚,支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创新项目,实现创客创业资源和金融资本高效对接,打造成为以科技金融为核心功能的产业金融创新圈。
(二)强化资本市场培育
1.加大上市企业培育
加快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储备机制,重点挖掘各产业中的优秀企业作为拟上市和挂牌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上市培训。坚持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多板齐上”的原则,制订南宁市资本市场发展规划[4]。对主导产业突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加快推动在沪深主板市场上市。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企业或中小型民营企业,加快推动在中小板市场上市。对规模不大的“两高六新”1中小企业,积极培育在创业板或者新三板市场上市。积极培育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为推动在科创板上市做好准备。积极组织适合在境外市场融资的企业到境外市场上市,从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2.大力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加大对企业的信息服务力度,积极引导企业灵活运用公司债、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高收益债券、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工具扩大融资规模。发展债券市场中介机构,支持本地金融机构取得债券承销发行资质,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债券承销。充分利用南宁市作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广西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方面的倾斜政策。
3.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市场
鼓励和吸引私募基金、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依法依规在南宁市设立股权投资管理机构或者业务管理总部,发起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壮大南宁市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加大对国家级和境内外知名的股权投资机构的招商力度,借鉴其专业的投资运营水平和成熟的管理模式提升南宁股权投资业专业水平。完善股权投资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増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创新
1.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积极探索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跨国投资及跨境融资等中的使用,不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争当广西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者[5]。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国际宣传和交流,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与东盟区域性国际支付清算系统对接,推进中国—东盟区域支付清算一体化建设。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大数据中心,为跨境金融业务提供硬件支撑和数据服务。
2.加快推进五象新区争创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引导和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绿色信贷管理体系,推动五象新区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机械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探索建立绿色企业上市培育和辅导机制,支持具备资质的大型绿色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增强绿色金融产品开发能力,设立由社会资本和政府合作的绿色产业基金,推动五象新区资本市场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绿色保险。支持绿色保险机构设计多样化绿色保险品种,鼓励其积极参与市内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项目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绿色保险发展。
(四)强化金融改革开放
1.推动传统金融进一步改革开放
加快民营银行设立步伐,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发起设立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加快银行业对外开放,支持银行业同港澳、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与交流,鼓励符合条件的外国银行在南宁设立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及分支机构,鼓励地方法人引进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支持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跨境并购贷款和项目贷款、财富管理等,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和开展国际合作,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和自由化。
2.深化跨境金融业务合作
加快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建设,鼓励市内金融机构与东盟国家同业开展合作,推动与东盟国家签署双边本币结算协议,扩大跨境结算、清算合作。积极引导市内金融机构与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信贷支持,积极探索跨境信贷合作模式,打造跨境征信平台,不断深化跨境信贷[6]。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跨境证券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东盟金融机构到南宁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东盟发行人到境内发型人民币债券,尤其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及“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债券。引导保险公司开展跨境旅游、务工、机动车辆、货物运输等跨境保险业务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境外农业合作、境外替代种植的跨境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加强同东盟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合作,建立保险监管合作机制和对话交流机制,不断扩大跨境保险服务领域。
3.完善金融合作交流机制
在五象新区设立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信息服务中心,构建跨境金融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信息发布、交易撮合、支付结算等一系列金融信息综合服务,解决金融需求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信息交流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金融磋商机制,邀请国内、东盟国家甚至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专家学者、金融机构负责人、金融企业管理人员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金融会议,探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中的难点和问题,为深化双方金融合作出谋划策。
(五)壮大金融人才队伍
1.研究制订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制订南宁市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或计划,建立动态、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行專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制订完善符合南宁实际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本市金融人才的队伍快速壮大。
2.加快人才引进
完善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培养等政策,采取重要人才重点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金融规则和金融业务的优秀人才,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其任职、住房、就医、社保、子女教育等问题,使其引得进、留得住。
3.强化人才培养
注重与周边国家在金融领域开展人才交流合作,互派人员到对方金融机构学习、培训[7];与区内重点院校、区外金融相关专业的重点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短期培训、跟班学习、专业进修等方式联合培养金融人才;定期选拔本地优秀人才参与国内外金融机构重点业务培训与跟班实习;联合高等学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战略研究智库,针对中国―东盟经济金融合作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策划、设计一批重大培训项目,实现项目带动人才培养;针对建立金融高级人才信息数据库,探索高级金融人才培养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金融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1.完善南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有效整合公安、银行、保险、证券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促进征信系统的对接与联网,打造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信用平台。完善南宁市统一信用中心建设,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力度,加大对联合奖惩案例的公布,构建联合奖惩统一发起与响应机制,为创造诚信社会提供硬件保障。推进建立健全诚实守信的正向激励机制,深入开展信用县、社区、乡镇、企业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弘扬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构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环境。
2.加大金融風险防范
建立全市金融风险防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全市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评估。加大金融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的金融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加快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推动金融市场的各类主体监管全覆盖。健全金融风险应急机制,继续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和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健全监管部门监管、金融机构内控、从人员自律社会舆论监督等多层次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增强化解系统性风险和处理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8]。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加大对金融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将风险化解前置。继续深入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依法打击各种金融诈骗违法犯罪行为。
3.完善金融发展政策体系
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重点对金融机构引进、培育壮大,服务能力提升,业务创新,与东盟开展金融合作交流等方面,制订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全方位推进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
4.营造良好的金融营商环境
开辟“绿色通道”,为金融企业落户、金融人才引进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对金融中介服务市场的监管,坚决打击虚假评估、虚假认证、虚假报告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中介机构行为。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素养和知识水平,倡导理性投资,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健全金融消费纠纷协调与诉讼、仲裁对接机制。
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城市是“十四五”时期推动南宁市经济发展的亮点工程,也是解决南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乏力的一味良药,同时对于本市金融业发展壮大、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及提升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南宁市应充分把握这一发展机遇,从金融业集聚发展、培育资本市场、推进金融改革和加快金融开放等领域加快全市金融业的发展壮大,破解金融发展瓶颈,倒逼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波,罗宇迪.南宁:加快广西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J].当代广西,2019(13).
[2]康钦如,曾丹.南宁市金融办扎实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 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N].南宁日报,2018-12-10(60).
[3]王水莲,周海鹰,钟毓海,等.南宁市金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6,18(1).
[4]李世泽,周艳.破解广西资本市场发展瓶颈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8(9).
[5]李丹.面向东盟建设金融开放门户——访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行长崔瑜[J].中国金融家,2018(3).
[6]陆宁西.广西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与优化措施[J].区域金融研究,2017(3).
[7]伍少金.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银行业的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3(6).
[8]陆春红.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提升南宁市金融开放水平[J].广西经济,2016(11).
[责任编辑:杨 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