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业4.0的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

2019-10-28 05:59王勤
创新 2019年5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制造业工业

王勤

[摘 要]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相继制定工业4.0战略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各国工业4.0战略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与东盟可以逐步实施工业4.0的战略对接,推进产业互补、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关键词] 工业4.0;中国—东盟;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 F423.1;F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9)05-0017-08

伴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该区域已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和全球价值链的关键节点。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相继制定工业4.0战略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各国工业4.0战略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一、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工业4.0战略

当今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方兴未艾,它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工业4.0”是指以智能制造为主导,以互联技术为驱动的工业转型与升级。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对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也将面临重组。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纷纷制定工业4.0战略与政策,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加快迈向工业4.0时代。

2015年5月,中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未来10年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提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的目标方针。到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1。

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是最早关注工业4.0的。早在2006年6月,新加坡就推出了“智慧国2015”(IN2015)计划,确定了4项关键战略和9个部门的行业转型,实现关键经济领域、政府和社会的转型。2014年6月,在此基础上,新加坡政府又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Smart Nation 2025)计划,力争建成世界上首个智慧国家。2016年3月,为应对工业4.0,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产业转型计划(Industry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为23个工商领域制定转型蓝图,以提高企业生产力、投资技能、推动创新和走向国际化为目标。这23个具体行业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制造业中包括能源化工、精密工程、海事工程、航空业、电子业等2。为此,政府专门成立未来经济署来负责产业转型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先后出台所有产业转型蓝图。同时,新加坡政府将资助300个来自各领域的中小企业和跨国公司,利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所开发的新加坡工业智能指数进行评估,协助它们加速向工业4.0转型3。

2016年,泰国提出“泰国4.0”战略,旨在通過创新和应用新技术来推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泰国4.0”战略下,泰国确定了十大目标产业部门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包括新一代汽车制造、智能电子、高端旅游与医疗旅游、农业和生物技术、食品深加工、工业机器人、航空和物流、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数字经济、医疗中心,到2020年,预计这些产业部门的投资总额将达5500亿泰铢。同时,政府推出了东部经济走廊(EEC)、南部经济走廊(SEC)建设计划,并将其作为“泰国4.0”的战略性项目。东部经济走廊横跨北柳、春武里和罗勇三府,定位为高科技产业集群区,5年内规划15个重大项目,投资1.5万亿泰铢1;南部经济走廊涵盖春蓬府、拉廊府、素叻他尼府和洛坤府,建成通往南亚的门户,4年内规划116个项目,投资1067.9亿泰铢。

2018年4月,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发布了印度尼西亚第四次工业革命路线图,将优先重点发展五大产业数字建设,使之成为制造业发展牵引者,该五大产业分别是电子、汽车、食品和饮料、纺织服装、石化工业。政府预计,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2018—2030年印度尼西亚GDP的年增长率从目前的5%升至6%~7%,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将达到21%~26%,提供700万至1900万人的就业机会2。为此,印度尼西亚政府制定了实施第四次工业革命路线图的10项优先步骤,包括改善物流供应、重新设计工业区、提高工业生产能力、发挥中小微企业的作用、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引进外资和转让技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建设创新发展生态系统、提供技术投资和转让的奖励措施及统一规则和政策等。

2017年10月,马来西亚在2018年财政预算案中提出将工业4.0纳入马来西亚经济转型计划。2018年10月,马来西亚新政府正式启动国家工业4.0政策,推出了以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为支柱的工业4.0蓝图(Industry 4WRD),其四大目标是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增加制造业高技能就业比重3。目前,马来西亚工业4.0重点发展的部门仍在拟订中。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指出,马来西亚实施工业4.0政策,到2025年将马来西亚建成高科技产业国,并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30名国家之列。在2019年财政预算中,政府提出鼓励和扶持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五大数字经济的关键领域,到2020年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升至20%。

面对全球工业4.0的浪潮,越南政府部门正在起草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决议草案,制定科技计划总体框架,服务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4。2018年8月,越南政府公布了2018—2025年越南发展可持续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以及2030年发展方向,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工业4.0战略。该总体规划旨在发挥城市潜在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等,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提升生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根据规划,到2020年,建立智慧城市的法律政策框架、数据基础设施和国家城市数据库;到2025年,推进智慧城市的试点,建立智慧城市的国家级优先标准;到2030年,在河内、胡志明市、岘港和芹苴建成智慧城市网络中心,并将有效经验推广到其他行业和领域。

二、东盟国家实施工业4.0的政策措施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东盟国家推出了工业4.0的战略与措施,各国明确提出工业4.0的具体目标,确定振兴制造业的重点领域,提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工业4.0项目,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组与调整,打造工业4.0的区域合作平台,以加快迈进工业4.0时代。

(一)各国明确提出“工业4.0”的具体目标,并将其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

印度尼西亚工业4.0路线图的发展目标是,2018—2030年期间,印度尼西亚GDP年均增速保持在6%~7%,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1%~26%,到2030年跻身世界十大经济体的行列;提升出口竞争力,2030年净出口额较2016年增长13倍,占GDP比重达10%;2030年劳动生产率较2016年提高1倍,生产成本降低50%;2030年研发支出(R&D)占GDP的比重达到2%1。与以往政府提出的十大核心产业集群(2005—2009年)、六大经济走廊(2010—2014年)规划相比,印度尼西亚“工业4.0”路线图更聚焦创新驱动和塑造竞争优势。

2017年,马来西亚将工业4.0纳入十年经济转型计划中。马来西亚的工业4.0蓝图订立的四大目标:第一,提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从现有的106647林吉特增加30%;第二,制造业对GDP贡献的绝对值从目前的2540亿林吉特增至3920亿林吉特;第三,增强创新能力,到2025年马来西亚在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的世界排名从目前的第35位升至第30位;第四,提高制造业高技能就业比重,该比重从目前的18%升至35%2。

长期以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直是新加坡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10年,新加坡国家经济战略委员会提出了七大经济战略,其中包括保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制造业占GDP比重维持在20%~25%3。2013年,政府推出“制造业的未来”五年计划,促进机器人、3D打印,航天科技、制造业数据分析等新兴行业发展。2016年3月,新加坡推出了产业转型计划,为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规划蓝图。2017年2月,新加坡未来经济委员会提出10年经济发展策略,落实产业转型计划成为重要的策略之一。

自2016年泰国提出“泰国4.0”后,巴育政府逐渐将其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作为泰国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主要国策之一。“泰国4.0”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创新驱动和新技术运用推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随之,泰国国家投资政策将向核心技术、数字人才、基础设施、企業创新和目标产业倾斜,推动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和五大未来新兴产业发展,优先推动东部经济走廊(EEC)和南部经济走廊(SEC)建设。

(二)确定工业4.0的制造业发展重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

东盟国家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确定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4.0的重点发展行业,旨在重振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部门的转型,推进新兴产业部门的发展。印度尼西亚的工业4.0路线图确定了优先发展电子、汽车、食品和饮料、纺织服装、石化工业等五大产业数字建设,使之成为制造业发展牵引者。虽然马来西亚工业4.0的重点发展部门仍在拟订中,但政府提出将选择第十一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所确定的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化工、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高增长的潜力行业。新加坡产业转型计划确定的制造业重点行业为能源化工、精密工程、海事工程、航空业、电子业等。泰国确定的“泰国4.0”十大目标产业部门中半数为制造业部门,其中包括新一代汽车制造、智能电子、食品深加工、工业机器人、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等。

为了落实工业4.0路线图,印度尼西亚政府加大了对工业4.0的投入,2020年前相关的财政预算已达5.31万亿印度尼西亚盾。印度尼西亚工业部提出了本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将于2020年大量投入生产的计划,到2025年电动汽车产量达到2200辆,实施饮料和食品工业的互联网与生产线相结合、改变原材料的流程、上下游工业合并成综合性企业等措施,为提高纺织业竞争力提出加强对该行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技术升级和数字技术支持1。2017年,马来西亚提出鼓励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部门向工业4.0转型,为此政府拨款2.45亿林吉特,并推出3项税务奖励措施。在2019年的财政预算中,政府将通过商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拨款20亿林吉特激励企业投入自动化和现代化,2.1亿林吉特资助企业完成工业4.0的转型升级,10亿林吉特用于国家光纤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泰国修订了投资法,根据投资项目科技含量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例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企业等可免除13年的企业所得税,一些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最高可获15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2。2017年3月,泰国政府启动了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商的电动汽车促销特权计划,政府提供5~8年的免税期和进口免税优惠,其目标是成为未来全球电动汽车的枢纽。

(三)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工业4.0项目,应对全球价值链的重组与调整

在工业4.0的背景下,以智能制造、互联技术等为基础的新工业革命将引发全球价值链的重构,现有的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将发生新的格局性变化。当前,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面临着重组与调整,美国、日本试图促使制造业的回流,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以重振国内制造业,强化其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东盟国家纷纷借助全球价值链重组与调整的时机,消除货物和服务流通障碍,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吸引跨国公司的工业4.0项目。一些后起的东盟国家利用比较成本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设厂,承接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工序的转移,培育国内辅助工业的发展,力争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零部件供应商和组装厂。

近年来,东盟国家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工业4.0项目,应对全球价值链的重组与调整。2018年5月,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在马来西亚建成了具备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第二晶圆厂。该厂兼具生产和研发功能,产品专注于汽车电子,它配备智能货架,自动跟踪晶圆的存储和检索,实现机器自动优化,是马来西亚工业4.0的典型项目。2017年3月,泰国政府启动了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商的电动汽车促销特权计划,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和铃木等8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申请加入了混合电动汽车项目,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计划加入充电式电动汽车和电池电动汽车计划。同时,东盟国家已经成功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亚马逊等世界知名电商企业落户。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世界电子贸易平台的首个海外项目在马来西亚启动,并参与了马来西亚的电子自由贸易区(DFTZ)的建设。2018年3月和4月,阿里巴巴集团先后在印度尼西亚设立首个数据中心,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新建大型智慧物流中心。2018年9月,京东集团在泰国的线上零售平台正式运营。2019年1月,越南工贸部公布了越南与亚马逊全球开店项目(Amazon Global Selling)合作的计划,该项目旨在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亚马逊网络塑造自己的品牌1。

(四)打造工业4.0的区域合作平台,构建东盟智慧城市网络

随着2015年底东盟共同体正式建成,东盟推出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共同行动计划,提出构建一个无缝、全面连通和整合的东盟,并将可持续基础设施、数字创新、无缝物流,卓越监管和人口流动作为五大优先的战略领域。其中,为实现数字创新提出了四项举措:一是加强中小微型企业(MSMEs)技术平台;二是制定东盟数字金融包容性框架;三是构建东盟开放数据网络;四是建立东盟数字数据治理框架2。

2018年11月,东盟国家签署《东盟电子商务协议》,旨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为电子商务应用创造互信环境,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应用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深化区域合作。由此,东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签署电子商务协议的地区。目前,东盟是世界上互联网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现拥有3.3亿名互联网用户。至2025年,东盟互联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880亿美元。

2018年11月,第32届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东盟智慧城市网络(ASEAN Smart Cities Network,ASCN)倡议,旨在打造区域智慧城市生态体系,确保各自的全国系统能够兼容和提供综合服务,将这些城市发展成互联互通的枢纽,充分发挥东盟城市的经济潜力,进而为东盟及其成员国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目前,参与东盟智慧城市网络的共有26个城市,其中马来西亚4个,老挝2个,新加坡和文莱各1个,其余6个东盟成员国各有3个。这些城市分别为新山、亚庇、吉隆坡、古晋、琅勃拉邦、万象、新加坡市、斯里巴加湾、马尼拉、宿务、达沃、曼谷、春武里府、普吉、外南梦、雅加达、望加锡、马德望、金边、暹粒、曼德勒、内比都、仰光、河内、胡志明市和岘港。

三、工业4.0时代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国和东盟积极制定和实施“工业4.0”战略,以加快迈向工业4.0时代。在各国工业4.0战略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可以逐步实施工业4.0的战略对接,推进产业互补、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第一,实施中国与东盟工业4.0的战略对接,推进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为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国和东盟国家均相继制定了工业4.0的战略与政策,有些国家还确定了实施工业4.0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从各国的工业4.0战略和政策来看,中国和东盟国家工业4.0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基本相近,选择重点的战略性产业部分相似,它为区域产能合作创造了新的产业空间。因此,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根据各自的国情特点和产业状况,探讨各国工业4.0的战略对接,依据区域和国家实际需求,务实和有效地推进多边或双边的产能合作。

第二,选择工业4.0的重点合作领域,增强产能合作的实效。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按照“东盟所需、中国所长”的原则,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互补和合作共赢。积极利用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双方传统产业的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加大在现代化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能合作领域的对接,构建新兴产业发展的共享平台;推进有市场前景、资源因素支撑、基础设施保障和产业体系配套的重点项目,打造区域产能合作的示范效应。

第三,推进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为工业4.0战略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在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国家联合实验室建设全面启动,中国科技部已分别与合作国科技主管部门共同在合作国建立了8个联合实验室及研究中心,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高温气冷堆联合实验室、中国―印度尼西亚港口建设与灾害防治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印度尼西亚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中国―泰国铁路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中国―柬埔寨食品工业联合实验室、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国―老挝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国―缅甸雷达与卫星通信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国和东盟国家可依托这些联合实验室,建立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高水平联合研究,进行科研人才的交流与培养,搭建相关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为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合作提供技术条件。

第四,促进中国与东盟智慧城市建设的合作,探讨区域智慧城市合作的路径。早在2006年,新加坡就推出了“智慧国2015”计划。2012年,中国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首次将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现有500多个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2018年东盟推出了东盟智慧城市网络(ASCN)倡议,参与东盟智慧城市网络的有26个城市。中国与东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智慧城市的建设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为基础,涉及政府、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建设主体,涵盖了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智慧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等诸多领域,市场分割性强,进入机会众多。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加强主要城市、业内企业、科研机构的联动合作,探讨智慧城市建设与合作的路径,建立双边或多边的智慧城市合作机制,完善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养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专门人才,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

四、结语

伴随着中国和东盟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和东盟分别成为世界上第二和第六大经济体,也是全球价值链的两大重要节点。中国和东盟国家实施“工业4.0”战略与政策,将有助于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取得工业4.0时代的竞争优势。从各国工业4.0战略框架来看,中国和东盟国家工业4.0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基本相近,选择重点的战略性产业部分相似,这为区域合作创造了新的产业空间。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中国與东盟可以逐步实施工业4.0的战略对接,按照“东盟所需、中国所长”的原则,选择工业4.0的重点合作领域,推进产业互补、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合作,增强区域合作的实效,实现产业互补和合作共赢。不过,在工业4.0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仍面临一些障碍,如一些国家和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技术条件准备不足,区内“数字鸿沟”较大,等等。

[责任编辑:杨  彧]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制造业工业
本期导读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