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光宇
在天津的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一道相当于中心城区面积2倍的绿色生态屏障正在“孕育”。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融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为一体——这一被定位为“双城生态屏障、津沽绿色之洲”的区域,将打造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绿谷”,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绿色遗产。
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的绿色生态屏障起步区,已是满眼葱郁。
天津市双城生态屏障现场指挥部副组长范树合介绍,起步区占地面积7400余亩,按照林水田湖草与湿地一体进行治理和修复,打造了一个林中有湖、湖边有草、路边有花、林田水草交相辉映的自然绿色空间。
两年前,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森林屏障的战略决策。2018年5月,天津划定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区,将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要求及规划管控相关工作以地方性法规形式进行规定。
“天津中心城区380多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之间相向发展,已经快连上了,极有可能走到国际上的一些特大型城市摊大饼的路子上去。”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说,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之间是沿海通道,需要一个生态屏障,这个生态屏障能够把天津南北两大水系、天津南北两大湿地连起来。
双城绿色生态屏障区南北向约50公里,东西向约15公里,北连天津七里海和大黄堡生态湿地保护区与盘山和于桥水库生态保护区,进而与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接北大港和团泊生态湿地保护区,进而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将融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体系,成为环首都东南部生态屏障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双城绿色生态屏障区南北向约50公里,东西向约15公里,北连天津七里海和大黄堡生态湿地保护区与盘山和于桥水库生态保护区,进而与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接北大港和团泊生态湿地保护区,进而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将融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体系,成为环首都东南部生态屏障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要求,双城绿色生态屏障区分为一级管控区、二级管控区和三级管控区。其中一级管控区将实现三分林、三分水、三分田、一分草的生态空间结构。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勇表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此,在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建设中,不仅是植树造林,而是采取“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田则田”策略,依托生态廊道和河湖水系,挖土成塘,垫土成台,高处种植林木,低处形成水面,与保留农田一起,形成林、水、田交织的新景观形态,进而构建“山水林田湖河草”的完善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看不见”的绿色工程也在稳步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拆迁与生态修复、污染治理……津南区双桥河镇是今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一处重要节点,片区周边5个自然村落正在积极整治。
備受关注的天津市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滨海新区部分顺利推进
双桥河镇西官房村村民王大娘今年75岁,已经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她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村里的面貌就有了变化,之前有个臭水沟,一到夏天味道难闻,村里苍蝇蚊子也多。现在修了地下管网和污水站,彻底干净了,环境变漂亮了。听说以后还要做成旅游胜地,村里可以增收致富。”
“建设双城绿色生态屏障,是以实现人的可接近性为目标。”范树合说,通过取缔散乱污企业和低效园区,实施生态修复,实施低效制造业转移,发展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业以及文旅产业,同时重视历史遗存的合理利用,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
面对原先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城市的无序扩张和生态空间的日益萎缩,天津以两个中心城区面积的体量构筑双城绿色生态屏障,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心和魄力。张国清介绍,一级管控区从去年起已经禁止任何与生态建设无关的开发活动,撤出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
“津南区作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主战场,两年间共实施造林绿化3.12万亩,形成大绿野趣、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海河南岸生态廊道。”天津市津南区副区长马明扬说,生态屏障为津沽百姓和日后国家会展中心参展客商提供了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游憩休闲场所。
据规划,到2021年,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蓝绿空间比例达到65%;到2035年,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地表水主要指标达到IV类,局部达到III类,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