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一桃 刘佳璇 王晓丹
深圳有了一个新头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不仅意味着深圳历史使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它将作为一个坐标区域,昭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先行先试”,是率先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如今,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是要探索如何实现由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由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探索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拓展對外开放新格局,从而令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制度开放的大国。
过去40年,中国以建立经济特区的方式创造了政策增长极,通过特殊政策来吸引要素并进行组合,再由政策增长极产生经济增长极,拉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方式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改革开放,实现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完善,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富有成效的——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里,这是快速实现现代化的有效方式。
40年前,中国在计划经济最薄弱的地区建了经济特区,在这里率先进行市场经济的实践。如今,则是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无论是“先行先试”还是“先行示范”,深圳都要率先改革、率先进行制度创新、率先示范,这一点没有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深圳要继续以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品格,在许多关键领域进行制度创新。
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例。当年,是深圳率先开始了国企改制。如今,新一轮改革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要让国有企业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与之相适应,就要确立中性竞争规则,并为全国探索创新道路提供一种可复制的模式。
那种能够豁得出一切的精神、那种担当感和使命感,是不可或缺的,这对于深圳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先行示范区的作用,异常关键。
谈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也是在谈理念的转变——要改变“唯GDP”“唯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理念,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特别提出,深圳要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圳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改变对外贸易格局,重新定义中国在国际分工当中的角色、地位。
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对经济指标的要求,还包括公共医疗、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福利的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在GDP增长的同时,人们能从中实现个人价值,获得福祉。
如今,中国的城市普遍面临着经济发展中的民生课题。先行示范区要成为“民生幸福标杆”,就要努力破解这些问题,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