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仙
256800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人民医院,山东 滨州
对肾脏终末期患者多采用血液透析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是主要血管通道,长时间反复进行穿刺会诱发内瘘狭窄等并发症,这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有相关报道称,内瘘应用寿命时间与患者血管等生理因素为正相关关系。内瘘穿刺方法有很多,比如穿刺法、绳梯式以及扣眼穿刺法等,其中钝性扣眼穿刺法应用率最高[1]。因此,本文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钝性扣眼穿刺法,观察对患者机体疼痛、动静脉内瘘是否有改善作用,现报告如下。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需实施血液透析患者56 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⑴纳入标准:①均需实施血液透析。②患者自愿参加此次研究。③年龄>18 岁。⑵排除标准:①血液传染性疾病。②阳性病毒。③精神系统疾病。④认知功能障碍。⑤听力障碍。⑥恶性肿瘤[2]。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28例。①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6~75岁,平均(58.67±1.47)岁。②观察组男15 例,女13 例;年龄27~76 岁,平均(58.75±1.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16G 内瘘穿刺锐针方法;顺着原隧道入针,其他方式与钝性针穿刺方法相同。②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方法;按照三同三定原则操作,护士建立隧道,初次穿刺应用16G 内瘘穿刺锐入针,确定进入到血管后,将针头放低,平行推入,护士采用锐针用相同的穿刺法穿刺8~15 次,认为皮下隧道形成可更改为钝针扣眼,消毒后在扣眼穿刺部位的血痂进行消毒,如果穿刺有一定难度,可用锐针再穿刺3 次,治疗结束后,对局部实施按压5~10 min。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与动静脉内血流量情况。应用VAS 评分,评价患者机体疼痛程度,分为4 级,分别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机体是否存在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动静脉内流血流量情况比较:两组在动静脉内流血流量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实施对比,观察组为92.86%,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动静脉内流血流量情况比较
两组VAS 疼痛严重程度比较:两组VAS 疼痛严重程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疼痛严重程度比较[n(%)]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出现动脉瘤、皮下血肿、血管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扣眼穿刺法是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可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不良反应发生率。扣眼穿刺法可让血管各层同皮下组织等相连,形成一个双侧贯通的隧道,降低穿刺对血管所产生的损伤。但血液透析时间长,无法做到同样的穿刺条件,如果偏离隧道就会导致扣眼穿刺法转变为区域法,增加血管受损概率,诱发更多并发症。选择钝针扣眼穿刺法可有效避免以上情况。
血流量情况对血管穿刺会产生损伤有直接影响,血流量>150 mL/min 是最理想的血流量[3]。锐针针头非常锋利,在穿刺时,对血管壁形成会产生一定损伤,在动脉高速流的冲击下,新鲜血管壁创面容易出现剥离情况,从而产生更多的创伤,增强内瘘血管瘤发生率[4]。
通过此次研究可发现: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实施对比,钝性扣眼穿刺法优于内瘘穿刺锐针方法,两组患者在VAS 疼痛严重程度方面进行比较,钝性扣眼穿刺法优于内瘘穿刺锐针方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钝性扣眼穿刺法出现动脉瘤、皮下血肿、血管狭窄率低于内瘘穿刺锐针法;更加证明了钝性扣眼穿刺法的优势性,可减少对血管损伤,控制机体疼痛,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从而节省医疗费用。而且钝性扣眼穿刺法的穿刺难度低,对隧道有一定保护作用,减少血管纤维化情况,延长隧道应用时间。为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一定提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与机体疼痛情况,让其有心理准备。
综上所述,钝性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可减少机体疼痛,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从而获得患者认可,值得推广。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