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SD大鼠自发性心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学观察

2019-10-24 02:54邱波王艳胡建廷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海绵状组织化学管腔

邱波, 王艳, 胡建廷

(1.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山东省化学药物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101;2. 山东英才学院, 济南 250104)

大鼠心脏自发性原发性肿瘤罕见,心脏的自发性原发性肿瘤包括心房间皮瘤、心脏副神经节瘤、心内膜神经鞘瘤和心壁内神经鞘瘤等[1-3]。海绵状血管瘤也是大鼠心脏自发性原发性肿瘤的一种类型,但对于大鼠心脏自发性原发性肿瘤中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文献报道极为罕见。本文以空白对照组大鼠(试验周期为26周)出现的一例自发性心脏海绵状血管瘤为研究对象, 通过肉眼形态观察、HE染色及血管内皮细胞CD31阳性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对该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的初步探讨。

1 动物来源与饲养环境

6~8周龄SPF级SD大鼠160只,雌雄各半,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CXK(京)2012-0001]。动物饲养于本中心SPF级动物房大鼠饲养间[SYXK(鲁)2014-0008],分4组进行为期26周的灌胃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2 患病动物概况

该患病动物为给药26周结束后的空白对照组(雌雄各10)雄性大鼠。肉眼观察,该动物心脏肿大,检查体表皮肤无破损,眼、耳、鼻、口、外阴部等无出血或分泌物,肛周无排泄物附着。大鼠经剖检后对心脏组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3 肉眼形态学观察

剖检见病变位于室间隔,与心壁间界限不清晰,呈海绵样结构,大小约1.5 cm×0.8 cm×0.5 cm,切面呈蜂窝状(图1箭头所示)。

4 组织病理学检查

显微镜下, 观察到心肌组织间含海绵状血管瘤成分, 主要由边界不清、扩张、充血的血管构成, 血管腔大小不等, 血管腔内有许多红细胞, 管壁常较薄,内衬扁平的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未见异型性(图2)。

5 CD31免疫组织化学

图 1 心脏的肉眼形态学观察

5.1 试剂

SP-0023 HistostainTM-Plus Kits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规格: 18 mL,批号: AG08164417,Rabbit Anti-CD31单抗、DAB染色试剂盒,均由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图 2 心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5.2 方法

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石蜡切片, 常规脱蜡至水; (2)蒸馏水冲洗, PBS浸泡5 min; (3) 抗原修复: 将切片插到玻璃切片架上, 倒入0.01 mol/L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微波炉中火加热3 min至沸腾后,静置5 min, 再加热3 min至沸腾, 自然冷却至室温,PBS漂洗3次,每次2 min; (4) 3%去离子水孵育15~20 min; (5)添加试剂A室温孵育15~20 min,倾去,勿洗; (6)添加适当比例稀释的一抗,4 ℃过夜; (7)PBS冲洗,3 min×3次;(8)添加试剂B, 室温孵育15~20 min; (9)PBS冲洗,3 min×3次; (10)添加剂C, 室温孵育15~20 min;(11) PBS冲洗,3 min×3次; (12)显色剂显色。(13)自来水充分冲洗; (14)复染:苏木素轻度复染1 min,盐酸酒精分化,自来水蓝化5~10 min;(15)高梯度系列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镜检。

5.3 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CD3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低倍镜下(图3A),心肌间含海绵状血管瘤成分,血管腔大小不等,呈海绵状改变,血管腔内有许多红细胞; 高倍镜下(图3B),毛细血管管壁较薄,管腔扩大,管腔内充满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扁平,阳性染色,呈棕褐色。

6 讨论

在大鼠中,大多数原发性肿瘤通常为低分化的间充质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这些梭形细胞肿瘤通常被认为是神经鞘瘤,这一观点已被S100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支持[4,5]。血管瘤也是大鼠心脏自发性原发性肿瘤的一种类型,但人们对于大鼠心脏原发性肿瘤中的血管瘤的报道极为罕见。对大鼠来说,血管瘤最常见于脾脏、肝脏和皮下组织[6]。血管瘤是相对边界清楚的血管肿瘤,其特征是大小不一的血管轮廓,内衬单层均匀、分化良好的内皮细胞,其特征类似于正常的血管内皮。基质通常很少[7]。本病例镜下观察心肌间由大小不一的血管轮廓组成,血管内衬单层均匀、分化良好的内皮细胞,这与大鼠血管瘤的诊断标准相一致。

图 3 心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与大鼠相比,人类心脏血管瘤报道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多,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心脏血管瘤也是十分罕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占心脏肿瘤的0.8%[8]。据谷伯起[9]和Basso等[8]统计,过去国外有文献报告只占0.8%~2.8%。病理组织学上主要有两种: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镜下主要为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肥胖,管腔大小不等,管腔内几乎没有红细胞; 而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为增生的毛细血管是薄壁,管腔扩大,大小不等,管腔内充满红细胞,呈海绵状改变[10]。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机体任何部位都可发生,常见于皮肤、肌肉,而发生在心脏的海绵状血管瘤极为罕见。本病例剖检肉眼观察血管瘤体积小、呈海绵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上CD31分子为阳性; 镜下观察瘤体由不规则形的血窦构成,瘤与心壁间界限不清晰,瘤体中心部的血管窦纤维间隔可见散在的心肌细胞,高倍镜下未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肥胖,而本病例血管管腔扩张,管腔内充满红细胞,呈海绵状改变。因此,结合上述肉眼形态学观察、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血管内皮细胞CD31分子染为阳性的方法,本病例可诊断为心脏血管瘤类型中的海绵状血管瘤。

猜你喜欢
海绵状组织化学管腔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勘误声明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