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田珂
1.1 基线资料 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88例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儿,2016年2月~2018年2月为研究时段,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女性20例,男性24例,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40.06±0.25)周。试验组女性21例,男性23例,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为(39.63±0.37)周。两组基线资料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纳常规管理,包括监测病情、生命体征,严格按照医嘱治疗等。试验组:①成立预案管理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以及护士长组成预案管理小组,对所有组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指导其掌握识别、判断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和技巧。②分析风险:疼痛会增加患儿的应激反应,其次静脉炎、感染以及低体温均是风险因素。③预案管理措施:a.侵入性操作之后,可用润肤油按摩患儿头部、四肢、背部以及腹部等,反复按摩,必要时可进行音乐干预,调节患儿情绪,使其全身心放松。b.复苏之前擦干体表,避免机体丧失热量。c.协助患儿采取侧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抬高头、胸15°~20°,目的是改善患儿的肺循环。d.护理人员一切操作均要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定期消毒抢救室,加强对环境管理。e.护理人员一切操作均要轻柔,避免静脉壁受损,留置针要定期更换。④完善工作流程:科室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强化消毒隔离制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对于出现的护理差错要及时上报。⑤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科室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以及护理风险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定期考核,切实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附表 两组体循环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阿氏评分对比( ±s)
附表 两组体循环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阿氏评分对比( ±s)
组别 体循环平均压(mmHg) 肺动脉平均压(mmHg) 阿氏评分(分)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试验组(n=44) 88.26±2.28 93.26±3.05 38.26±2.08 22.12±0.96 5.06±0.21 8.36±0.42对照组(n=44) 88.28±2.61 89.26±2.28 38.28±2.11 28.69±1.04 5.07±0.22 7.01±0.31 t 0.0383 6.9677 0.0448 30.7914 0.2181 17.1545 P 0.9696 0.0000 0.9644 0.0000 0.8279 0.0000
1.3 观察指标 包括所有研究对象管理前后的体循环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阿氏评分。家属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定家属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前两者之和,除以总例数,即为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4.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体循环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阿氏评分对比 体循环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阿氏评分:管理前两组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后试验组的体循环平均压、阿氏评分显著较对照组的高,肺动脉平均压显著较对照组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附表1。
2.2 两组家属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家属的满意度95.45%显著较对照组的72.73%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
预案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根据现存或者潜在的护理隐患、风险,为病情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方案,采用系统化、标准化的逻辑形式,重组护理流程,为病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及时评估,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种风险事件的预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此外预案管理纳入了细节管理要点,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促使其有序、快速的开展复苏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时间发生率[1]。本文研究示:试验组的体循环平均压、阿氏评分、家属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的高,肺动脉平均压显著较对照组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在杜小群[2]研究中,家属满意度观察组(预案管理)、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分别是95.08%、76.67%,观察组的显著较高,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证实了预案管理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作为首选管理方法,在临床中借鉴、参考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纳预案管理,可明显改善体循环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安全可行,临床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