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师傅

2019-10-23 18:01徐宜发
时代报告 2019年9期
关键词:杨师傅机务段蒸汽机车

徐宜发

老杨师傅是我国第一代内燃机车司机、郑州机务段的杨乃森。40多年前,郑州机务段内燃机车上马,他是我们的“教官”,大家齐心协力,苦学实干,努力掌握新技能,实现了转产换型的平稳过渡。光阴荏苒,往事如烟。回想当年,杨老青春焕发,仿佛又回到了那充满激情的火红岁月。

老杨师傅1936年9月出生在开封的一个普通人家。这个幼小生命的降临,既给这个家庭带了欢乐,又给父母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很幸运,父亲开了一家服装店,做工精细,经营有方,深受人们青睐,小日子过得不愁温饱,到了上学的年龄他自然进了学堂。1954年,已经初中毕业的他正赶上铁路招工,征得父母同意他赶紧报了名。杨乃森风华正茂,身高1.78米,要个头有个头,要文化有文化,几句话就被铁路的工程部门看中招到郑州,经过几天培训他被安排在劳资人事部门工作,而且干得轻松自如,顺风顺水。过了有半年时间,他不知从哪儿得到消息,开封司机养成所招生,要招一批学员培训开火车。杨乃森坐不住了,找领导开诚布公地要求去学开火车,很快得到批准。那个时候,我们国家铁路发展很快,机车乘务员队伍急需补充新鲜血液,郑州铁路局在开封成立了司机养成所,就是火车司机的“速成班”,学员来自四面八方,一年一期,主要是培训焚火技术,上车能烧火就行。杨乃森在司机养成所经过短期培训便来到郑州机务段,成了火车头上的一名司炉工。

那个时候在现场工人中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人很少,杨乃森聪明好学又有文化,是郑州机务段的佼佼者,几年工夫就拿到了蒸汽机车驾驶证,工作干得风生水起,是开火车的一把好手。

时光转眼间到了1965年,我国生产的第一台“东风”型内燃机车在大连机车工厂竣工下线,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将进入内燃机车时代,新型机车的技术培训已经摆上了铁道部重要议事日程。一纸命令,从全国铁路81个机务段选拔出来的51名精英司机云集天津,参加铁道部首届内燃机车培训班。这里有一台从苏联引进的内燃机教练车,教师是来自大连机车工厂的技术人员,学员们要在半年的时间内掌握“东风”型内燃机车理论知识,这又是一个“速成班”。杨乃森、张国安等5名来自郑州机务段的蒸汽机车司机,都是来这里学习、转型的我国第一代内燃机车司机。内燃机车结构要比蒸汽机车复杂得多,制造工艺标准高,设计理念涉及多个学科,学员们把培训当成一种责任,早起晚睡翻书本、查笔记,加深理解内燃机车是怎样通过柴油机把动能转化成电能,又通过牵引电动机把电能转化成动能的道理。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必须把内燃机车的电传动原理、再生制动的基本特性、扫气泵对柴油机燃烧状态的影响、机车各条电路的走向等问题,学懂学会学明白。用杨乃森的话来讲,这51名学员不愧是全国铁路的精英,他们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非常优秀,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会掌握这么多新知识,个个都是好样的。

那是一个我国经济腾飞的年代。内燃机车时代的提前到来加快了我国铁路发展的进程,我国西南地区要新建或改建一批内燃机务段,铁道部首届内燃机车培训班51个由蒸汽机车转型到内燃机车的司机,好比是51粒种子要撒播在大西南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1966年春节过后,首届内燃机车培训班结业,51名学员手捧“内燃机车驾驶证”肩负重任来到了祖国的大西南,在昆明、峨眉、遵义、水城扎下了根。杨乃森被分配到贵州遵义,他和他的伙伴们是遵义机务段迎来的第一批新一代的内燃机车司机。

杨乃森从郑州来到遵义,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住的是简易房,喝的是池塘水,出门是大山,天天雨淋漓。放下行李还没缓过劲,接车的任务就来了,领导安排他带着一名新人员赶赴大连接新车。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他们谁也没有心思去欣赏大连的美景,一门心思要尽早开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内燃机车,在千里铁道线上大显身手。阳春三月的大连仍然吹拂着刺骨的海风,大连机车工厂内却是热火朝天,一台台新造的“东风”型内燃机车,停放在一起绿油油的一片,整装待发,生机盎然。按照铁道部的总体部署,他们仔细地检查并接收了1366号机车,一路奔波到了遵义机务段。

遵义,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首先在遵义机务段实现列车牵引内燃化有着特殊的意义。杨乃森驾驶着1366号机车驶入机务段之后,一台台绿色的“东风”内燃机车接踵而来,忽如一夜春风吹绿了这片古老的土地。担任“教官”的杨乃森和他的“教练队”不是在机车整备场把关,就是在运行途中手把手地传授内燃机车的驾驶技能,为趟趟列车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过硬的优秀驾驶人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从那时起,贵州、四川、云南等祖国的大西南,一台台我国第一代“东风”内燃机车在崇山峻岭间奔驰,在密林绿水中穿行……

铁路的发展要比人们预想的来得更快。20世纪70年代初,铁道部决定地处中原的郑州机务段机车换型,由“东风”内燃机车替代蒸汽机车牵引客车。杨乃森、张国安等一批内燃机车技术专家,随着一纸命令风尘仆仆又回到了他们阔别多年的故乡。

郑州机务段是我国铁路较大的客运机务段,地理位置重要,担当着四面八方来来往往的客车牵引任务。一切按计划进行。杨乃森他们回到郑州首要任务就是到大连接车,一台又一台的新车开进了郑州机务段。到了1973年底,郑州机务段摆满了“东風”内燃机车。1974年经过各种不同条件的牵引试验之后,一场转产换型的攻坚战拉开了序幕。担任技术“总教头”的杨乃森在郑州遥控指挥,通过声音传播多次处理机车运行途中临时出现的故障。各技术培训小组跟车现场指导,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当年郑州机务段内燃上马的情景,时隔45年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是1974年的7月25日,我们换用‘东风30034号机车牵引276次客车,两位教练师傅上车先是讲机车检查的要点,然后教给我们机车怎么发动、起车、操纵。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列车从郑州站开出。他们俩坐在驾驶座位上边操作边讲解,我们站在他们身后边观摩边听讲。列车运行到铁炉站,两位教练师傅起身换我们边干边学。就这样,在教练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在干中学习了两天便“出师”了,独自驾驶内燃机车运行。1974年7月31日郑州机务段实现了客车牵引内燃化,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杨乃森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叱咤风云奔驰在钢铁运输线上老杨师傅,如今已83岁。他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十分健谈,回首往事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猜你喜欢
杨师傅机务段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博物馆:时光慢递,后会有期
钳工杨师傅的七十年
“及时雨”小杨师傅
关于铁路机务段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探讨
车坛往事4:引擎进化之屡次失败的蒸汽机车
空调越修越坏,谁来赔?
风车(短篇小说)
160km/h动力集中式电动车组运用维修模式探讨
机务段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研究
铁路机务段的运输成本控制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