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短篇小说)

2018-03-09 19:17芦芙荭
当代小说 2017年8期
关键词:杨师傅金枝锅巴

芦芙荭

星期天是杨师傅一个周来最最轻闲的时间。

这一天,杨师傅不用再操心起早贪黑地為寄宿的学生们烧水做饭,也不用踩着钟点去敲上课钟下课钟了,连同擤鼻涕尿尿都显得那么的从容。

早上起床,杨师傅先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打二两散酒喝了,再回来收拾早饭。一个人的饭,不用太麻烦,有时候洗上几匹青菜,将头一天剩下来的饭在锅里热上一热,也就将就过去了。

饭热在锅里,杨师傅就拿了大扫帚,将后院打扫干净,再将躺椅搬出去,摆上一只小方櫈。杨师傅有一只带天线的葵花牌的收音机,半个书本那么大,收音机摆在小方櫈上,再在旁边蹲上一只泡了茶、嘟噜嘟噜冒着热气的大瓷缸,日子看起来就像那么一回事了。

吃完饭,杨师傅就在躺椅上躺了下来。太阳很暖和,像是女人的温润的舌头从身上轻轻地舔过一样让人舒坦。杨师傅的茶是商店里最便宜的那种,即使是这样的茶,在他的嘴里也会喝得有滋有味。喝着茶,杨师傅就将那收音机抱在了怀里。收音机就如一个怀着抵触情绪、不太老实的犯人,只有不停地敲敲打打,它才咿咿呀呀地唱上那么几句。

这一次,杨师傅敲敲打打了一阵,终于敲打出了一段戏文,是花鼓戏《刘海砍樵》。一只修炼千年的小狐狸幻化成了一个俏女子,爱上了小樵夫刘海。这戏,杨师傅是看过的。几年前,县剧团到乡里来演出,演的就是这出戏。

那时候,杨师傅正和前村的一个小媳妇热乎得刚出锅的豆腐一样。小媳妇叫金枝儿,在嫁到前村之前,已和杨师傅好上了,金枝儿长得和她的名字一样,真正的金枝玉叶一个。两个人私下里好了几年,摸也摸了,睡也睡了。最终金枝儿的父母却硬是逼着金枝儿嫁给了前村那个木匠。

金枝儿人嫁给了木匠,心却依然在杨师傅这儿操着。两个人因此在暗地里还有一些来往。

学校有一块菜园子,就在木匠门前不远的地方,杨师傅有事没事,就掮着锄头去地里转悠,地里的草锄过一遍又一遍,草,没了。杨师傅心里的草却是越来越茂盛。葳葳蕤蕤的。杨师傅有时想,狗日的木匠要是一株草该多好!那样的话,我只要用锄头轻轻一薅,就将他除掉了。可木匠终究是个人,并且是金枝儿的合法男人,他就像一只狗一样守在金枝儿身边。这让杨师傅多多少少有些无可奈何。

在地里干活时,杨师傅有时就故意可着喉咙唱歌,杨师傅唱:

远望乖姐,矮坨坨,

身上背了个瘪挎箩。

一来上山打猪草,

二来上山会情哥。

会见了情哥有话说……

杨师傅这样唱着,他是要金枝儿明白,他就在地里干活,他就在她不远的地方!她呢,就在他的心里。

金枝儿听着杨师傅猫叫春似的歌声,自然明白那歌是唱给她的,是唱给她一个人听的。心,也就像风中的火苗一样,忽悠忽悠的。

木匠终归是木匠,他有了个好媳妇,有了可爱的儿子。他总不能天天守在家里,他得养家糊口。过些时日,他就会背着家什子出门去给人打嫁妆,给人做棺材,给人做门上房梁。他要用他的手艺去赚些钱回来过日子。好日子是拿钱过的。

木匠是大清早出门的,杨师傅并不知道。他依旧是一边给地里的菜苗浇水,一边猫叫春似的在那唱歌。金枝儿就将她的儿子抱在怀里来到场院边。乡村的黄昏,喝醉了酒的少妇似的,有几分醉人的美。金枝儿看着那即将落山的太阳,红红的,像是着了火似的,就在儿子的小屁股上拧了一把,儿子就哭了。金枝儿便故意装出一副十分生气的样子大声地喝斥着儿子:

哭!你爹出门去给人干活去了,家里的门栓坏了都没人修,你还哭!

杨师傅的歌声就停了。好像是一只鸡脖子,被人拧断了,再无声息。

这天晚上,杨师傅去了金枝儿家。杨师傅去金枝儿那里,总忘不了要给金枝儿的儿子买些吃的东西,他将东西放在桌上,就有些迫不及待去抱金枝儿。

金枝儿正坐在床边哄她的儿子小呆睡觉。

金枝儿说,看你急的,小呆还没有睡着呢。

金枝儿嘴里这么说着,身子却早已软得像一条棉花,热乎乎地扑进杨师傅的怀里。

金枝儿一边和杨师傅缠绵着,一边就将杨师傅刚拿来的糖取过两颗,放到了儿子小呆的手心里。杨师傅有些不解,说,你这是干什么?金枝儿说,这小子你也不是不知道,贼着呢,有时,他闭着眼睛却是并没有睡着呢!

杨师傅就笑了。嘿嘿嘿地笑了。

杨师傅说,小呆是睡着了,你看,糖果放在手心里,他都没有反应。

杨师傅和金枝儿就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木匠出门了,小呆睡着了,世界现在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了。杨师傅说,他妈的,一个晚上,我也不用操心打铃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当他们两人正兴奋地在那儿滚作一团时,儿子小呆却突然间从床上坐了起来。

两个人又惊又吓的,不知如何是好。

小呆嘿嘿地笑了,说,你们两个大人!就拿这两颗糖来哄我?

这个鬼精鬼精的小杂种!

杨师傅每每想起这事,心里忍不住就想乐。经了那次事情之后,杨师傅不知怎的从心理上反倒更加亲近小呆了,只要木匠不在家,星期天的白天,他也敢去金枝儿的家里了。

杨师傅依旧像以前一样,总会给小呆带一些好吃的东西:一条黄瓜,几颗核桃,或者是一只红透心的柿子。偶尔他还会揣来两只鸡蛋。这样的日子,对小呆来说,简直就跟过年似的。杨师傅用刀削一只竹筒,然后将鸡蛋打进竹筒里用泥封了口放在火里烧,鸡蛋熟了时,用刀轻轻劈开竹筒,满世界飘散的都是鸡蛋的香味。

小呆吃着鸡蛋,满脸的兴奋,突然就指着金枝儿的一只乳房,对杨师傅很慷慨地说,我知道你又是想吃我妈妈的奶子了,要吃你就吃这一只,那一只给我留着就行了!

当然,小呆也有对吃无动于衷的时候,那一定是小呆的玩性大发了。小呆会像影子一样跟在杨师傅的身后,要和他玩游戏,要杨师傅给他用烟盒折风车玩。不给杨师傅半点和金枝儿在一块儿亲近的机会。这时的杨师傅只能耐着性子,随着小呆的兴趣玩。两个人一人手里拿一只风车,满屋子风跑,手中的风车随着他们的跑动,呼啦啦地转着,转得杨师傅风箱似的直喘粗气。endprint

倒是金枝儿耐不住了,再这样玩下去,木匠就要回家了。她就对小呆说,小呆,老玩风车有什么意思?你看,你杨伯伯都快成一头老牛了,我们还是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杨师傅赶紧接过话,说,小呆,这次你要是能找到我了,我给你买两毛钱的水果糖,再折5个金丝猴烟盒的风车。

小呆的眼睛就被毛巾蒙上。当小呆像一头被蒙上了眼罩的小驴一样,满屋子胡乱窜着去找杨师傅时,杨师傅早趁着这个机会和金枝儿像两团稀泥一样和在一起了。

整个星期天的上午,杨师傅几乎都是这样,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想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事。许多刚刚发生的事让他想破头皮,也想不起来,倒是那些发生了很久的事,却越来越变得清晰了。有时,听到收音机里整点报时声,他会突然间站起来,急匆匆地冲进屋子里去,当他用手拽住拴钟的绳索,要敲响钟时,才猛然间想起是星期天,他只好将拴钟的绳索又重新挂到墙上的钉子上。

星期天,学生们都回家去了,老师们也都利用这个时间去办自己的事,平日里吵吵闹闹的院子,一下子空落了下来,仿佛是一棵枝繁叶茂、鸟影相随的树突然遭遇了一场秋风,叶落了,鸟没了,显出几分少有的冷清。杨师傅在院子走了一圈,除了他和他的影子,他再没有见到第二个人。杨师傅就顺着院子走出去,一直走到学校的大门外,走到供销社的墙脚下。

供销社的墙脚下卧着一只狗。是一只正怀着崽的母狗。母狗是第一次怀胎,像一位少妇似的,它的脸上既有几分做少女的羞涩,又有几分做母亲的安详。

杨师傅对着那只狗叫了一声:木匠!

杨师傅是四川人,他说话时,总有那么一些字好像长了尾巴似的,听起来拖腔拖调的。他来这里这多年了,一直说四川话,他用他的四川话和当地的话做着一种持久而有耐心的抗衡,其最终的结果是,他习惯并已能完全听懂当地话了,当地人也习惯并能完全听得懂他的话。

杨师傅又用四川话喊了一声:木匠!

没人应声。

杨师傅走过去时,看见木匠正靠在供销社的墙脚处睡觉。木匠的面前胡乱地摆放着一些修鞋的工具,还有各式各样的破了的鞋子。暖暖的太阳下,一只蝴蝶舞动着翅膀,在木匠的面前飞来飞去,最终落在了木匠面前那支打气筒的手柄上。

木匠现在已不再是木匠了,他已成了一個鞋匠。几年前,木匠去给人伐木解木板时,他将一棵树用锯锯倒了,那树在倒地的时候,树却将他的一双腿给砸断了。木匠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生计,木匠就摆了一个鞋摊。一个不穿鞋的人,从此开始给所有穿鞋的人修开了鞋子。

尽管如此,杨师傅还是习惯喊他木匠。

杨师傅喊:木匠!木——匠!

杨师傅现在真的有些相信命运了。人的命,天注定。这话一点也不假。

那段时间,杨师傅已从金枝儿的嘴里知道,小呆,那个精怪精怪的小呆,是他的种子在金枝儿的肚里开花结出的果子。

其实,即使金枝儿不说,杨师傅也早有怀疑。慢慢大起来的小呆,在许多方面越来越像他了。特别是那一次,当他无意中发现小呆的左脚也是长着六根脚趾头的时候,他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他将自己左脚的脚趾数了一遍又一遍,又将小呆左脚的脚趾数了一遍又一遍,没错,两个脚的脚趾加起来,是十二根。

本来,金枝儿这块肥美的土地应属于他杨师傅的,他是金枝儿的开荒者,但最终金枝儿却属于了木匠。现在,当他清楚地知道了这块土地上开的花,结的果也是他的时,杨师傅的心里兴奋的同时,开始有了一种不平衡。他有一种自己种的庄稼,别人收进了粮仓里去了的感觉。他要收获,他对金枝儿说,他不能没有这个儿子,他要认这个儿子。

可是,当杨师傅决定要认小呆这个儿子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故。

木匠出事了。

真的应了那句老话:祸,福之所至。

木匠并不知道,他失去了一双腿,却因此保全了一个完整的家。

木匠出事后,金枝儿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仅断绝了和杨师傅的来往,而且也掐断了杨师傅认小呆为儿子的念头。

金枝儿对杨师傅说,木匠都那样了,我再也不能和你这样了。

两个人就这样断了。

杨师傅回到学校已是中午。

杨师傅回到学校的后院,在躺椅上躺了下来。他闭上眼睛,就有了一种躺在女人的热被窝里的感觉。

杨师傅是那种闲不下来的人。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下午,他就将学生们交来的柴火用锯锯了,用斧头劈了,然后再在后院的空地上将它们码起来。那一码一码的柴火,就像日本鬼子的炮楼一样戳在那里。

杨师傅不抽烟,可他却爱收集纸烟盒。他收集的烟盒大都是羊群、神鹤、宝成牌的,偶尔也有金丝猴、大前门、凤凰牌的。没事了,他将这些纸烟盒折成风车。早先的时候,他将折好的风车全都送给了小呆,他甚至还给小呆做过一只风车架,那是一个像伞一样的架子。前面用篾编了一个大圆盘,后面是一个把手。杨师傅将他折的风车插在那圆盘上,像个花圈一样,小呆握着后面的把手,只要一跑起来,那些五颜六色的风车,全都呼啦啦转起来。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就变得五彩缤纷了起来。

眼下,小呆已上了中学,而且就在杨师傅做饭的这所学校。长大了的小呆,像个小牛犊子似的,对风车已不再有兴趣了,可杨师傅却仍然保持着折风车的喜好。他将折好的风车插在那炮楼似的柴垛上,远远看去,就像是几座开满鲜花的小山岗。他甚至不知从什么地方弄了一张大挂历,他将它做成了一个硕大无比风筝,绑在了那个最高的柴垛上。只要是晴天,那只风筝就永远在学校的上空中飞舞。这,几乎成了这所学校的标志。

杨师傅和金枝儿断了那种关系,也没有认成小呆这个儿子,可这并没有影响他对小呆的喜爱。小呆毕竟就在这所学校上学,天天在眼皮子底下晃来晃去的,这让他的心里有了许多慰藉。

其实,杨师傅现在与金枝儿和木匠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他们除了不再有肉体上的接触外,在心里,他们甚至比过去还要好许多。杨师傅知道要认小呆这个亲儿子,是不可能的了,索性就将他的小呆——亲骨肉认做了干儿子,他并且做通了木匠的工作,让小呆在学校吃住。endprint

让小呆在学校吃住,杨师傅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方面,小呆在学校吃在学校住,他早晚都能见得到;另一方面,木匠现在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紧巴,小呆在学校吃饭的话,他就可以给予照顾。杨师傅管着学生们的伙食,周日下午,学生们从家里背来的粮,都是杨师傅一一过秤和一一分发饭票。几百人的大灶,一顿饭少下几斤粮,就跟拿勺子在桶里舀一勺子水似的,几乎看不出来。不说是养一个小呆,就是将木匠和金枝儿也一并养了,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是这事毕竟还是要让杨师傅费些脑子,小呆不交粮,他就不能给他发饭票。杨师傅就将学生们交来的粮装上一袋,趁着黑夜扛到金枝家,等周日的下午,再让小呆像其他的学生们一样,将那袋粮背到学校当着其他学生的面过一过秤,然后,小呆就理所当然地领到了饭票。

这事,只有杨师傅和金枝儿知道。小呆不知道,木匠不知道,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自然也不会知道。

木匠虽然不知道这事,但杨师傅对小呆的好,他是能看得到的。木匠从心底里感激着杨师傅。没事的时候,他总要去杨师傅那里串串。他一只手握着一只小櫈子,现在,这两只小櫈子就是他的脚,他就是靠着这两只小櫈子的支撑,将自己挪到杨师傅那里。

木匠的脖子上挂着一只小布袋,他的身子每向前移动一步,脖子上的布袋就会随着身子晃动一下,布袋里随即就会发出小狗的叫声。

木匠这次去杨师傅那里,是给他送小狗的。

木匠家的那只小母狗下崽了,木匠想,杨师傅一个人过日子,寂寞。有一只小狗崽陪着,也许会好些。

木匠到学校的时候,杨师傅正忙着给学生们打饭。学校的饭是分班打的,一班一个大铝盆。杨师傅将饭按人数从大铁锅分到铝盆里,然后再由各班的生活委员打给每个人。饭是玉米面糊汤,很稀。学生们的目光几乎都集中在了锅底的锅巴上了。对于天天在学校喝稀糊汤的学生们来说,能吃上那锅巴,毫无疑问是跟过了一次年一样。以前,这些锅巴都是分给各班的生活委员,一天一个班,大家按秩序往下排。只是可惜小呆不是生活委员,从头排到尾,再从尾排到头也临不到他,这很让杨师傅头痛。后来的一天,杨师傅分完饭要用那把生了锈的菜刀,却是怎么也找不到,杨师傅就临时发话说,谁要是帮他找到菜刀了,这一顿的锅巴就给谁。最终,那个帮他找到了菜刀的学生得到了那一顿的锅巴,只是从此,杨师傅的东西却是经常找不到了,比如他劈柴的斧頭,比如那把菜刀,还有他的那个像是一个小喇叭似的小酒壶。

东西掉了,杨师傅却并不着急,他知道是那些嘴馋的学生做的恶作剧,目的就是要换来一顿锅巴。这事到后来,就跟做一场捉迷藏的游戏一样,有些扑朔迷离了。杨师傅很喜欢这样的游戏,他期待着有一天小呆也能加入到这场游戏中来——这可是小呆小的时候最爱和他玩的游戏了。有几次,他竟然自己将那把菜刀藏了起来,之后,他将藏菜刀的地方告诉给金枝儿,他要金枝儿将他藏菜刀的地方再告诉小呆。结果,每次从他藏菜刀的地方找到菜刀的还是其他人。

杨师傅真有些失望了。

小呆呀小呆呀,你真是个小——呆!

那天,杨师傅打完饭照例站在饭堂的门口喊道:谁看到我的菜刀了?谁个帮我将菜刀找到,锅里的锅巴就是谁个的!

木匠就坐在后院杨师傅的那把躺椅上,他的怀里抱着那只将要送给杨师傅的小狗。他看见许多学生听到杨师傅的喊声,都跑前跑后地去找那把菜刀,他们为锅巴而前仆后继、争先恐后。

这时,木匠突然看见了小呆。小呆挎着金枝儿用布给他做的那个书包走进了饭堂,走到了杨师傅的面前。他就那样站在杨师傅的面前,足足看了杨师傅有一分钟之久。然后,他突然将手伸进书包里掏出了一把菜刀——那就是杨师傅要大家寻找的那把刀。他将刀往案板上一扔,对着杨师傅吼道,告诉你,我不需要这样!说完这话,小呆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在场的人几乎被小呆的这个举动惊呆了,他们有些茫然地看着杨师傅,而杨师傅显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事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看着那把菜刀,嘴里不停地说,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杨师傅一心想关照关照小呆,没想到事与愿违,他拍马屁拍到了这小马犊子的马蹄子上了。杨师傅并没有怪罪小呆。后来,他慢慢地知道了,小呆的那次过激行动与他和金枝儿的事有些关系。先前,他和金枝儿好的时候,并没有人对他们的事说长道短,倒是现在,他们已经好长时间没有那方面的关系时,有人却开始说三道四的了。同学们中间,有人开始叫小呆杂种。杨师傅知道这事后,心里隐隐有些害怕,他不是为自己而害怕,他是为小呆。

在学校里再见到小呆,杨师傅只是远远地看着。就像他没事的时候坐在那里欣赏那些呼啦啦转的风车一样。杨师傅现在不敢再有什么奢望了,只要能天天远远地看上小呆几眼,他真的就心满意足了。

那件事之后,杨师傅又像以前一样,将锅巴的食用权给了各班的生活委员。这样一来,藏刀的游戏就此打住。那把菜刀现在已被杨师傅磨得锃亮,放在案板上,他随时用就可以随时取下来。没有了锅巴的诱惑,学生们也都懒得再去藏什么刀呀斧头呀什么的了。

杨师傅不知道木匠家的那只小母狗是怎么找到学校来的。大约是木匠将小狗送来的第二天早上,杨师傅起床准备打起床铃,突然听到后院里有响动,他提着裤子到后院一看,很是吃了一惊。他看见木匠家的那只小母狗正在那儿给小狗喂奶。冬天的早晨,地面上落满了霜,那只小母狗就那样站在那儿让小狗噙着它的奶头,竟然没有一点冷的感觉。杨师傅真的被那场面感动了,他就那样站在那儿看着,直到小母狗给小狗喂完奶,一摇一摆地走了,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最终,是校长咚咚的捶门声才将他惊醒过来。

那天早上,整个学校为此推迟起床了十五分钟。这也是杨师傅到这所学校后第一次工作出现的失误。

小狗一天天长大了,杨师傅专门在后院里用木板给小狗做了一个窝。狗窝的下面一层铺的是草,上面一层铺的是杨师傅从山上采摘的野棉花。那的确是一只既漂亮又可爱的小狗。没事的时候,它就用嘴扯着杨师傅的裤脚,跟前跟后的。杨师傅心情好的时候,就会折一只小风车,他将风车绑在小狗的短尾巴上。杨师傅吆喝一声,那小狗就满院子跑起来,那风车就在小狗的尾巴上呼啦啦转起来。每当这个时候,杨师傅不知怎么,就会突然间想起小呆,想起小呆小的时候和他在一起玩的情景,可是,小呆现在离他是越来越远了。endprint

周日的下午,杨师傅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回家的学生们开始陆续返校,他们背着一周的口粮和柴火。杨师傅要一一为他们过秤,记账,分发饭票。杨师傅一边忙碌着,一边在学生们中间搜索着小呆的身影。这,是他和小呆惟一能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了。

这个下午,杨师傅发完了最后一个学生的饭票,也没有见到小呆的身影。杨师傅先是觉得这事有些蹊跷,后来越想越觉得这事有些不对劲儿,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打完上晚自习铃,杨师傅就匆匆地朝金枝儿家里赶去。可是,等他赶到金枝儿家,除了听到那只小母狗对他叫了几声,他连个人影也没见到。金枝儿不在,小呆不在,连同行动不方便的木匠也不在。他的心里不免有些慌乱了。他不知道这一家会发生什么事?

这个晚上杨师傅几乎一宿没有睡。

第二天中午吃饭时,杨师傅才从学生们的嘴里知道,小呆病了。小呆头天下午突然病了,高烧40度。金枝儿将他送到乡卫生所,卫生所的医生没有办法将小呆的烧退下来,只好让他们转到县医院。小呆身上高烧着,却一个劲地喊冷。他们只好用两床大被子将他裹着,放在一辆手扶拖拉机上,手扶拖拉机一路冒着黑烟,将小呆送到县医院时,小呆烧得连胡话都不会说了。

听到这个消息,杨师傅好像被人兜头浇了一瓢凉水,一下子从头凉到脚了。

吃完饭,杨师傅关了门,他从箱底将自己这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一数,也足足有二百多块。杨师傅自己是脱不开身的,几百学生要等着他做饭,他还得按时按点地打铃。他只好找到乡邮电所,他请邮电所的邮差将钱捎给木匠。他说,你得亲自交到他的手上,这可是救小呆命的钱呀!

过了几天,有消息传来,说小呆终于从昏迷中醒了过来。只是,小呆醒过来后,说话的口音变了。他的发音不再是本地腔,而是成了地道的四川腔。这真是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一时间,整个乡里都在议论着这件蹊跷的事。在没有见到小呆之前,所有人对这种说法几乎都是持着怀疑的态度。只有杨师傅心里明白,在这个乡,除了他,再没有第二个人是四川口音的了。

這件事最终得到证明,是在小呆回到学校后。

那天早上,杨师傅听说小呆回到学校了,他就趁着上早自习的时间,偷偷地躲在小呆的教室外面,那时,学生们都在高声地朗诵课文,他听到,在一群本地口音中间确实夹杂着一个高亢的四川腔。

杨师傅的心里,就像那起了风的风车一样,呼啦啦地转了起来。他觉得他要去见一见木匠,他想和木匠说一点什么。

杨师傅就走出了学校大门。杨师傅出门时,天空开始有雪花飘下来。

杨师傅说,下雪了。

杨师傅说,好久没有下雪了。

杨师傅径直走到木匠平时摆摊的那个地方,却没见木匠。自从小呆病了后,杨师傅一直没有见到过木匠。他想现在的木匠一定比以前更廋了。

杨师傅找到旁边摆摊的人一问,才知道木匠还没有回来。木匠不准备回来了。木匠在县城里摆了一个鞋摊,他现在是给城里人修鞋,挣城里人的钱了。

杨师傅心里忽悠了一下。

事情是发生在第二天下午。

那天下午,杨师傅突然发现,那把被他磨得雪亮的菜刀不见了。接着又发现那把劈柴的斧头也不见了。杨师傅屋里屋外找了一遍,没有找到。他又屋外屋里找了一遍,还是没有找见。真是怪事了,这两样东西,还从来没有离开过他呢。

吃晚饭时,杨师傅还是像以前一样,他站在饭堂的门口喊道:谁看到我的菜刀和斧头了?哪个帮我找到,锅里的锅巴就是哪个的!

奇怪的是,这一次,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响应他的号召。学生们匆匆忙忙吃完饭,都忙着去上晚自习去了。明天就要期终考试,考完试,这一学期就结束了,就可以放假回家过年。

那天晚上,雪下得很大。杨师傅在打完熄灯铃后,还踏着雪去了校门口的小卖部一趟。他在小卖部打了二两酒,这一次,他是用他的那把瓷酒壶打的酒。小卖部的薛师傅坐在炉子前,嘴里吃着炒黄豆。薛师傅的胃不好,没事的时候他就喜欢吃炒黄豆。据说炒黄豆是可以治胃病的。

薛师傅一边吃着黄豆一边说,这狗日的天,要冻死人了!

杨师傅说,狗日的天。

薛师傅说,城里的街道上不许生火,也不知木匠怎么过?

杨师傅听了这话,心里一紧,他说,狗日的天!

之后,杨师傅就走了。他对薛师傅说,家里生的有炉子,还在炉子上热的有菜,“我得回去将酒在炉子上温热了喝。”

第二天,是全校期终考试时间,起床的时间已经过了二十分钟,还没听见起床铃声响起。校长就去敲杨师傅的门,敲了好长时间,没见动静。校长就喊来了教导主任,他们一起将杨师傅的门砸开,杨师傅屋子里很暖和,煤炉子上的火正旺旺地燃着,那上面还温着一盘菜和一壶酒,却是没见到杨师傅。

校长叫了一声,杨师傅。

没人回答。又叫了一声,还是没人应声。

这时,他们听见后院里有狗的叫声,他们就打开了后门。屋外依然下着雪,他们看见,杨师傅喂养的那只小狗,正在雪地里用嘴拼力地扯着杨师傅的裤脚。它的两只前爪拼命地在地上刨着,短短的尾巴,像一根旗杆一样,直直地竖着。而杨师傅,此时此刻正像一丛花一样,血红雪白地开在柴垛下面。校长发现,杨师傅丢失了的那把菜刀,正斜插在他握着一个大风车的手臂上,风车是带哨音的那种,有风吹来,它一边呼啦啦地转着,一边发出呜呜的叫声。

责任编辑:王方晨endprint

猜你喜欢
杨师傅金枝锅巴
锅巴肉片
“及时雨”小杨师傅
母语的牵引与表现的奇效——论魏金枝小说的方言运用
空调越修越坏,谁来赔?
Rice Crispy
锅巴,爱的味道
握手
浮 萍
美味的锅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