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霞
【摘 要】 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于意想不到!课上,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在学生“欲悱”、“欲发”的时候,灵敏捕捉生成的声音,将这些不和谐元素加以开发、利用、重组,课堂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尊重插嘴现象、捕捉插嘴亮点、发散插嘴思维,永远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课堂插嘴;灵敏捕捉;应对策略
一、对课堂插嘴现象的有关认识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学生随性一言,如一石投湖,打破了原本平稳有序的课堂。学生们纷纷炸言,教师猝不及防。为了维护所谓的“师尊”“学道”,教师小则投之冷眼,大则报之讥讽。随即,全班学生“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教室瞬间恢复平静。事实上,插嘴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我们教师也不应该做简单的“接受”和“摒弃”:
1.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新课程一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插嘴”是学生自我个性的反应,他附着着学生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关注课堂插嘴现象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学习需求。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应顺应学情,允许并尊重插嘴现象存在,以促进动态课堂的有效生成。
2.从插嘴的意义出发
插嘴是学生未经加工的肺腑之言。(1)插嘴体现新型师生关系。插嘴可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相依相偎、相辅相成。(2)插嘴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上课插嘴是学生积极思考和对课堂有效反应的产物。在此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学生的主观性。(3)插嘴可促進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插嘴,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插嘴,实际上鼓励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作,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相长。
二、课堂插嘴问题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关注一些源于课堂的细小问题,集思广益,用全新的观念来鼓励学生插嘴,让插嘴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笔者有心从以下几点入手践行研究:
1.尊重插嘴现象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展示我们和蔼可亲的一面,让学生愿意和我们交流,在课堂上敢于“插话”。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思维上的接纳,碰撞和融合。
如一位年轻老师在执教《乌鸦喝水》时。曾提出这样问题:乌鸦最后喝到水了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表示肯定。这时一个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道: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此语一出,教室一片哗然。其他学生都看着老师会如何处理这个他,没想到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和蔼地说:“请你说说你独到的想法。”学生继而大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石子很有可能会把水覆盖的吸干。”这个回答,颠覆了学生和老师一贯以来的思维方式,确实这也是不乏存在的可能性。对这样的插嘴,我们老师因给予肯定的掌声。
他们的想法是那么“天真,荒谬”,有些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不可否认,这也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作为教师,不要以主观意识去控制“失常”的局面,扼杀学生的发散思维。若此时,教师能细心呵护我们课堂中生成的插嘴,往往会无心插柳柳成荫,悄然拨动孩子求知的心弦,打开他们思维的阀门。
2.捕捉插嘴亮点
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是学生情感、灵感的萌发,如同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双发现“美”的耳朵,敏锐捕捉,以留下课堂的精彩瞬间。
统编版一上课文《项链》第二课时,师生一起品读欣赏“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一段。两个“穿”字生动地把海螺、贝壳、脚印变成个小朋友和大海的项链,一位学生却突然提出:“第二个‘穿不如‘串字好。”话音刚落,教室已吵成一片。虽然秩序大乱,但执教教师敏感地意识到这插嘴中的宝贵资源。果断地改变自己地教学进程,变读欣赏为探究辩论。几分钟后,句子出现了焕然一新的变式:“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跑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小朋友的胸前。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串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的胸前。”
如此,在书本的知识中迁移拓展,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整堂课散发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3.拓展插嘴思维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知识、经验,在课堂上往往会和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产生各种偏差。这是真实课堂的反应,也正是这种个性化的见解。我们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辩解。
在给一年级小朋友上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时,我一边指着图片,一边说道:“小兔子的南瓜成熟了,好大好大的南瓜。小兔子准备把它运回家。”学生情不自禁地插嘴:“这么大的南瓜,它怎么运回家呢?”这时,我跳过预设,对他大声喝彩:“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兔子将南瓜运到家里的方式有哪些?”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大胆想象、猜测。我让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一下子找出了许多运输方法,老师的一句:“你说得好啊!老师为你高兴!”以喝彩为“学生插嘴”添砖加瓦,巧妙地捕捉到了该信息的“存在价值”。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刺激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课堂别有一番生气。
一位优秀教师曾经说过:“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于意想不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发誓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课堂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在学生“欲悱”、“欲发”的时候,灵敏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声音。将这个不和谐元素加以开发、利用、重组,课堂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友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纪律——由“上课插嘴”说开去[J].思想理论教育,2009(02)
[2]计亚萍.课堂上,教师遭遇学生插嘴[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03)
[3]马宪余.课堂插嘴断想[J].当代教育科学.2003(14)
[4]郑金洲.“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3)
[5]沈秀芬.“鲇鱼效应”与上课插嘴现象[J].黑龙江教育,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