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回归本真

2019-10-23 04:08闫爱彪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本真孔乙己文本

闫爱彪

阅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多年来,受到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影响,阅读教学中“得意而忘言”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引起了语言教育领域有识之士的警醒,他们大声疾呼: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真,既要得意,更要得言。具体到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该怎样落实呢?

一、立足于读,让阅读本味化

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学生的“读”,只有学生认真地读、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和内涵美,才能与教师、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若缺失了学生读的环节,那任凭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也是一头雾水,状若看戏,无法体会其中真意。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立足于“读”,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选取不同的读法,或朗读,或默读,或精读,或泛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能够细细地品读,形成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这样才能回归阅读教学的学科本位,才能让“语文味”充满阅读课堂。例如,学习《变色龙》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在读之前认真分析、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的时候则绘声绘色,力图将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读完后反思探究,对沙皇时期的封建统治以及高压环境下人物心理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再如学习《孔乙己》时,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发现了孔乙己买酒时掏钱的动作有所变化,先前是“排”,后来是“摸”,于是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对比分析一下能否由此判定孔乙己的生活状况?而为了解开这些谜团,学生进一步比较这两个动作,查资料、细琢磨,甚至还有同学形象地做出相应动作,“排”出九文大钱时,孔乙己应该还有余钱,还可以勉强维持生活;“摸”出四文大钱时,口袋里是空荡荡的,摸索着才能掏出仅剩的大钱,可见经济状况之窘迫了。立足于读、反复研读,才能实现本味化的阅读。

二、探寻语言,让阅读思维化

对语言进行探究、思考和赏析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鉴赏语言进而能够掌握语言、合理地运用语言。为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注重语言的探究,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的空白处、闪光处、共鸣处,要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品味,也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以及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以《春》教学为例,这是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在语言表达上极富诗意,突出了情景交融的特点。这样一篇美文,我们不仅要欣赏其清新的语言表达,还要对具体词句进行发散性思考,像是“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其中“恼”有烦闷之意,那么,为什么烦恼苦闷呢,作者又为什么说“可别恼”呢?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就能找到答案:恼的是春雨连绵,一下就是三两天,整日看不到晴天,心理上肯定會产生烦闷之感,但作者着重强调“可别恼”,自然有他的理由:“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作者连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对偶等四种修辞方法来描绘春雨的美,再加上安静的雨夜、雨中的归人,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它是这样的美好,谁能不爱呢?通过这样的解析,学生既品味了语言,又发展了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三、以学定教,让阅读多元化

千篇一律地讲解并不是阅读教学的“万能钥匙”,特别是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时,如果不能选取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则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不适感,理解上出现模糊感,进而导致阅读教学的失败。因而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和文本内容出发,以学定教,切实发挥教学手段的优势,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元化的阅读世界,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真意,从而爱上阅读。还是以《变色龙》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文学小说类的文本,如果教师用实用类文本的教法进行教学,先是认字词、分析某个句子的具体含义,接着了解文章大意、总结文章主旨,那么,这样的阅读课堂是干瘪的、失败的,学生也不会获得真切的阅读感受。鉴于此,我将学生感兴趣的点与文本内容结合起来,以课本剧的形式将奥楚蔑洛夫的种种变化表现出来,一方面让学生在多重刺激下品味语言,通过每一个人的话语来感受他们的形象,再与扮演者的外化表演进行对比,不仅在审美鉴赏上产生独有意识,还能对人物形象生发出个体感受;另一方面,不管是参加表演还是观看的学生,为了理解剧中的人物形象,必然要仔细揣摩其语言动作,不论是主角奥楚蔑洛夫,还是配角将军哥哥家的厨子、赫留金等,都能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内心情感,从而对作者想要抨击的黑暗社会产生更为深刻的感受。依据以学定教的原则,可以让阅读课堂异彩纷呈,实现多元化,更能触摸到阅读教学的本质。

四、融入情感,让阅读自我化

基于学生人生阅历和知识基础的差异,他们面对相同的文本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只要学生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去阅读,必然会产生极富自我意识的见解,进而实现创造性地阅读。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搭建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找到他们的共鸣点,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真情实感去阅读,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长。以《最后一课》教学为例,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了极具个性的解读,生1:“小弗朗士不是一个好学的孩子,他上课迟到,作业不认真完成,为了躲避老师的批评,就想逃学。其实我特别能够理解他,因为我也有过逃学的想法,想要逃离校园,自由自在地去玩。”生2:“对呀,在小弗朗士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总是觉得明天再学也不迟,今天先玩一玩吧,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最后没有学习的机会了,小弗朗士感到非常后悔,我们要以此为鉴,珍惜时间,今日事,今日毕。”生3:“镇上的人们都痛恨侵略者,连小弗朗士的心里都埋下了爱国的种子,等到时机成熟,肯定能够破土发芽,做出实际反抗活动。”看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视角,产生了不同的阅读情感,实现了阅读的自我化发展。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探究语言,又要领悟情感和内涵,同时兼顾形式和内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得其意,又要得其言,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回归本真。

猜你喜欢
本真孔乙己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本真
粽子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孔乙己(下)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