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筝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研究

2019-10-23 03:44马娟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高校

马娟

摘要:审美教育对高校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古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具备着鲜明的艺术特点,题材丰富,传统的古筝艺术和经典作品蕴含着美学特征,高校通过古筝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很大提升,审美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们对古筝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们对古筝教学的兴趣,两者相辅相成。高校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实践和拓展知识,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古筝学习和审美教育进行提升。高校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要注意将古筝的演奏技巧和审美教育相结合,满足新课标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和学生古筝能力的进步,审美教育是古筝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古筝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要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审美教育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水平飞速发展,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需求,古筝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其中具备的审美教育对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十分有利。古筝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我国开设古筝课程以来,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材料和教学经验,加强古筝中的审美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审美教育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的美感和身心健康,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古筝的审美教育主要由于古筝的艺术张力和艺术绚烂力,具有很强的民族艺术性,古筝在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中,保留了传统的美感,也发展了新的时代特点。审美教育也有助于学生美学思维的形成。

一、古筝教学审美教育的价值

在进行古筝教学过程中,审美一般是指人类对美的创造和感受,是人民群众对美进行追求和实践的一种体现。如今,教育部门对审美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感知艺术中音乐艺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既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品质,而且还可以实现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共同发展。通常情况下,音乐是教育的媒介,而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古筝属于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筝自身的艺术美和中华文化的传统美。而现如今我国音乐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作为古筝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艺术中的审美教育,尽可能将古筝艺术和审美分析融合在一起,以更好的提高古筝教学效率。此外,在进行古筝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融入审美教育理念,将其与古筝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古筝艺术的特点

(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古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秦地广泛流传,后来逐渐向各地延伸,古筝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不断地改变和发展,古筝的地域性特点也逐渐明显,逐渐产生了很多的艺术流派,山东的古筝刚劲有力,风格古朴,河南的古筝艺术则明亮活泼,变化多样。还有许多其他地域特点鲜明的古筝艺术,这些古筝艺术的百花齐放为高校进行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高校的古筝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不同地域特点的古筝曲目来让学生们进行欣赏和辨析,分析每一首曲子的具体特点,来初步决定自己曲风的发展方向,学生们在自己创造出古筝艺术的美之前,自己首先要对古筝的美有一个基础的判断,这就是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审美也有助于学生对古筝演奏技巧的熟练掌握。

(二)作品的题材丰富

我国的古筝艺术从宫廷到民间,从北到南,人民通过自己对古筝的热爱和当地的艺术特点创造出许多不同题材的古筝作品,《高山流水》和《梅花三弄》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歌颂景色,赞美自然的曲目,也有许多古筝作品是来演绎历史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和《姜女泪》。更有人民来记录劳动和过节的欢快的,《闹元宵》和《纺织忙》。这些不同题材,不同感情的古筝曲目构成了古筝艺术的题材宝库,古筝艺术的多种题材也为古筝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随着古筝音乐风格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将这些传统的艺术曲目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高校对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要随着古筝艺术的发展而发展,不能一味沉迷于古代的经典曲目,要进行创新和思考,赋予古筝曲目新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以及自然风景,这样才算是贯彻了审美教育。

(三)意境深刻

古筝艺术的许多代表作品都有悠远深刻的意境和表现能力,古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中意蕴的表达十分重要,例如我国的著名古筝曲目《高山流水》就通过自己的曲风变化将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先是通过空荡悠远的乐声,让人仿佛置身山巅欣赏景色,接下来的声音清澈明亮,又让人感受到高山流水。高校古筝教学时要尤其关注学生们对于古筝经典曲目的理解和感受,对古筝经典艺术作品有了正确的感受和理解,才是审美教育的正确开端,高校通过古筝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很大提升,审美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们对古筝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们对古筝教学的兴趣,两者相辅相成。

三、促进高校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融合古筝教学中的音乐文化

在古筝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表现出艺术曲目所蕴含的情感和想要表现的景色,教师应当让学生事先了解古筝经典曲目的艺术背景和历史文化,学生们了解了作者为何创作这首古筝曲目,或者是创作这首曲目是为了什么,学生们了解了这些基本内容后再进行曲目的学习和弹奏就得心应手了,能够更好地去表现出所蕴含的情感,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也为学生们演奏好其他的曲目提供了思路,学生在演奏具有很强地域特点的曲目时,要事先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与音乐有关联的部分,学生在了解了相应的艺术特点后才能表现出应有的艺术特点,这也是一种审美教育,高校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要注意将古筝的演奏技巧和审美教育相结合,满足新课标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和学生古筝能力的进步。

(二)把握古筝教学中的情感审美

古筝是一种具有很强情感表现力的艺术,高校进行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声音审美价值的关注,也要注重艺术本身的情感张力,古筝中情感的表现需要演奏者根据自己对曲目的具体深刻理解去在弹奏中表现出来,这样就需要审美教育来提升学生们的情感感受能力,学生们在进行演奏之前也要了解具体的知识,古筝教学需要进行知识面的拓展和审美教育的深入,演奏者在进行古筝演奏的过程中需要融入自己的想象,通过对古筝艺术曲目音乐形象的联想来深入表现情感,视听结合保证让听众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审美教育是高校古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的发展程度间接决定了古筝教学的质量,学生们的审美层次提升才能将古筝艺术作品的深层美感体现出来。

(三)教师规范自己的示范性演奏

音樂是抽象的艺术,需要靠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示范来进行,教师的规范示范可以将作品中的抑扬顿挫和细节地方的力度以及节奏展现出来,教师在进行示范时要将古筝艺术的演奏技巧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古筝教学的审美教学中注重学生演奏技巧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要通过自己的示范性演奏让学生们感受到古筝艺术的美在哪里,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演奏时将这种美感展现出来,高校的古筝教师在进行古筝示范性教学时要注意自己的技术性动作的规范性,例如自己的指法正确性和手腕灵活性,给学生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避免学生在后续的演奏中出现问题。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作品的情感和效果出现问题,呆板的动作可能导致情感的阻塞,发音的僵硬,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示范性演奏。

(四)在文化渗透中开展审美教育

古筝是一种乐器,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高校的古筝教学要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和学生文化理论的教学,学校在设立古筝教学主课程的同时也可以设置古筝美学和古筝文化史等许多辅助课程,古筝漫长的发展史中,涌现出的许多经典曲目都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也要注意对古筝艺术背景和作者情怀的深入讲解,在文化渗透中加强审美教育。

(五)注重学生心态的培养

审美教学融入到高校古筝教学中首先要减少学生的功利心理,只有让学生们抛弃私心杂念才能将古筝艺术表现完全,感受其中孕育的艺术情感和文化意境。教师在古筝教学中要让学生沉淀心性,在进行古筝艺术比赛时也不要有较重的功利心,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状态。教师在进行古筝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不同性别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不同音乐曲目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六)加强艺术实践

在开展古筝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演奏的机会,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美感和情感,而且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古筝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艺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阶段,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注重课堂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结合,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例如,教师需要对古筝艺术相关情景进行研究,并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和实践机会,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美感,体会古筝作品的情景,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古筝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此外,高校古筝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尽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对古筝作品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可以通过韵律、音色及意境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更好的提高古筝教学效果。

(七)注重对学生美学鉴赏力的培养

通常情况下,美学涵盖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也极为复杂,从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文学、舞蹈、绘画、戏剧等艺术门类在本质上与音乐是相互贯通,互相促进的。例如,在进行古筝名曲《箜篌引》教学过程中,由于该曲由古筝艺术家庄曜先生创作,取材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最初的时候梨园弟子李凭在弹奏箜篌时展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场景,其不仅打动了李贺,而且李贺由此创作出了“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的诗作,随后借诗意展开想象,庄曜先生用现代作曲技法描述了诗作幻想中的意境,这种起伏变化、虚实相映,粗犷和轻灵相互结合场景,为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际上,诗与音乐相互融合能够顺利的将观众引入到瑰丽壮阔的神话世界,提高学生对古筝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总结

审美的高低没有明确的标准,审美虽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喜好,但是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标准,审美是对内心欲望的折射,学生要以一种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去对待审美教育和古筝学习,尽可能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部分,树立自己对美的判断力。审美教育是当前高校古筝教学的关键辅助手段,可以培养学生们了解和认识美,高校的古筝教学要重视和审美教学的互相发展。古筝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其中具备的审美教育对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十分有利。学生只有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在自己的演奏当中表现出古筝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感情。古筝在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中,保留了传统的美感,也发展了新的时代特点。审美教育也有助于学生美学思维的形成,两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卢向忱.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J].艺术研究,2017(1):122-124.

[2]韩雪.高校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北方音乐,2017,37(18):164.

[3]李曼.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古筝教学的有效性[J].音乐时空,2014(18):194-194.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审美教育高校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