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玉 池清华 郑蓉婷 王俊蕊 彭思琦 刘晓瑞
多重耐药菌(Multi-druResistant Organ-isms,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性的细菌[1]。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危害性大,甚至威胁患者生命[2],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3],也已成为严重影响医疗机构医疗和护理质量、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4],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均呈严峻状况[5]。2011年,国家卫生部门引发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明确指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以预防及控制MDRO在医院内流行和爆发。由此可见,护理人员的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和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是感染防控是否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多重耐药菌的知识认知水平和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86名护士,其中,女69名,男17名;职称:护士,18名,护师36名,主管护师26名,副主任护师6名;工作1~5年护士17名,工作6~10年护士26名,工作11~20年护士34名,工作20年以上护士9名。
1.2.1 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感染管理部成员、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及工人。该小组的职责为统筹与协调科室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参考2015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6],在该院医院感染管理部的指导下,分析MDRO感染防控存在的不足,完善MDRO感染控制规范与程序、措施,包括规范MDRO接触隔离相关医嘱、病床单位配置、手卫生等方面,调查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分析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的情况,并据此制定培训方案,培训全院护理人员,指导并监督科室成员的落实情况。
1.2.2 自行设计多重耐药菌防控认知调查表,共8个条目,(1)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处理流程;(2)接触隔离的指征;(3)手套、隔离衣、口罩的正确应用;(4)如何进行环境卫生清洁;(5)多重耐药菌防控健康教育知识;(6)手卫生指征;(7)隔离标识;(8)标准预防内容。
1.2.3 培训方法 (1)全院护理人员参与有关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及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每年感染控制的继续教育课程至少6小时。科室在医院培训的基础上制定再次培训计划。包括对医护人员、实习生、外来进修人员及工人的培训,每半年培训一次,针对培训及考核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培训与指导,保证人人掌握,人人过关。(2)达成统一的隔离选择,首选单间隔离,无法单间隔离时,尽量保证同种多重耐药菌的患者集中放置,并严格床边隔离。(3)主管医生在接到微生物检验报告后,24小时内开具多重耐药菌株携带者或感染者“接触隔离”的医嘱,护士督查医生开医嘱情况,医生督促护士医嘱的执行及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医护相互沟通,相互监督。(4)完善各种隔离标识:将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各种隔离标识,包括床尾隔离的标识,病历卡多重耐药菌标识及腕带上的黄色腕带扣等标识列入班班交接内容。(5)规范用物的准备及放置位置:严格按照隔离标识牌内容准备用物及放置。(6)将手卫生及消毒隔离项目作为日常健康项目。每日监测手卫生两次,护士长每班检查消毒隔离措施执行情况。(7)入院时向患者发放宣教材料,制作宣传版,指导家属穿戴隔离衣、帽等并注意手卫生。(8)院感及护理管理人员实时进行动态监测,应用检查表随机抽查医护人员及时开具医嘱及执行情况、手卫生、环境与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隔离措施及健康教育等执行情况。
1.2.4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对照组与干预组护士对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多重耐药菌措施执行情况,包括是否及时开具医嘱、单间隔离措施的落实、用物准备与清洁消毒、护理记录正确性、相关的健康教育实施、手卫生、消毒隔离执行标识、护士及工人执行消毒隔离规范的正确性。
1.2.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干预后,护士对多重耐药菌的认知较干预前有提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经过干预后,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措施执行率较干预前有所上升,见表2。
干预后对MDRO感染患者防控措施执行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护士及护工消毒隔离措施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将信息化管理运用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全方位对多重耐药菌进行及时有效监管,定时公布检查结果,实行奖惩制度,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执行力。
表1 护士对多重耐药菌的认知干预前后比较
表2 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措施干预前后的落实率比较(%)
由于MDRO感染管理牵涉人员范围广,感染控制的环节多、要求高,在临床工作中要全面落实感染控制措施的难度较大[7]。在临床医院感染监管中由于管理水平、教育培训不足等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处理流程知识等缺乏,在经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后,护士在手卫生、接触隔离的指征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6.51%和94.19%,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处理流程知识均有整体的提升。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未真正执行到位,相关防护措施依从性不佳,护理人员及工人的消毒规范及健康教育执行率较低,在干预过程中,不断发现护理人员在落实过程中的不规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持续强化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和干预措施的督查和指导,定期对干预措施依从率进行绩效考核,护士及工人的消毒规范均较前有提升,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措施的执行率均较前有改善。其中,多重耐药菌的手卫执行晓率由原来的57.12%提升至88.90%,手卫生是医院感人控制的重中之重。手卫生作为MDRO感染和其他医院感染防控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8]。实施干预监管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接近,如邱会芬等[9]在对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施行零缺陷管理后,手卫生依从率由54.55%升至86.36%。临床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WHO规定的“5个时刻”手卫生,即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10]。有文献报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因飞沫、分泌物等污染病床周围环境和物体表面,易感者如接触上述污染物可被感染[11],所以床单元的清洁和消毒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床边专用的必备物品执行率由63.64%升至90.91%,这与陈亚男等[12]在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实施干预措施后,医疗用品专用率由74.55%升至81.11%研究成效相似,今后可考虑尽量将同种病源感染者进行集中隔离,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隔离的原因、方法以及隔离的重要性,从而充分理解隔离的必要性以及照顾患者时也主动采取防控措施[13]。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和预防工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感控管理规范和制度,并定期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相关知识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感染防控的意识,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提升医院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