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继荣
摘 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教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可以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下述简称《纲要》)的需要,获得了显著的心理健康培养成效。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较明显的是难以掌握课堂环节。文章梳理了调查中发现的不足,分别站在教师、学生角度展开了论述。并基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教学常见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给小学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课堂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3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5-0096-02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属于教育研究方面的焦点,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学人员均在积极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有效方式。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不足
(一)游戏属于幌子,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将心理健康课变成了文化课、政治课
小学生喜爱新鲜好奇的事物,若任課教师仅讲解心理健康理论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变为文化课,照本宣科,将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对小学生进行访谈得到反馈:“感觉任课老师上的课,非常没有意思。原本感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但老师均是照本宣科。课本上的知识讲完了同学们就开始自习。”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中涉及了诸多心理层面的内容,但这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有根本差别的。专业心理辅导重视学生亲身体验,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疏导。简单地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人性从内至外的自发张扬;品德与生活课则是从外至内的影响及灌输,从这一点来看,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均有品德与生活课的影子。由品德与生活课教师兼任的心理教师团队,会造成心理健康教学缺乏内涵。因此,弄清二者界限能够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更好地把控课堂授课任务。
对小学生进行访谈得到反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中游戏很有意思,但老师之后的总结始终含有品德与生活课、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好像换种方式上品德与生活课和心理健康课,很不喜欢。”
由此得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有文化课、品德与生活课以及心理健康课的趋势,无法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失去了心理健康培养的作用。
(二)游戏主题单调,主要表现在人际、情绪上
小学生身心正处在发展当中,根据皮亚杰理论,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学生的学习是具体运算过程,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是形式运算过程,学生在成长期间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人际、情绪以及行为等[1]。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在选取主题时,通常更注重学生的情绪、人际沟通,主要这两个方面的资料多,好开展。最终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培养的认识只停留于良好的情绪、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不仅难以得到健康心理的整体塑造,还会在心理认识上产生偏差。
对小学生进行访谈得到反馈:“每堂课的内容都很相似,就是怎样交朋友、怎样与朋友融洽相处,没有新鲜的内容,不太想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三)过度重视游戏体验“玩”,忽略了心理知识的讲解、心理品质的培养
《纲要》发布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体验,以游戏、活动来讲解心理知识、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可是心理体验的度难以把握,常常是课堂时间都用于体验,体验完成课堂教学结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变成了游戏课,违背了安排活动课的初衷,教师也非常苦恼。
对小学生进行访谈得出反馈:“自己最喜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上也无须讲什么,比较轻松,就是与同伴玩,接着铃声响起便下课。”
小学生心理发展尚不完善,课堂上进行小组协作、游戏活动通常极易跑题,教师难以控制。小学生极易接受暗示,教师和同学的一句话、某个动作都会影响他们对目前的主题的理解。而且,小学生天生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教师难以在游戏、活动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之小学生的纪律性很差,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很难维持纪律。
二、对策及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其并无明显的知识体系,主要是学生参与活动,借助活动获得心理体验。为此,处理心理健康培养教学问题,课堂安排是根本,课堂把控是基础[2]。课堂安排应涉及目标、内容、模式等。课堂把控是教师在课堂上采取规范学生行为的方法,属于教学方式中最基本、最整体的一项,既能够约束、管控学生学习的异常行为,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游戏,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一)掌握心理健康培养的性质
按照《纲要》要求,应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普通的课程的区别。普通课程强调课程知识的讲解,侧重学生把握专业内容,主要是逻辑性很强的间接经验传授;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征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中心,以情景感受、角色扮演、探讨研究等各种直接体验为重点,旨在让学生在无负担的前提下获得心理健康成长。就算有知识的传输,也侧重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常识的了解,而不是专业的理论内容[3]。为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时,任课教师首先要确定小学心理健康培养的性质,不得将之同其他课程相提并论,而需要给学生设置直接体验的游戏,传输心理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从学科的本源上开展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二)选取适当的课堂内容
按照《纲要》的文件内涵,能够掌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的内容及核心: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心理健康思想、掌握心理调节办法、认识心理不良现象、把握心理保健知识及技术。心理健康教学要按照不同区域的实际、不同年龄层学生的身心特征有一定的侧重,以给小学心理健康培养选取内容带来参考[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应根据《纲要》以及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难题,选取有针对性的素材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以保障心理健康教学的高效性。
(三)设置科学的课堂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堂目标是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安排及实施的重要因素,是组织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核心。《纲要》明确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的目标在于提升所有学生的心理素养,培养其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心理品德,挖掘其心理潜能,实现学生身心健康长远发展,为学生今后成长及幸福生活打好基础。由此,要基于总目标需求,设置具体的、规范的、可行的目标来优化学生心理成长。第一,贯彻执行《纲要》精神,确定所教学科的性质,保证目标的正确性;第二,要按照不同年级及班级的区别,设置合适的目标,以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小学心理健康培养的目标应具体可行,防止以夸大目标、含糊目标、抽象目标来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应精且实,具体可行,以便課后评定。
(四)采取多元化教学途径
按照《纲要》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要一直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始末,实现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专门进行心理健康内容宣传、心理品质锻炼、心理问题处理的学科,不能只局限于理论教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体现课程本质,通过课堂游戏、校园文体实践、社会实践工作、心理咨询师、电脑媒介、校园公告栏、班级角以及家校联合等各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学。任课教师要采取团体辅导、班组探讨、角色扮演、主题分析、朋辈指导、游戏等方式来提高心理健康培养活动的公开性,以防止机械式讲解、学科化趋势。
小学心理健康培养要以游戏及活动为主,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融洽的学习契机。由此,要重视活动性,以确保学生在体验时得到心理成长。
(五)重视课堂教育管理的规范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由于其目标内容的特殊性、模式的多样化、过程的有趣性、结果的功能性受到小学生认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比较轻松、活跃,所有学生都被尊重,并积极展现自己。但是,活跃的背后却隐藏着问题,即课堂容易成为“热闹的市场”,丧失心理教育的价值。为此,保证课堂教育有序开展,重视管理的规范性是教学方法中最基础的一种。教师通常重视课堂设计,忽视了课堂教育管控对课堂效果的意义。教师在采用管理措施时应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的目标为重点,不能为了纪律将教学变成说教,应灵活把握教学管理技巧,令管理充满艺术性,以实现目标,保障课堂的松紧适度、收缩自如,这种教学互动课才是完美的。
(六)完善教师团队的组建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团队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较多;跨学科教师多,科班出身教师紧缺;教师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等,这些均是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团队的现状,也是阻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顺利开展的阻力。为尽早完成小学心理健康培养的目标 ,要尽可能选取科班出身的教师,使之专职完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任务。如果缺少这种条件,就需强化兼职教师对心理专业内容的把握,使其变成有专业素质、有精准定位的专职教师,防止学校心理活动变成“铁打的阵营流动的兵”。目前,国家和省市级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机会较多,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专业性培训,学习专业知识,接受新制度精神的熏陶,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的专业涵养。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设计方面侧重“游戏”“活动”,是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的核心抓手,获得了显著实效,但该种活动模式在课堂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文章结合调查结果整理了任课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授课中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1]陈 萍.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9(11):62-63.
[2]蔺淑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9(9):21.
[3]任云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亚泰教育,2015(33):29.
[4]李韦鹃,王德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