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华
摘 要:一所云端上的学校,始终把德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探索、总结、提升、实施“三三三”德育树人制的同时,狠抓学生体质健康;同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教师们进得来、待得住、教得好、考得上,提振了乡村学校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崇德;健体;爱岗敬业;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5-0012-02
沿着武陵山脉一路北行,直到海拔1300多米的高度,景色优美,云蒸霞蔚,云端上的校园窗明几净、书声琅琅,这就是湖南省桑植县白石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我校始建于1957年,位于桑植县人潮溪镇白石村,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现有14个教学班(含学前班及四个教学点),教职工有35人,在校学生有373人,其中70%是留守儿童。因为海拔高,全年有三个月在校时间处于冰冻期,条件十分艰苦。按理说,教师流动性是比较大的,但现实恰恰相反,我校处处让人感受到学生向上、教师敬业,体现出强烈的文化自信。
一、突出德育地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校始终把德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探索、总结、提升、实施了“三三三”德育树人制,即三个课程、三个目标、三个效果。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载体,以课程、目标、效果为手段,以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为核心,围绕立德树人,把德育融入教学各环节,构建起一套切实可行的思想道德建设操作体系。
(一)三个课程:学校以德养人、家庭立德化人、社会明德育人
教育从来不是学校能单方面完成的一项任务,一名学生如果只是在校表现好,回到家中慵懒散漫,养成社会陋习,那么,这名学生仅仅是为了赢得学校、教师的赞同而表现出的单一、局限的行为文明,并不是我们教育人想要的最终结果。因此,我校在规划设计德育机制时,就将家庭和社会纳入其中,努力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载体。
作为教育的主力军,我校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处地方,搞好橱窗文化、教室文化、走道文化、寝室文化、食堂文化等的宣传,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个角落传情、启智;夯实活动的仪式感,升旗仪式、志愿服务、团队活动要求少先队员必须佩戴好红领巾,共青团员必须佩戴好团徽,整个过程必须遵守活动纪律,从这些看似普通却不容忽视的细节做起;加强检查评比,实行周评、月评、学期总评活动,每周评出班级文明之星,每月评出明星班级、明星班主任,每学期评出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在全校进行表彰,树立榜样。
另一方面,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立足家庭的责任感,要求学生回家后,不让爸妈操心,不给亲人添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开展一声问候让家人暖心、一杯热茶让家人开心、一次捶背洗脚让家人动心、一次自我批评让家人放心等主题活动;我校还统一发放了家庭德育主题作业纸,学生在上面写出心得体会并由家长签名,各班每月收集好学生的心得体会上交德育组,与班级管理挂钩,形成了家长和教师、家庭和学校共评好学生的双评机制。
(二)三个目标:传统文化立魂、校园文化塑魂、班级文化强魂
在德育目标上,设置了三个维度,社会、家庭层面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的“孝”“和”“忠”文化,孝心献给父母、和气对待人群、忠心献给祖国;学校层面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提炼出“凤鸣朝阳,笃学致远”的校训,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班级层面要求各班根据本班实际建设富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形成班训、树立班风,进而促进学风。这样能增强全体师生对国家、家乡、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三个效果:是学校里的好学生,是家里的好孩子,是社会上的好公民
通过以上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三位一体课程,加上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浸润,最终实现学生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的三个育人效果。这种德育模式涵盖范围广、要求明确、操作简便、易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8年,我校《把课程安在成长中》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2019年,与白血病不屈抗争的学生金骤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少先队员”。
二、强健学生体魄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才能抵挡山区的高寒。在狠抓学生德育的同时,我校也没有放松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锻炼。除了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以外,教师们因陋就简,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例如,谷红丽、邓祖玉两位老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创编了全市独一无二的沙瓶操,作为校操在全校推广,深得师生们的喜爱;篮球一直是白石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我校篮球队的组建和训练几十年从未间断,在桑植县第十八届中小学篮球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健儿展现出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最终斩获了初中男子县亚军的好成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57岁的唐明康老师,不光负责两个班的数学课教学,还兼任学校田径队教练,为了迎接张家界市第十六届运动会,他带领12名队员提前一年就进入了集训,冒酷暑、斗严寒,坚持在零下4度的环境里训练了十多天。作为桑植县唯一一所参赛的乡村学校,学生罗元培在3000米长跑中获得全市第二名,团体获道德风尚奖,为提振校园文化自信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锤炼教师队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自我出任校长,就始终把教研教改、师资培训摆在重要位置,想尽办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校长率先垂范
作为校长,虽然每天有很多日常的行政事務要处理,但为了自己不与教学脱节,两年来,我个人还是坚持任教六年级毕业班的科学。一是给全体教师鼓舞士气,做出表率;二是为了掌握一线教学情况,更好地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杂事缠身,我所任教的科目在小学调研考试中还是名列桑植县前茅;其次,除公务出差以外,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我都亲自参加。出任校长后,我校当年的第一堂校级教研课就是我亲自上的,以身作则,赢得了教师们的支持和信任。
(二)抓好青蓝工程
我校有一个非常好的校园传统文化就是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老教师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特别值得人敬畏的,为此,我校专门开设了“名师讲堂”,请这些扎根山乡的老教师讲自己的从教故事、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全体教职工;每个学年,我校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成立帮扶小组,让老教师指导新教师熟悉课标、解读教材,给他们上示范课,指导他们如何备课、如何评课、如何抓教学重难点、如何对学困生进行帮扶、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调研试卷……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沟通交流指导中,我校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
我上任第一年的九月,原以为教师们反感的教学质量分析会竟然开了整整两个半小时,邓建刚、黄玉志、吴忠恕等老教师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年轻教师虚心请教,这是我从教十七年来看过的最感动的画面。
(三)坚持教研引领
桑植县是全国的贫困县,要想让教师们大规模地外出学习,经费、时间都是巨大的难題,我校的做法是立足校本、“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我校把每周四确定为教研日,通过集体备课、研课、上课、评课,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带领青年教师与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二小学、湖南省桑植县思源实验学校、江垭镇中心完全小学进行教研交流活动,加强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开阔了教师们的眼界。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在桑植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中,我校徐琼英、尚小丰老师获得了一等奖;在桑植县微课大赛中,教龄仅两个月的邹玉老师获得了一等奖。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逼”出来的、是集体带出来的。
(四)关注代课教师
乡村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代课教师,因为他们的流动性很大,往往被忽视,但恰恰是这批教师,可能会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风与学风,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除了青年教师,我把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了代课教师身上。在业务上,安排他们与有经验的教师做搭档,必须参加我校的教研活动代课教师,以让他们尽快熟悉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水平;在生活上,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困难,设立乡村代课教师津贴,提高他们的待遇;尤其是对那些有志向通过考试进入教育战线的代课教师,我校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让他们有空余时间看书准备,指导他们试教。这些措施使我校的代课教师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典型:新华村小代课教师陈新莲10年坚守,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想打工放弃代课,就因舍不得学生,至今仍坚守在村小的岗位上;向华主任,有14年的代课经历,是市优秀班主任,做了声道息肉手术,医生说一个月不能说话,他坚持上课,提前用小黑板把要说的话写出来,无声的课堂感动所有学生;丁雪晴和唐湘两位代课教师平常工作勤勉务实,谦虚好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专业能力迅速提高,顺利通过招考,成为洪江市的正式教师……
在外人眼中,代课教师在我校进得来、待得住、教得好、考得上,这就是集体的力量,这就是一所学校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如果简单进行分类,学校其实就是两大群体:教师和学生。只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地设定不同群体的各自目标,加强引领、狠抓落实,就能让师生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继而提升自信心、增强凝聚力,最终形成一所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魅力。纵然是山高路远,纵然是天寒地冻,这种精神力量也是任何物质条件所不能替代的,它必将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傅功振.增强文化自信 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学生[J].中国高等教育,2015(18):42-43.
[2]王爱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文化自信探微[J].教育观察(下半月刊),2017(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