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再解读

2019-10-22 06:26颜枫
理论观察 2019年7期
关键词:个人社会价值

颜枫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两者是理论与实践、肉体与灵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侧重社会现实的实践操作性,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强烈的渗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回应,是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体智慧的结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再解读是时代新人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必然要求,要努力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关键词:价值;国家;社会;个人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7 — 0047 — 03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1〕无论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的价值理念,都是支撑整个中国价值体系的重要支点,三者共同引领中华文化不断前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

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目标相适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制度层面的体现。

富强是经济层面的价值目标。没有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没有国家的富裕强大,其他一切都只能是幻想。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秦汉和唐宋时期更是达到了世界的顶峰,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始终延续着中华文明的血脉。这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沉淀。国家富强、民族优秀、人民幸福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写照。“富”乃民之所向,“强”乃国之所需。富强是时代发展永恒的主题,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在上下求索。“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等古代富强思想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富强理念的源与泉。纵观世界发展历史,一些国家的富裕是剥削、奴役他国基础之上建立的,这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世界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区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行百里路半九十。在追求民富国强的道路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将当前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向深入。

民主是政治层面的价值目标。民主可以通俗得解释为人人参与、人人都有发言权,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民主思想,自封建社会后期民主逐步成为我国主流的价值观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这是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实践决定的。在资本主义体制下,西方国家的民主早已异化为金钱民主,人民的民主权力被少数利益集团控制。资本主义的本质从根本上决定了西式民主的虚假性,因为它的核心是利己。然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是十九大报告对我国民主的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当前要警惕那些基于政治目的和意识形态偏见的敌对分子对我国民主的歪曲。

文明是文化层面的价值目标。文明起源于对野蛮的改造,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总体表象。文明通常在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自觉表现出来的一种实然状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深刻再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文明印记。中国是一个有着文明传统的国家和民族,在古代中国被誉为“文明古国”。文明是一种力量,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它不仅限于个人道德修养的完善、社会秩序的井然、国家精神面貌的一新,更本质的区别是它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之上靠自身奋斗驱动、远离侵略剥削的文明,是真正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文明。对于国外一些敌对势力拿中国公民片面行为来否定中华文明的论断要坚决反对,因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长期而艰巨。当然,文明是多彩的、更是多样的,中国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外国一切优秀文明,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和谐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的左边是禾苗的‘禾,代表的是庄稼和粮食,它的右边是‘口,代表的是人的嘴,左右合在一起表示人人有饭吃。谐的左边是一个‘言字,代表的是说话,而右边是一个‘皆,表示所有的人,合在一起就表示人人可以说话。从字面上来讲,和谐代表的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敢说话,表达的是中国人朴素的丰衣足食和言论自由的社会理想。”〔2〕和谐涵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关系,要求人们要正确处理这三个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层面在资本主义后期才被逐渐接受。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在资本主义时代是无法做到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谐才能成为可能。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凝聚了几代领导集体的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对社会主义规律的正确认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把和谐的价值理念推向了新的高度。

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属性相适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集体层面的体现。

自由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关系的自觉和尊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建立在一定范围的规范和约束之中,如果没有这种规范和约束,就不会产生自由的意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的自由是一种自觉的、相对的自由,并不是否定规范和约束。“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这是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中对自由的经典表述。自由是人类生存的内在渴望,它构成人本质特征。作为价值观念的自由是权力、责任、义务的统一体,是不断追求人类美好社会的价值诉求,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由被动到主动,由他为到自为,由实然到应然,最终解放自我,实现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西方通过新自由主义思潮兜售“普世价值”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其目的是通过价值观渗透把西方式自由强加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自由是具体的、现实的,这种具体和现实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道德规范之中,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片沃土。

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上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发展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人皆生而平等,由于阶级的划分,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社会才出现不平等的现象,这种不平等体现为少数人对多数人实行剥削和奴役。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追求平等的历史。五种社会阶段的划分清晰地描述了人类历史从不平等到相对平等再到真正平等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源于马克思本人对劳苦人民的怜悯,对资产阶级不平等剥削的痛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理念是人格平等、机会平等、权利平等三者的有机统一。人格平等要求尊严和价值的相同;机会平等要求分配和利益共享;权利平等要求社会地位的相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真正平等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权利。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将惠及亿万中国人民。

公正是国家和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顾名思义公正就是公平和正义。袁贵仁认为公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贡献与满足之间的相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称、自由与责任之间的相称”。不管人们怎么定义公正的概念,毋庸置疑,公正是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标准。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完善的社会秩序没有及时跟进使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公平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迫在眉睫。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利器应运而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斷完善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福利,公平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得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可。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直接指向公平的价值理念。因此,全社会要进一步提高公正认知、增强公正观念、加强公正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理念落实、落小、落细。

法治即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法治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商鞅、李斯、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为治理国家贡献了法派智慧。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人们,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法治理念是对古代传统法治思想的继承和超越,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德与法的互融共通。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为我国未来法治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法治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七十年法治实践的结果。塑造理性品格,培养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知法、守法、敬法的法治氛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的应有之义。

三、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诉求和道德准则相适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体现。〔3〕

爱国是永恒的时代主题。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自阶级社会国家产生以来,爱国主义的意识和情感便伴随产生。爱国是在长期的历史和现实的积淀中形成的,与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经济制度、政治架构、社会环境等密不可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夙夜在公、先天下之忧、精忠报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脍炙人口的语句,集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爱国是基于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表达,爱国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流淌在人民的血液之中。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培养旁观者和反对派。“中国共产党人是天然的爱国者,是最忠诚的爱国者,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4〕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三者是一致性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惠及亿万人民的力量,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

敬业是热爱本职的工作风貌,是履职尽责的职业操守,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涵盖热爱、敬重、责任三个元素。敬业理念是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它超越了一般的道德水平。敬业指的是一种事业而非职业。敬业理念摒弃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将其上升为事业的高度并为之奋斗。在事业中创造有价值的劳动,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敬业理念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敬业精神勉励一代代追梦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立足工作岗位,认真负责,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现有铁人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这些可贵的品质深刻诠释了中国人民的敬业理念。马克思的敬业理念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结合,他17岁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

诚信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诚信意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美德。对个人来说,诚信是一种人格魅力和道德信念,人无信则不能立。对于社会来说,诚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切入点。对国家来说,诚信是彰显国家威严和大国风范的重要尺度,是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助推器。诚信是立人之本,交友之基,齐家之道,经商之魂,在整个社会体系架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然而,社会转型,利益博弈,诚信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化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急需建立,这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快速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要不断弘扬诚信美德,增强诚信意识,加强失信惩戒,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以诚实劳动,信守承诺,以诚相待为主要内容的的良好氛围,不敢欺、不能欺、不想欺的诚信理念深入人心。

友善是相处之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囿于熟识之间,而是指向公共领域。“友”是友爱,“善”是向善,这是告诫人们要友爱他人,始终保持一颗向善的心。友善可以化解社会矛盾张力,协调人际关系,对维护社会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大背景下,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善人者,人亦善之。人的巨大能量在于内心的善,友善价值观一旦养成,将会消融现代社会的不良怨气,传播平和宽容的良好心态,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理念融合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向善、墨家的兼爱、佛家的慈爱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它要求人们不忘初心、不失本性,友善待人、崇善向善。随着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向往的美好社会和幸福生活,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5〕简约朴实、通俗易懂的价值理念,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力地回应了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

〔参 考 文 献〕

〔1〕晏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合一〔N〕.光明日报,2018-08-15(06).

〔2〕郭志云.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再解读〔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4):62.

〔3〕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36.

〔4〕吴灿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略探〔J〕.岭南学刊2019,(01):01.

〔5〕吴潜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N〕.人民日报,2013-05-22(07).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个人社会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