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阿克苏市第二小学)
生活能力在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中指“引导和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掌握自身生活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从低段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则包含了学生健康地吃、安全地玩,自己能照顾自己。其中自理、自立、自护、自律这四方面有机结合,对低段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生的能力养成需要循序渐进,可以是通过一个活动或一系列地活动培养学生的某种生活能力。笔者试图在研究的过程中依托小学品德与生活的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阐明道理,开展与培养低段学生生活能力相关的活动。
小学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习惯地养成以及能力地提升都离不开反复地实践。单元主题活动的主题化恰巧弥补了这一缺失,它可以整合活动的各项内容,形成序列,具有相对的系统性,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通过这样有主题的活动明确方面,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
1.开展“自理我能行”主题活动
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教育对于孩子、家庭、集体和社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自身成长过程中也具有巨大作用。因此,在单元主题活动设计时,我们可以设计“自理我能行”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第3课《让我自己来吧》中,第二部分内容为“我会管好我自己”。根据一年级刚入学新生的特点以及班级养成教育重点,我们进行了家庭自理能力训练表地制定,希望通过长期坚持的主题式训练,能让学生在以上的几方面有自我约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升自己的自理能力。
2.开展“自护我来学”主题活动
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到“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教育成为我们越来越重视的话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发展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抓住“自护”这一主题进行强化巩固,发挥活动的延续性,让学生的生活能力发展循序渐进。
我会照顾我自己
3.开展“自律我最棒”主题活动
在品德与生活中也在逐渐渗透,如一上的《让我自己来吧》、一下的《兴趣与坚持》。不论是课堂还是活动设计,教育主题的清晰呈现尤为重要。围绕教育主题,提供多种素材强化,层层深入地策划活动,引领学生真切体验。
1.开展游戏型活动,让小学生动心
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水平比较低,活动将能力发展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儿童接受。同时,指向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远高于只想活动结果的间接兴趣,学生参与时会兴趣盎然。
2.开展互动型活动,让小学生动口
生活是教材,活动时生命,品德与生活的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生活能力地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亲子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等互相之间有话题,有参与,有讨论,有交流。如在购物小调查时,学生必须通过与家长的互动才能清楚地了解需求。活动后,爸爸妈妈则需要对孩子的生活能力进行一次评价,远比教师的说教来的有效。
3.开展体验型活动,让学生动脑
体验式的单元主题活动设计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活动,主动体验,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上超市》一课中,学生必须走进超市去购买物品,在购买的过程中明白购物顺序,购物要求等,通过真实的情境在积极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真实体验,获得行为指导,提高能力。
通过巧设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体验性学习活动,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之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活动的体验性,进而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
当然,小学低段的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地提升还需要合理定位教学目标之外,需要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精心设计,巧妙引导,让学生在认知上得到感悟外,更多的要靠课程向生活的传到辐射、家校联系的反馈和对学生进行多元的、多主体的综合评定,使他们享受到良好的生活能力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