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联合腕踝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

2019-10-22 00:56刘彩红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6期
关键词:腕踝针椎动脉躯体

刘彩红

(山东省济南市按摩医院,山东 济南250001)

近年来,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6种类型,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各种外源性刺激压迫椎动脉以致椎动脉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痛、眩晕、视力减退、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失眠多梦,严重者甚至猝倒[1]。笔者采用颈椎牵引联合腕踝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济南市按摩医院就诊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2±15.36)岁;平均病程(4.48±1.43)年。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62±14.76)岁;平均病程(4.53±1.4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分型及诊断标准[2];影像学检查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椎间隙变窄或韧带钙化骨质退行性改变。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有眼源性及耳源性眩晕、颅内肿瘤等病变者;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患者取常规坐位,采用枕-颌式间歇牵引法进行治疗,牵引角度为前屈5°,牵引重量为10~20kg。每次20min,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治疗4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腕踝针疗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选取腕踝针上1 区(躯体前中线两侧)、上5区(躯体后两旁)、上6 区(躯体后正中线两侧)为治疗点。选取25 mm×40 mm 毫针,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针身与皮肤呈15°~30°角,快速刺入皮下,以患者无任何酸麻胀痛感为度。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治疗4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可恢复正常生活;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偶有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中医将颈椎病归于“项痹”范畴,主要与寒、虚、痰、瘀有关,针灸、推拿、整脊、拔罐、牵引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腕踝针是20 世纪70 年代张心曙教授在传统针灸及耳针的基础上,于手腕部和脚踝部6个纵区选择6个针刺点治疗疾病的方法,简单易学,安全无痛[4]。腕踝针取穴主治部位与十二经皮部的分布区域一致,是十二经脉及其络脉分布在体表的部位。选择上1区、上5区、上6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腕踝针上1 区分布在躯体前中线两侧,针刺可以缓解眩晕、恶心等症状;腕踝针上5 区分布在躯体后两旁,可以缓解颞后部、颈后外侧部及肩胛冈上窝等部位不适;腕踝针上6区在躯体后正中线两侧,可以缓解头枕部、项后部及颈椎棘突致斜方肌缘的疼痛不适。其二,腕踝针上5区针刺点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循行线上,上6区针刺点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循行线上,两条经脉循行均经颈项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的原则,针刺上5区和上6区可以缓解颈项部疼痛不适。颈椎牵引能放松颈椎旁肌肉,缓解肌肉和韧带的痉挛紧张,使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促使椎间隙及椎间孔扩大,矫正结构紊乱的脊椎关节,促进椎动脉供血和颈部微循环改善,缓解临床症状。本研究采用腕踝针和颈椎牵引配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颈椎牵引联合腕踝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腕踝针椎动脉躯体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