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枣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产量及品质对比分析

2019-10-22 00:48王文军林敏娟王振磊
新疆农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树形单果主干

王文军,林敏娟,2 ,王振磊,2

(1.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南疆特色果树高效优质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疆特色果树生产工程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

0 引 言

【研究意义】红枣是新疆兵团阿拉尔片区的重要产业,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仅2015年当地红枣产量就达105.43×104t[1]。以红枣特色林果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通过红枣主干形简约化栽培模式与“小冠疏层形”栽培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主干形”简约化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加大机械作业面积、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减少物化成本投入,提高红枣品质、增加种植收益,促进以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升级效果明显树范例、激活力,对促进阿拉尔红枣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实际意义。【前人研究进展】主干形树形在众多果树中被广泛研究。何水涛等[2]调查研究了湖南红壤地区主干形和开心形幼龄桃树生长、结果状况及树体光照情况。结果表明:主干形桃树树势易缓和、成花多、修剪量轻、早期产量高。鲁韧强等[3]研究认为桃树倾斜主干偏展形比“Y”字形树体的相对光照分布均匀,果实产量、品质随相对光照增强而提升;王安柱等[4]研究认为8月脆桃主干形与开心形两种树形的同一层次的平均单果质量、着色指数、光洁度差异不显著,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有显著差异。高清华等[5]认为设施栽培中采用主干形,树冠形成早期光截获能力较高。刘岩等[6]通过芒果圆头形与中心主干形两种不同树形结构对比试验,证明营养生长植株抽梢期、生长量等方面差异不大,植株挂果后,圆头形树形抽梢较中心主干形树形早且整齐,产量比中心主干形增产51.83%~63.36%。【本研究切入点】当地存在枣树树冠过大、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且通风透光效果差,品质不佳,缺少统一标准化的树形栽培模式等问题。研究灰枣简约化主干形与常规小冠疏层形的产量及品质对比分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从2017年起连续两年分别对5~6年生两种灰枣树形的产量构成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灰枣简约化主干形与常规小冠疏层形树形的对比,分析主干形简约化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为机械化生产和统一标准化栽培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试验于2017和2018年5~11月在阿拉尔农场11连762#(主干形枣园)和763#(小冠疏层形枣园)进行。树龄为5~6年生灰枣,株行距为1×3(m),南北行向栽植,土壤为沙壤土,地势平坦,树体常规统一管理,枣园相对整齐。小冠疏层形枣园内为常规小冠疏层形树形,简约化‘主干形’树形结构为:树高220~240 cm,分3层培养9个分枝(结果枝组),开张角度90°,每个结果枝组保留3个二次枝,二次枝保留8~10节,老枣股结果。图1

图 1 灰枣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树体结构
Fig.1 Trunk shapeand Small crown sparse layer’stree structure of Jujube

1.2 方 法

1.2.1 产量构成因子调查

分别于两个枣园中部随机选择10株树进行调查。对树冠分为上、中、下3层,地面向上50~125 cm为下层,125~200 cm为中层,>200 cm为上层;将枣吊分为基部、中部、尾部3个部位。分别调查上、中、下3层的枝组数、一年生二次枝数、多年生二次枝数、一年生二次枝枣吊数、多年生二次枝枣吊数、一年生二次枝枣果数、多年生二次枝枣果数、单株枣果数;主枝长度采用米尺测量;单株产量为整株采后称重。

1.2.2 果实品质测定

分别于9月21日(鲜枣—全红期)、11月3日(自然吊干枣)两个时期采收,以及11月10日烘至恒重(干枣-含水量极少)。

采摘上、中、下树冠外围枣吊中部枣果,每层采60个果实;树冠中层外围枣吊基部、枣吊中部及尾部枣果,每个部位采果实30个,统一编号放入采样箱,带回实验室立即进行果实品质的测定。

果实纵横径、果肉厚度和果核纵横径采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单果重、果核重采用JS2000型电子天平测量;果肉硬度采用GY-I型硬度计测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折光仪测量[7];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8],还原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可滴定酸采用酸碱滴定法[9];VC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利用Excel表以及DPS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构成

2.1.1 不同树形的产量构成

研究表明,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产量构成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小冠疏层形的枝组数、枝组长度,一年生和多年生二次枝数、枣吊数、枣果数和总枣果数均极显著大于主干形树形,单株产量显著高于主干形,而单果重极显著低于主干形树形。可知,枣树结果枝的类别与数量差异会导致了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小冠疏层形树形结果枝多使得其单株产量较高,但也由此导致其冠内通风透光条件相对于主干形较差,营养分配较为不足,从而致使果实单果重低于主干形树形。表1

2.1.2 不同层次的产量构成

研究表明,不同灰枣树形不同树冠层次的产量构成亦不同。树冠下层中小冠疏层形的枝组数、枝组长、一年生和多年生二次枝数、枣吊数、枣果数均极显著大于主干形树形,而果实单果重极显著小于主干形树形;树冠中层部分小冠疏层形的枝组数和多年生二次枝数与主干形差异不明显,而枝组长、一年生二次枝数、一年生二次枝枣吊数、一年生二次枝枣果数和中层枣果数极显著大于主干形树形,多年生二次枝的枣吊数和枣果数以及单果重极显著小于主干形树形;树冠上层中小冠疏层形枝组数与主干形树形无显著性差异,而枝组长、一年生二次枝数和一年生二次枝的枣吊数、枣果数均极显著大于主干形树形,多年生二次枝数、多年生二次枝的枣吊数、枣果数和上层枣果数以及单果重均极显著小于主干形树形。说明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形树冠的中下层为主要产量来源,而主干形为树冠的中上层。表2

2.2 不同树形果实品质比较

2.2.1 不同树形不同层次果实性状比较

研究表明,灰枣不同树形不同层次的果实性状存在差异。其中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的果实单果重、果肉厚度和果实硬度均小于主干形树形,而果形指数大于主干形树形,说明主干形树形的果实性状优于小冠疏层形树形。两种树形的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横径、果核纵横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值均有随树冠层次升高而增大的趋势。树冠层次越高,其该位置的果实性状越占优。表3

2.2.2 不同树形枣吊不同部位果实性状比较

研究表明,灰枣小冠疏层形和主干形两种树形的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横径、果核纵横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值均以枣吊中部最大,枣吊基部次之,枣吊尾部值最小。其中主干形枣吊不同部位的果实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径、果核纵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均大于小冠疏层形树形。说明两种树形果实处于枣吊中部位置的灰枣果实性状较为占优。表4

2.2.3 不同树形不同层次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研究表明,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树形果实的可溶性糖、还原糖、VC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随冠层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且主干形树形果实内在品质优于小冠疏层形树形,与果实性状研究结果的变化规律类似;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随冠层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主干形同层次间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小冠疏层形;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同层次间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差异不大,还原糖、可滴定酸以及VC含量差异较大。主干形下层果实还原糖含量是小冠疏层形的1.5倍,而小冠疏层形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各层次均高于主干形树形,中层差异最大。VC含量下层差异最大,主干形下层果实VC含量比小冠疏层形果实含量高35%。VC含量最低的为小冠疏层形下层果实234.64 mg/100g,含量最高为主干形树形上层果实 324.68 mg/100g。灰枣两种树形中果实越靠近树冠上层果实品质越占优。表5

表 5 不同树形不同层次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Table 5 Comparison of fruit internal quality in different tree shapes at different layers

内在品质Nutritional quality树形Tree shape下层Lower layer中层Middle layer上层Upper laye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小冠疏层形31.35±0.7933.88±3.1837.36±6.57主干形32.13±2.3334.39±3.1237.12±4.60还原糖Reducing sugar(%)小冠疏层形7.29±0.808.26±0.619.78±0.87主干形10.86±0.5912.64±0.9113.66±0.91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小冠疏层形3.17±0.123.01±0.332.73±0.27主干形2.59±0.241.78±0.511.79±0.19VC含量VC content(mg/100g)小冠疏层形234.64±34.05316.07±32.72317.40±33.14主干形314.17±24.52315.75±7.64324.68±6.1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小冠疏层形34.47±1.5936.50±0.7038.07±4.20主干形35.57±1.9936.90±2.8839.57±1.80

2.2.4 不同部位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研究表明,灰枣小冠疏层形和主干形两种树形的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以枣吊中部最大,其中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基部>枣吊尾部,VC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尾部>枣吊基部,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为:枣吊基部>枣吊中部>枣吊尾部。整体看灰枣主干形树形枣吊基部、中部以及尾部果实除可滴定酸外,其余指标含量均高于小冠疏层形,主干形树形枣吊不同部位间果实营养品质均较小冠疏层形树形的好,且两种灰枣树形不同部位间的果实品质均以枣吊中部较优。表6

表6 不同树形不同部位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Table 6 Comparison of fruit internal quality in different tree shap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内在品质Nutritional quality树形Tree shape枣吊基部Jujube crane base枣吊中部Middle part of jujube crane枣吊尾部Jujube crane tail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小冠疏层形37.60±4.1240.05±2.3336.08±1.02主干形38.39±2.5740.18±1.0031.68±1.45还原糖Reducing sugar(%)小冠疏层形10.07±0.4110.36±0.408.85±0.32主干形12.35±0.7213.05±0.5712.06±0.68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小冠疏层形3.12±0.483.10±0.273.01±0.45主干形2.89±0.242.56±0.702.09±0.42VC含量VC content(mg/100g)小冠疏层形310.73±1.27323.38±20.72315.93±7.01主干形320.67±12.32342.06±25.10334.12±23.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小冠疏层形32.43±3.4135.03±5.0530.83±4.61主干形38.50±5.2439.97±4.1337.53±5.40

2.2.5 不同层次不同部位不同时期果实营养品质比较

研究表明,不同树形不同层次不同部位和不同果实采收期的果实营养水平均不相同。不同采收期间两种树形果实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表现为干枣>吊干枣>鲜枣,而VC含量则为鲜枣>吊干枣>干枣;同一层次相同部位鲜枣、吊干枣和干枣果实还原糖及VC含量主干形高于小冠疏层形,可滴定酸含量小冠疏层形果实高于主干形;不同树冠层次间两种树形的还原糖和VC含量随树冠高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可滴定酸含量随树冠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树形枣吊不同部位果实还原糖含量枣吊中部>枣吊基部>枣吊尾部,可滴定酸含量枣吊基部>枣吊中部>枣吊尾部,而VC含量则为枣吊中部>枣吊尾部>枣吊基部。还原糖含量最低的为小冠疏层形树冠下层枣吊尾部鲜枣,含量最高为主干形树形的上层枣吊中部干枣;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的为主干形上层和枣吊尾部鲜枣,含量最高的为小冠疏层形的下层和枣吊基部干枣;而VC含量最低的为小冠疏层形下层枣吊基部干枣,含量最高的为主干形上层枣吊中部鲜枣。图2~4

图2 不同树形不同果实采收期间果实还原糖含量比较
Fig.2 Comparison of reducing sugar content in fruits ofdifferent tree forms and different fruits during fruit harvest

图3 不同树形不同果实采收期间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比较
Fig.3 Comparison of titratable acid content in fruits ofdifferent tree forms and different fruits during fruit harvest.

图4 不同树形不同果实采收期间果实VC含量比较
Fig.4 Comparison of vitamin C content in fruits of differenttree forms and different fruits during harvest

3 讨 论

产量构成因子是种植生产中直接影响产量多少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不同树形产量构成因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10],导致不同树形的产量及品质也存在差异[11]。研究表明,小冠疏层形树形枝组数、枝组长、一年生和多年生二次枝数及其枣吊数、枣果数均极显著多于主干形树形,单株产量显著高于主干形,但果实单果重却极显著低于主干形,品质方面主干形树形果实占优,这可能是由于小冠疏层形树形树冠内密度较大所致。有研究者证明,二次枝数量多的树形产量高[12-13];摘心程度越深(主干形去新枣头留老早股结果),吊果比增加的倍数越大且果实品质会有所上升[14-15],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小冠疏层形由于树冠内的枝组数、二次枝数过多,在相同株行距情况下,致使树体冠层密度过大,冠内的通风透光效果不佳,叶片可获得的光照辐射量少,光合作用能力减弱等原因,虽然果实产量较高,但其品质较差。那么,如何调控枣树树体结构,使枝组数和二次枝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将有助于较好的提高红枣的产量与品质。

树体冠层部位的不同,往往该处的果实品质也会有所不同。不同树形的果实性状和内在品质存在差异[16]。研究表明,果实性状小冠疏层形树形上、中、下层的果实纵径值均比主干形树形的大,果实横径值均比主干形树形的小,且果实纵横径均为树冠上层>中层>下层;主干形树形同层次间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VC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小冠疏层形,且主干形树形下层果实VC含量显著高于小冠疏层形下层。有研究员于巨[17]对桃不同冠层内果实品质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树冠高度的增加,果实单果重、纵横径、花青苷、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与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灰枣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树形的上层果实品质均较其它冠层层次最为占优,且小冠疏层形表现尤为明显,这可能与小冠疏层形下层枝量过大,导致冠内密度过大,光照条件差,进而影响了下层果实VC含量[18-20]。因此,合理疏除小冠疏层形下层冗余枝、短截回缩,增强下层通风透光效果,以提高树体下层的果实品质[21],对果农增产增收具有实际意义。

枣吊不同部位果实品质差异很大,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树形的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横径、果核纵横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值均有从枣吊部基部到尾部,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主干形枣吊基部、中部和尾部的果实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径、果核横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均大于与小冠疏层形相对应的枣吊部位的果实。但从文献资料来看,对于枣吊不同部位枣果实品质的研究还很缺乏,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果实不同时期内含物含量存在一定差异[22],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也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23]。依据红枣的市场价值不同,其采收时期亦会不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期的两种树形果实的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表现为干枣>吊干枣>鲜枣,而VC含量则正好相反,为鲜枣>吊干枣>干枣。还原糖含量的增加可能是水分流失导致淀粉降解,也可能是水分流失引起糖含量的升高,VC含量急剧下降可能是因为在枣风干过程中被氧化。不同树形间,主干形果实的还原糖以及VC含量均要高于小冠疏层形,而可滴定酸含量则为小冠疏层形最高。

4 结 论

4.1 小冠疏层形由于树冠内的枝组数、二次枝数过多,在相同株行距情况下,致使树体冠层密度过大,冠内的通风透光效果不佳,叶片可获得的光照辐射量少,光合作用能力减弱等原因,果实产量较高,但其品质较差。

4.2 灰枣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树形的上层果实品质均较其它冠层层次最为占优,且小冠疏层形表现尤为明显,同冠层间主干形树形果实品质较优。

4.3 两种树形的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横径、果核纵横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值均有从枣吊部基部到尾部,有先增大后减小(枣吊中部值最大)的趋势。主干形枣吊基部、中部和尾部的果实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径、果核横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均大于与小冠疏层形相对应的枣吊部位的果实。

4.4 随着果实采收期的延长,其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会有一定的提升,而VC含量会有所下降。

猜你喜欢
树形单果主干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综合配套技术
桃树几种树形的特点及整形修剪要点
矮砧密植苹果园动态修剪效果好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树形灯
不同因素对梨果实大小的影响
寓美于物理力学主干知识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