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二年级语文课堂上的渗透

2019-10-21 16:46夏雪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习俗民俗文化神话

夏雪

一、借助神话文本,渗透传统文化

神话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炎黄子孙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因此,语文课堂应借助神话文本,弘扬传统文化。

以《女娲补天》为例:

(一)研究学习内容,把握阅读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据此,可以感受神奇为主线,以朗读和想象为手段,以复述表达为目的设计本课。

《女娲补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14单元“立志”中的课文,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故事语言简洁,想象丰富,适合讲述。同时,神话故事对各种离奇事物的解释,能够培养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因此,课堂可以着力引导学生发展想象,渗透阅读神话的方法。

(二)研究学习者,找准学习难点

我们发现神奇的情节吸引学生,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点。但不能从“人神合一”的角度感知人物形象,所以就不能很好地感知“立志”主题,这正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一大难点。因此,学习神话故事时,我们应充分借助想象学习。

(三)建立可操作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

1.确立好学习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女娲补天》的重点确立如下:

1.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敬佩女娲拯救人类的志向和坚忍的意志。

2.借助想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和魅力,渗透读神话的方法。

3.练习抓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聚焦学生兴趣,感受“神奇”

紧抓文体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灾难的深重。重点体味女娲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感悟她崇高的人物形象。

神话这类文体为打开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时,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用语言思维、用语言审美、用语言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给学生一把读神话的钥匙,一篇带多篇,在大量的阅读中让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传承祖国的文化。

(四)做神话故事传播者

课上,抓住这一神话的特点,老师可以组织复述故事的活动。我们可以用“滚雪球”的方式进行,具体要求:

(1)四人一组,前一个同学说一句,后一个同学重复前一个同学的话,再自己说一句。

(2)按照评价表,互评。

课后,可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讲讲其他神话故事。每位同学都参与讲,也参与评。最终,优胜者颁发“文化传承人”奖项。

二、借助民俗文本,渗透传统文化

(一)把握文本,把握民俗文化方向

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基于此,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篇时就注重选择一些蕴含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文章,如:《立夏节到了》《老北京的春节》《故乡的除夕》等。

以《立夏节到了》为例:

《立夏节到了》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单元“夏天”的一篇课文。课文描述了我国南方乡村在立夏日当天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既展现了江南入夏的美丽景色,又反映出乡村淳朴的民风,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课文结构清晰,主要写了“吃百家饭”和“称人”两个活动。每一个活动的场景,都呈现了一帧帧美丽而又温馨的画面。本文紧紧围绕着孩子的活动展现立夏节习俗背后的内涵,是渗透节气文化的好材料。

(二)分析学情,找准探究民俗策略

重点了解学生学习本文的已知点和未知点。比如,说到立夏节,你想到了什么?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立夏节的习俗?你喜欢立夏节么?通过分析,就能发现孩子对立夏节的认识停留在节气上,不知道习俗,从而不能很好地感知习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挖掘极具画面感的语言,以画促读,加深理解,以说促思,渗透文化应是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策略。

(三)激活课堂,挖掘民俗文化内涵

1.制定科学的学习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制定出来,如下:

1.了解立夏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预兆”“德高望重”等词语的意思,抓关键词和极具画面感的文字,以画促读,以说促思,促进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借助资料感受节气深厚的文化内涵,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在学生活动中渗透文化

(1)以画促读,把握文本

这节课的主体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笔画我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和画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2)以说促思,发展思维

这篇文章在言语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用“村东……村西……村南、村北……”、“男孩……女孩……”这样的形式,把场景的热闹和孩子们的兴趣盎然表达了出来。因此,教师可抓住“立夏蛋”这一习俗,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多角度呈現玩立夏蛋的场景。这样既发展了学生迁移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深化了对习俗文化的理解。

(四)开展活动,融入民俗文化生活

节气立夏到来之际,我国各地会展开各种各样的立夏习俗活动,其中有一种叫斗蛋的风俗活动,这也是课文文本和插图中都提到的内容。对于没有接触过斗蛋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活动可以以此开展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地融入到民俗文化生活中。

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历史财富,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极力挖掘文本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润泽,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习俗民俗文化神话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