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然 孙贺 刘丽娟 侯艳艳
【摘 要】 目的:分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7例。在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相同时,为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操作和疼痛护理方案,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性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疼痛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且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关键词】 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护理;临床价值
恶性肿瘤发展至晚期,病情非常严重,同时伴随非常严重的疼痛[1-2]。而临床治疗需依据患者病情控制效果与进展实施。肿瘤患者忍受病痛的折磨,极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多种不良情绪。负性情绪表现比较明显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轻生的想法,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需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文分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收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7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4.9±5.9)岁;病程6~27个月,平均病程为(12.3±2.4)个月。观察组中男26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63.9±4.7)岁;病程5~27个月,平均病程为(11.7±2.5)个月。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护理前,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手段。同时给予对照组环境、基础、饮食等各类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展开疼痛护理干预。临床操作如下。
1)心理护理。肿瘤在临床上难以彻底根治,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良心理,使患者非常消极,难以使疼痛控制达到较好的效果。为避免这种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治疗的时候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同时为患者创建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以免嘈杂的声音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以患者家人与朋友的立场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多项护理服务。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自己的态度,保持相对温和的语气。将肿瘤治疗过程和可能取得的效果告知患者,尽可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当然,护理人员还可在患者和家属的描述下确定其不良情绪状态产生的具体原因,以此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2)药物镇痛。患者出现疼痛的时候,护理人员可遵循医嘱依据疼痛程度使用相应的镇痛药物。主要是依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普通的止痛药与麻醉药物。如患者能够忍受的疼痛,护理人员就可通过转移其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其疼痛。如患者难以忍受长时间的疼痛,护理人员可在遵循医嘱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依据患者产生的疼痛规律,护理人员可为其制定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方案,给予其相应的镇痛药物。3)其他护理方式。在其他各项护理措施难以取得较好效果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刺激患者疼痛对应的健侧或按摩疼痛周围的皮肤予以止痛。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全身放松,并闭上眼睛,保持均匀的呼气和吸气,随后展开腹式呼吸,促使肌肉渐渐放松,尽可能减轻疼痛产生的感觉。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止痛,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或书籍、电视节目,也可鼓励患者家属帮助其回忆开心的家庭生活,缓解患者疼痛。
1.3 判断标准
判断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完全缓解:护理与治疗后,肿瘤患者不存在疼痛症状;部分缓解:治疗与护理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无缓解:与治疗和护理前,患者的疼痛并没有区别。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處理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性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恶性肿瘤患者病情非常严重。如发展至中晚阶段,就会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痛,对其生活质量构成一定影响[3-4]。疼痛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身体,还会严重打击患者的心理。不少患者因严重疼痛而出现多种心理疾病,对其治疗构成影响。因此,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临床治疗情况,有必要为其提供相应的疼痛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疼痛。依据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实际状况,疼痛护理期间需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5]。而疼痛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疼痛程度。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邀请治疗相对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住院患者治疗信心,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工作。当然,在实施疼痛护理时,护理人员还需及时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给予止痛药物,在疼痛得以缓解时,就可使用常规的药物。在患者疼痛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遵循医嘱给予其止痛药物。护理人员还可辅助实施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疼痛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且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 檀亚玲.肿瘤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调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9):19-20.
[2] 贺春英,李敏.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提高肿瘤患者疼痛药物控制依存性[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14(04):76-77.
[3] 吴秋娟,吳媛.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06):133-135,138.
[4] 石丽丽,王蔚玲,孙玉红,等.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疼痛管理的认知与实践现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3):50-52.
[5] 梁素丽.优质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09(15):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