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亚平
[摘 要] 顶岗实习是中职院校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平人才的一个关键举措,且随着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逐步摸索并践行出一条关于顶岗实习的成熟道路。以此为出发点,围绕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交流学习过程,分为岗前、岗中、岗后三个内容,对全程管理工作做具体分析和阐述。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全程管理;多举措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66-02
顶岗实习是学生选择和参与实习的方式之一,且相对于其他实习方式而言,顶岗实习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挑战强度比较大。一般情况下,中职院校采取的实习模式是教育“2+1”模式,即学生通过两年的时间在校学习相关的文化课内容和基础技术知识,第三年开始进入与学习专业相关的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工作,为期一般为六个月,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并且养成正确的工作态度。
一、对顶岗实习概念的基本阐述
对顶岗实习概念的基本阐述可以分为顶岗实习的发展历程和现阶段顶岗实习工作开展的具体流程。
我国顶岗实习教育模式的开展最早源于2006年河北师范大学为解决在农村教育问题上存在的“人才荒”现象而开创的一种创新的教育行为,在试点工程取得成功后,逐渐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的学习和推动,形成当下我国中职教育顶岗实习的成熟模式。
顶岗实习的具体流程分为岗前、岗中和岗后三个部分,即通过“三段式推进”来实现对顶岗实习的全程管理。具体到实际中,首先,由中职院校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进行培养,然后在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并且能够胜任企业工作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对接,除了对接企业外,还需要制定符合学生专业及技能培养的实习方案,确定驻厂跟岗实习教师。在上岗前开展实习动员会、培训会及家长的沟通交流会等,从多角度、多方面完善上岗前的相关工作[1]。其次,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运行机制,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岗中的全程管理,即企业与院校之间的互动管理,并开展相关的实习督导工作等。最后,在岗后进行多元化、多渠道、多内容、多指标的考核,进而实现对学生顶岗实习结果及择业就业的指导工作。
顶岗实习教育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且随着顶岗实习教育模式的逐步发展,现阶段的顶岗模式还分为多学期、分段式等不同的实习方案。围绕学生的专业内容,选择最为适合学生的实习方案,可见该教育模式始终是中职院校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主要运用模式之一。但是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顶岗实习教育模式有很大的落实难度,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如何真正意义上落实对实习的全程管理。(2)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问题。(3)在岗后评价工作的开展如何避免流于形式。(4)对教师而言,相关跟岗实习教师的指导能力应当如何进行有效提升。这些问题阻碍顶岗实习教育模式的有效开展和进步,本文着重对如何落实顶岗实习的全程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探究。
二、落实全程管理的多举措分析
落实全程管理可以通过四个方面,采取四个举措,实现逐一落实、确保落实、核查落实、有效落实。但基于各地区、各类中职院校本身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仅对系统化、理论化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四方联动,三段推进
所谓四方联动,实际上就是将参与顶岗实习的四方人员进行互动连接,即将企业、院校、学生以及學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联系,其中,企业、院校以及学生家长实际上都是作为管理主体存在的,只是各自的分工不同。院校的主要工作是将学生、企业与家长三方都联系起来,对学生形成规模性、整体性的组织与管理[2];企业的主要工作是针对学生个体的培养与锻炼以及形成基本的可借鉴的考核评价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心理指导或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顶岗实习工作中来。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被管理者,也就是管理客体,所承担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约束与管理工作。
“三段推进”在上文中也做了简单分析,实际上分为岗前、岗中和岗后三个部分逐一进行推进,具体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在不同阶段又制定了不同的方案。在岗前,可以总结为“三定三会”,所谓“三定”,就是由院校所承担的管理主体的角色,对整个实习过程的协商与安置。所谓“三会”,则是借助动员会、沟通会等形式,充分帮助学生及学生家长了解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好处、考核要求及其他相关事宜。在岗中,又可以总结为“四管四导”[3],其中“四管”是指校企互动管,即院校和企业之间要充分形成合作互动的模式,院校不能够将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责任单一的由企业一方承担,双方之间要形成互动和制约。家校互动管,即学生家长要与院校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要求院校对顶岗实习过程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再将问题反馈给院校,由院校进行沟通、协商和处理;师生互动管,即跟岗实习的教师要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起到相应的教育和管理责任,学生自身也要对教师形成相应的监督工作,双方之间互相制约与管理。最后是学生自主管,即学生要对顶岗实习的工作意义和工作流程做充分的理解,对自己形成督促和约束作用,在有问题时积极地寻求管理主体的帮助,始终围绕提升个人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而努力。而“四导”则是指思想、品行、实习及职业的指导,具体到实际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则需要院校、企业、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共同努力,相互协商,尽职尽责来共同完成这四个方面的指导工作。
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条例,对不同顶岗实习形式和存在不同内容的行为流程做具体区别,形成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管理平台,帮助学生完成顶岗实习这个由院校到社会的过渡过程,并将这一行为贯穿于整个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
(二)双向推动,校企合作
在顶岗实习开展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明确自己的责任,积极将其落实到位,并形成互相监督的管理模式,共同促进进步[4]。在岗前,校企双方要就顶岗实习流程及内容做详细的制定工作,根据学生的专业及技术能力水平制定贴合学生实际情况,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实习方案。在岗中,双方双向推动,形成不同实习阶段内容及情况的反馈及总结,了解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情况,并对这些问题做深入分析,探究原因,及时调整,加以改进。尤其是对跟岗实习教师而言,要肩负起责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考核,形成现场授课、实操与工作三合一的管理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学习和工作中实现进步和发展。
尤为需要强调的是关于实习协议的签订和学生权益的保护。很多院校在实现顶岗实习工作时,忽视了对学生权益的保护,因此,没有在劳务合同上就学生的保障、薪资及福利做详细说明,也没有关于特殊情况下学生辞工问题的处理办法,导致一些特殊情况发生时容易产生争议,进而影响到企业、学生个人及院校三方[5]。除此之外,校企合作过程中,除了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外,还需要注重保护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避免一些危险性事件发生。
(三)双向结合,考核评价
在岗后,要形成对学生表现的考核评价,而考核制度并不能够单一由企业或院校一方完成。基于“2+1”模式,院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着培养学生能力提升,督促学生进步的职责,因此,考核评价体系应当是双向结合,由两者共同制定的。而在实践过程中,还要细化为多种考核评价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评价。首先是学生个人对个人的自评,对教学与实习阶段的实际评价。其次是以个体学生为主,形成实习小组的组内互评,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个人对其他学生的实际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如实反馈。再次是企业的评价,企业要根据学生的实习工作,按照常规的要求标准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产生评价。最后是院校的评价,院校要结合跟岗实习教师的意见,学生互评及个评的内容和企业基于的考核评价结果做出综合性判断,形成包括对学生个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能力、职业态度、专业技能等一系列现代岗位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评价。
(四)加强培养,重点跟进
加强培养,重点跟进的主要对象是跟岗实习的教师,跟岗实习的教师对学生而言是院校向社会,学习向工作转折非常关键的人物,且大多数跟岗实习教师本身就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且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职场建议,在进行教学评价的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能够实时反馈给企业和院校真实可参考的重要数据[6]。
因此,院校应該进一步加强关于跟岗实习教师的培训工作,包括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各类培训以及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方法、经验的学习,形成长期的、稳定的、阶梯式的学习过程,让教师主动承担起激励和监督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责任。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中职院校学生所经历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除了对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外,还可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院校还是企业,都应该重视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意义,强调每一个环节的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接触到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机会,继而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唐宗全.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考核评价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2):151.
[2]董丛荣.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62.
[3]蒋世容.加强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3):33.
[4]曾雯.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初探[J].品牌,2014(5):118.
[5]魏新村,赵鼎,刘国防.谈谈中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的前期管理[J].才智,2015(23):17.
[6]刘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117.
编辑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