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敬
【摘 要】 目的:分析比对为子宫脱垂病患使用阴式子宫切除术及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102例患有子宫脱垂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51例为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结合阴道壁修补术治疗的对照组,51例为接受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治疗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术后生活质量、复发情况等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患均手术成功后顺利出院,观察组病患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年的PFIQ评分分别为:(5.7±2.7)分、(3.6±2.1)分、(3.2±1.2)分,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为0.00%(0/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6/51),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子宫脱垂病患进行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且复发率低,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阴道壁修补术
子宫脱垂即患者子宫自正常体位顺着阴道向下移动,使宫颈外口水平上处于坐骨棘下部甚至全部子宫均下降出阴道口外,通常伴随有阴道前壁及阴道后壁的膨出情况。临床中,阴式子宫切除术辅以阴道壁修补术是手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常规手段[1],但术后复发率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已成为治疗子宫脱垂的新兴手术手段。本研究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102例患有子宫脱垂疾病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比对为子宫脱垂病患使用阴式子宫切除术及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102例患有子宫脱垂疾病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51例为对照组,51例为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均符合子宫脱垂的临床诊断标准,均具备手术指征,均无心、脑、脾、肾等其他重大脏器或其他血液、神经系统的严重疾病,同时均不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敏感,无手术禁忌证。其中对照组病患年龄为37~61岁,平均年龄为(43.64±5.26)岁;观察组病患年龄为36~63岁,平均年龄为(44.31±5.36)岁。两组病患在年龄、产次、孕次、脱垂时间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患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为观察组病患进行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病患结石位,腰麻,在膀胱宫颈附着位置到尿道口下方1cm处做手术切口,将术前准备好的GYNECARE聚丙烯网片分为两部分,分别对病患的阴道前后壁进行修补,做穿刺点6个并用导管、导丝对补片进行引导、固定,一部分网盘对宫颈组织1cm筋膜层和尿道口下部进行固定,另一部分对宫颈组织1cm筋膜层和会阴联合内进行固定,调整网片后将切口缝合,将油纱布卷置于阴道内在术后48h时取出。
为对照组病患进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壁修补术:患者结石位,硬膜外麻醉,在膀胱沟下方0.5cm处将阴道粘膜到宫颈筋膜环形切开,将各组织逐层分开,将子宫附件、圆韧带等切断、缝扎,将子宫切除。将切口缝合,对阴道壁粘膜用0.9%的氯化钠溶液注射,使阴道壁上的切口分化,将油纱布卷置于阴道内并于术后48h时取出。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病患开展回访工作,使用术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分别调查并记录两组病患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同时在术后1年回访调查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 21.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FIQ-7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复发率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病患均手术成功后顺利出院,其中观察组中有1例病患有补片侵蚀情况出现,经过雌三醇软膏涂抹及修剪治疗后治愈,对照组病患中有2例术后出现尿潴留情况,对其进行留置导尿管、抗炎等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而观察组病患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年的PFIQ评分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病患术后1年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子宫脱垂是一种主要由于分娩损伤、先天发育异常、营养不良、衰老、负压增加等导致的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为1%~4%。子宫脱垂会导致病患尿频、小便不净、大便不顺等情况,对病患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负面作用,Ⅰ期、Ⅱ期的中轻度子宫脱垂可接受子宫托治疗、盆底肌锻炼等保守治疗,Ⅲ期及以上的病患则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加用阴道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是利用了切除的阴道壁修补切除的子宫,效果较好但由于术后盆腔器官失去子宫韧带的支撑而复发率较高[2]。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利用人工补片对病患的盆腔韧带进行加固,可修复盆底缺陷[3]。本研究对51例观察组子宫脱垂病患进行了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结果显示:观察组及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两组病患均手术成功后顺利出院,但观察组病患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年的PFIQ评分分别为:(5.7±2.7)分、(3.6±2.1)分、(3.2±1.2)分,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1年后随访结果也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为0.00%,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治疗效果较好,在降低复发率的同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为子宫脱垂病患进行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且复发率低,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国霞,徐娟,徐福霞.保留子宫的改良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3):136-137.
[2] 吴淑花,林晓莉.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应用于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的效果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09):53-55.
[3] 饶红云.保留子宫盆底重建術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24):58-59.
[4] 乔海英.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2015,35(0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