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文
摘 要: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德育课中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能够为现代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通过教学思路的转变,使学生更易接受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凭借德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思想,更便于把控技工院校的教学氛围,使技工院校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本文基于技工院校德育课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在明确工匠精神内涵同时,期望为后续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渗透式教育
工匠精神思想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通过培养工匠对产品的感情,使技术与职责等理念被持续培养,脱离现代心浮气躁的经济市场,使企业文化与经济体系得以转型,以此谋求更广阔的技术市场。因此,工匠精神教育工作应该被各类技工院校看重,以便为学生谋求更广阔的个人发展平台,并奠定院校的社会地位与学习氛围。
1 技工院校德育课存在问题
1.1 学生极易心理失衡
技工院校中的学生因为经历过考试的挫折,在自信心、价值观与人生观方面处于茫然状态,甚至有部分学生对未来的人生充满悲观的态度,这无疑会使学生产生不利于学习的心理因素,若不能提供较好的德育平台,端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势必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体系构建的质量,在将来市场竞争中持续处于劣势。其次,出于技工院校招生的压力,多数学校为满足指标要求,不论学生思想品质与成绩高低,统统提供了无门槛的入学系统,这便极易导致校园内风气受影响。
1.2 学生学习无明确目标
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数是从竞争激烈的常规教育环境淘汰出来的学生。此类学生本身思维活性未必比其他学生差,但之所以脱离原有教学体制,主要还是因为学习意识与目标性不强,对于社会环境的认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致使在长时间应试教育环境中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在此过程中,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自然同样会受到影响,甚至高强度的技能学习压力,更会让学生综合素质持续处于下坡,使工匠精神思想无法得到贯彻。
1.3 传统应试教育影响
根据调查资料可知,现阶段技工院校更注重于学生专业技术水准的提升,以便使院校在行业市场中具备充分的人才与技术影响力,但也因此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所疏忽,未能够按照近些年工匠精神理念的要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责、理想、礼仪与素养等思想内涵,使得技术市场风气较为混乱,并且有部分学生奉以利益至上的思想,更打破了的技术市场最基本的守则,使得部分不少企业与单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其次,重专业而轻人文的现象同样使得现代学生精神素质普遍偏低,在步入工作后,技术水平很难有较大的提升,如此同样限制了学生个人的发展,使技工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受到严重影响。
2 工匠精神在德育课中的价值
2.1 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工匠精神与渗透式教育思想倡导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自我内化,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品行得到优化。鉴于中职技校生的身心特点,应立足于德育工作的核心导向,适时合理地将渗透式教育内涵转化为切实可行而又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鼓励和激发学生在德育课堂下创设各种社团平台,让学生自由接触、思考、交流、竞赛等,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 人格概念的重塑造
工匠精神是引导渗透式教育的核心,此种教学方式具有延伸性、拓展性的特征,能有效推动教育对象的发散思维意识,提高其应用协作能力,进而同步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巩固和实践素养的日益提升。针对当前学生人格匮乏的集中表现,德育工作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供一系列具体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扭转学生对职业岗位选择、社会人际交往的错误认识,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心态、阳光的品格,重塑科学的人格理念。
2.3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现阶段社会正处于高度融合的时代,是自然、科学、社会、人文、艺术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时代。技工院校倡导的渗透式教育与工匠精神要求不谋而合,渗透式德育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它融合于日常的学习生活,提倡德育教师要与其他所有的教育者共同行动起来,以课堂知识、专业技能为载体、以社交平台为媒介,使学生激活思维、学会方法、掌握原则、提升境界;通过专业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渗透、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3 工匠精神在德育课中的渗透
3.1 搭建德育教育平台
在秉承工匠精神德育教育过程中,渗透式教育方法是主要展开教学工作的凭仗,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根据教学任务搭建完善的教学平台,让学生与学校对德育教学工作引起重视,才能让课程内容发挥作用,使德育教育思想彻底融入技工学校中。期间,教师可利用校园黑板报、宣传画与广播等渠道推广工匠精神的理念,并提出各类先进事迹,以便为后续课程价值观的塑造奠定更扎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可借助社团、演出与竞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平台,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工匠精神理念,使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得以完善。
3.2 落实渗透式教育思想
一方面,技工院校的所有教学管理者应当立足于渗透式教育的核心内涵。根据技校生的身心特点将德育教育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课堂环节等融为一体,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另一方面,技工院校德育教师要将德育教育中的内涵诉求灵活穿插在教学计划中,比如可以把现实生活中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道德困惑中的问题与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巧妙结合起来,并通过网络语言趣味阐释,多媒体影音辅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启发下,不仅收获德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清晰了工匠精神的含义,而且对自身既有的价值观念、精神意志和人格理念进行梳理和纠正。
3.3 转变教学思路,规划长效机制
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应局限于传统教学思路,使工匠精神沦为文字叙述内容,同样不能抱有走过场的想法,否则势必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建设。因此,在现阶段德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教师必须转变以往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平台,让学生主动渗透到工匠精神理念中,并由教师进行引导,解决学生心理中的疑惑,才能更有效的转变学生对以往教学工作的认知,使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得以校正。其次,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期间,更需要拟定详细且专业的規章制度,让学生切身融入到教学氛围中,通过奖惩措施让学生知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学生闪光点,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与培养环境。
4 结束语
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中的有效落实,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技术认知平台,使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得以校正,以便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同时凭借渗透式教育方法,更便于拟定长期教学方案,使院校教学风气得以转变,进一步巩固院校的社会教学地位。故而,在论述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德育课中的渗透期间,必须明确工匠精神的内容与要素,并提供详细的教学方案,才能为后续德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廖秋苑.浅析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对“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17(16):127-129.
[2]潘愉乐.工匠精神与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1):20-22.
[3]陈小平.“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改革刍议[J].文理导航(上旬),2017(9).
[4]冯金霞.中职德育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J].学子:理论版,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