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合
摘 要:早期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往往都以知识传递为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没有太多的考虑。现如今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语文课程同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将情感教育渗透进来,确保广大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情感教育的方法,并对于其中的细节内容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引言:
对于语文课程而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完成生字记忆和文字训练,而且还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教育。从而能够使其具备优良的个人品质,对于整个生活也会充满情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理应对于教学方法展开研究,从育人角度出发进行创新,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一、做好朗读教学
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之后,情感教育才能更好地进行渗透。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为了保证朗读的效果达到预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知,理应针对方法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在进行课文《小山羊》学习的时候,教师就能将阅读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依靠多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朗读,包括自由朗读、指明朗读、齐声朗读以及范读等,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不同方式进行感知,体会每一个语句的表达含义,使得自身语言感知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还能掌握相关基础技巧,提升自身语言能力,进而在真正意义上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全部渗透了进来。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多个角色,以此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从而能够有效融入到氛围之中。这样一来,学生们便能更好地获得感悟,促使自身整体水平有所提高[1]。
二、合理创设情境
人教部编版教材的内容非常全面,无论是拼音、识字还是课文都配有了色彩鲜艳的图片。教师在实际授课的时候,便可以对这些图片进行利用,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其中,获得情感熏陶。尤其是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发频繁,为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诸多益处。相比于原本空洞的文字,图片带来的视觉冲击显然更为直观,对学生们有着更多吸引力。
例如,在进行古诗《登鹳雀楼》学习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对文中的意境进行呈现。诸如在讲到第一句“白日依山尽”的时候,通过图片,让学生们看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在讲解“黄河入海流”时,则通过图片,让学生们观看黄河奔腾入海时的壮观景象。依靠这种方式,学生们很快便会被其吸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进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内化,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
三、联系生活体验
人的认知活动往往和情感之间有着较大的联系。任何一个认知活动并非随意出现,而是基于相关情感条件本身,逐步产生。因此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便需要对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调动,将其和课文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自身的情感能够和作者保持一致,从而会有共鸣出现。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便会有所提升,学生们也懂得体情悟道的意义所在,增强了自身感知能力[2]。
四、做好备课工作
为了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展开培养,教师理应做好备课工作,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利用,将其中所有能够刺激学生情感的内容全部提炼出来,呈现在学生们眼前。人教部编版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辑人员精挑细选而成,每一篇文章都有着较强的人文特色,对学生们的思想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材,由于学生们的年龄尚幼,因此文章都比较简单,与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诸多联系,充满了童趣。一方面会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激发,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其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促使学生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能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所以,语文教师理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每一篇文章潜在的德育要素全部挖掘出来,将其看作是课堂教学一大基本要素,以此开展教育工作。久而久之,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便会达到更高层次,为其未来成长带来诸多益处[3]。
五、加强课外延伸
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单纯进行知识传递,还需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延伸,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课外知识,真正做到课内外结合。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名人事迹,也能学习到一些处世之道。但这些仍然不够,通过延伸和拓展,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更多不同的内容。
例如,在完成课文《小马过河》讲解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其他的童话故事,诸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打火匣》《丑小鸭》等。之后,再在教室中准备讲故事比赛,让学生们上台讲一讲自己看过的故事以及获得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学习范围便会有所拓展,不再局限于课文本身,而是能够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进而让其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也能实现深化思想的效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理应将教材中的所有德育因素全部挖掘出来,并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提升自身整体水平。同时还能起到陶冶情操以及净化心灵的效果,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楊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7):160-160.
[2]罗永虹.关注情感拨动情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7):197-197.
[3]何绍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8):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