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莉莉
摘 要: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然而,智障孩子由于自身缺陷生活自理能力差,严重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智障儿童的提高自信心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探讨培养智障学生自理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措施
一、智障儿童概念界定
智障是指智慧明显低于一般水平,一般患者个体内的遗传(基因)系统都存在异常。在成长期间(即十八岁前)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智障儿童则是指具有这种缺陷的儿童。同样的童年,在智障儿童的生活中却少了许多色彩。为了能融入社会,他们就必须具备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分析
我们学校现有多名智障学生,经观察,这些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例如不会扫地,不讲究卫生,不会系鞋带,不会叠被单等等。究其原因,是他们缺少这方面的训练,许多自己该做的也能做的事都被家长承包了,这些学生自理能力的训练成了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习方面
这些学生大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难于分配注意。
受限于有限的能力,这些学生的学习持续性基本很短,记忆力也较差;应用能力较低;他们大多欠缺抽象思维,理解力与领悟力较弱;无法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判断力不足,不能完整地认知事物,缺乏概括能力;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特别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合逻辑;数概念掌握困难,简单的计算也难以完成。
2、感情方面
单纯率直是他们的基本通性。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说话、对他们表示一下关心,他们就会很开心。例如五(2)班的潘建聪,平时很少说话,其他同学也不愿意跟他玩,显得非常孤单。但是有时候,有几个同学和他一起玩,他脸上充满笑容,显得很开心。有一次,周峰在教室里很认真的读书,样子十分可爱,老师表扬了他,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腼腆一笑。
3、沟通方面
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往往都比较差,特别在言语方面,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即使有极少数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一般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略显匮乏。
他们中不少都有一定的语言障碍。或发语音困难,或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他们的应变能力较差,也就难以很好地独立处理问题,也没法把一件事完全捋顺,因而他们了解事情常常都只有一部份,且每个部份都独立,往往词不达意,需要我们费尽心思去猜。
4、行为方面
因为智慧障碍,有些弱智儿童的行为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假如直走的时候,前方遇上个障碍物,一般人会选择绕道,智慧障碍的孩子则可能会直接把障碍物推开,是人就把人推开,是东西就把东西推开。这种直接的行为常会被家人、老师解释或理解为攻击、破坏行为,其实孩子被误解了,他只是想达到他的目的地,而不巧的是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有障碍物,仅此而已。
三、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措施
1、强化自我意识,加强亲自体验
人类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由于脑部的障碍,智障学生的自我意识淡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纯粹出于对自我本能的需要,至于对认识自我,以及客观上对于“自我”的要求,知之甚少甚至茫然不知。所以,精心设计教育流程,强化完善他们的自我意识就显得分外重要。通过教育,让他们明确增强生活自理能力,这既是客观要求,更是自身需要。
2、深入了解学生,制定详细个别教育计划
由于自身的障碍,智障学生也有着他们的共性和个性。我们应深入学生之中,观察和了解他们自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他们将来进入社会遇到的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个别教育计划目标。
3、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好习惯
由于智障儿童发展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都较低,自控能力和言语调节功能也相对有限,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补偿、纠正他们在认知、情绪及个性方面的缺陷外,还要着重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对他们实施得心应手的教育。因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习惯成自然,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4、沟通的技巧
(1)说话简单明了,直白明确。应当以浅显直白的字句和他们交谈,必要时应当尽量说慢一些甚至重复。
(2)活动游戏需要具体化。安排的游戏应该配合他们的实际年龄,而不是智龄。
(3)需要做到认真而耐心地倾听。耐心聆听他们说话,不仅有助听懂理解他们说话的内容,也使得对方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得以加深彼此关系。
5、在生活中学习锻炼,在生活中成长
生活自理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习和认知学生当前以及未来生活中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和社会生存能力,能让他们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所以,根据生活教育目标,要求我们生活自理的教育,不是教师教,学生听、记,而且要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生活实际当中。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做到少讲多练。
6、耐心帮扶、扶放结合
面对自我服务劳动,智障生在实施方面定然是困难重重,程序正确与否,用力恰当与否,动作准确与否,各种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些对常人而言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可能就举步维艰。教师要有耐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细致地指导、帮助、扶持,不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失败,而灰心放弃。另外还要積极的发动其他学生对智障生的互帮互助。
7、争取智障儿童父母的协助
家长若是能够在旁观摩或轮流担任协助者的角色,那必定是功效显著的,教师当适当定期开设座谈会,互相交换对智障儿童行为观察的意见,并让家长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与今后的教学计划。可经常地组织家长来校观摩教学,这样有助于他们对教学原则的把握和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
相信有我们的一颗颗赤诚之心,有我们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智障学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特殊教育学》,叶立群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3]《智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作者:银春铭,1996年华夏出版.
[4]《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章永主编,乐山特师内部教材1991试用.
[5]《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银春铭主编,华夏出版社199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