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
摘要:在大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往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们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往往缺乏必要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本文系统的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现状及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奠定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教育;实施原则
众所周知,在学生自身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是教育的主体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甚至是具体的教学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对于大学生人格的教育存在缺位,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人格教育的定义
人格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需要广大教师着眼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来实现针对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否则就不能达到塑造受教育者人格,提升个人修养的目的。由此可见,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和道德,帮助其树立高尚精神品质的,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教育理念,它能够使受教育者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改造社会的潜力,并以此为目标,最终形成健全优良的人格。可以说人格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开放探索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协同合作精神,实现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得以提升为内容的教育形式。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格教育教育的现状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人格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教育理念陈旧,缺乏创新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院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着封闭和整体化的现象,在人格教育中存在过分推崇人格社会价值取向的现象,甚至部分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用社会的共同人格理念替代个人人格培养这种做法,这对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是非常不利的。在市场经济环境这一大背景下,社会更多关注的是效益和利润,很少有人会关心自己的灵魂,就更不要说道德修养的提升,导致在社会的发展中人的良知和人格出现贬值的现象。不仅如此,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也面临着人格缺失等问题,因此,如果忽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的培养,势必会导致教育的共性淹没受教育者的个性,不利于受教者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教育目标存在片面性,缺乏整体性
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与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密切的联系。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培养缺乏必要的重视,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政治教育代替了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其次用知识教育代替人格教育;最后是以片面教育代替全面的人格教育,这三种形式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
人格教育的实施必须具备统一的指导思想,并且需要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来实现,但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格教育的实施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广大院校对受教育者实现人格教育时脱离了实际情况,没有深入发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潜在思想,直接将人格教育的理论灌输给学生,很少涉及对学生人格教育实践方面的探究,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四)教育方法枯燥乏味,缺乏必要的使用性
現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人格教育的方式方法单调,缺乏必要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这种现状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年龄也逐步偏小,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果按照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实现对广大受教育者的人格教育势必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不利于人格教育效果的达成。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人的本性在于人的需要,人们是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来实现其内在需要的满足,这是他们从事社会实践的内因。正因如此,我们在对广大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每一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潜在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时,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教育者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应当将大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区分的发挥出来,实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够达到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目的。
(二)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所谓理论与实践就是我们常说的认知与行为,他们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若想实现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和外在行为保持一致,就必须从大学生的内在思想观念入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广大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水平,否则势必会导致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出现偏差,难以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理论联系实践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广大高中校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理论实践当中去,将认知何实践结合在一起,贯彻知行合一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席宁山 . 民族高校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D]. 北京 : 中央民族大学 ,2016.
[2]张磊 , 董钧铭 , 李红俊 . 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兼论疾控机构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J]. 安顺学院学报 ,2014,16(01):43-44.
[3]邓立 . 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J]. 才智 ,2010(04):149.
[4]田耘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在自我教育 [J]. 理论月刊 ,2005(11):159-160.
[5]李富华.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健康心里教育的作用初探 [J]. 克山师专学报 ,2004(0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