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师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

2019-10-21 08:56涂江涛
黄河之声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

摘 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知识和技能,既能从事独唱,也能胜任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基础音乐教学、文艺组织活动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加强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本文拟从声乐个别课、声乐小组课、声乐集体课、声乐理论课、声乐表演课、声乐实践课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探讨构建高师声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多元化

多元化的一般概念是指特性不相同的一些对象的组合,其反面则是指具有一定特性的单一对象,即专一化或一元化。高师声乐是一门极具特性的单一学科对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声乐理论基础,发声技能技巧,对一般声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能够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的演唱、示范和教学能力。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其教学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应该是多样性的,即声乐教学模式多元化。

一、声乐个别课

声乐个别课也叫声乐小课。就是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一种声乐教学方式,是几百年来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最为常见的声乐教授形式。这种授课方式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条件和个性,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声乐技术训练。这种授课方式被广泛运用于高等院校,是主要的声乐教授形式。

声乐个别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学对象的个别性,即一对一。这就要求声乐老师在行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每一个个体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比如,根据学生在歌唱训练过程中的发声方法、歌唱技能以及每个学生的音色特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切不可所有的学生都用一种办法进行训练。正是由于声乐个别课教学对象的个别性、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差异性,进而使声乐个别课的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教学效果显著。

声乐个别课的教授及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性。这种反复性主要表现在:(1)对声音概念的认知性反复;(2)发声方法与歌唱技术的稳定性反复。造成如此反复性的主要原因有:(1)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经验的差异性;(2)声乐技术的抽象性;(3)教授个体对象对声音概念和音响效果的记忆力和判断力的差异性;(4)教授个体对象的思维、心理、情绪及生理等因素的差异性。因此,声乐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磨合,不断总结,逐步减少各种差异性,将抽象的声乐技术变得形象、具体、简洁和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具备较好的声乐教学艺术水平。

声乐个别课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前期的练习是单调的,乏味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遵循声乐艺术的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共同配合,相互信任,携手完成声乐教育教学活动。

二、声乐小组课

声乐小组课是指一位声乐教师在一节声乐课里的授课对象在2人以上,一般不超过10人为宜。相对而言,声乐个别课是解决声乐教学对象的个性化问题,而声乐小组课的教学目的则是着重关注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声乐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听到自己的演唱,还可以听到其他学生的声音,在教师的示范、指导、讲解、对比的过程中,通过耳朵听、眼睛看、大脑思考,对不同学生的嗓音特点、歌唱方法、声部特征、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手段,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把握,从而建立一个合理而科学的声音概念。

声乐小组课以歌唱技能的共性基础技能为主,在保持歌唱共性规律前提下,解决学生的个性不足和毛病。再者,由于小组课是一个集体性质的声乐活动,集体练声,集体歌唱,同学们可以克服胆怯心里,锻炼自信心,互相学习,提高对声音概念的鉴赏能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声乐小组课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实践观摩课,以共性训练为主,采用不同的歌唱表演形式,如重唱等,让学生参与组织、排练和表演,得到初步的舞台艺术实践锻炼,既是对声乐个别课的有效补充,也为学生今后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三、声乐集体课

声乐集体课是伴随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不断扩招,师资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声乐课程授课方式。

顾名思义,声乐集体课即是,一位声乐老师同时面对数名学生进行声乐教学的活动,学生人数一般在15人以上,一般不超过20人为宜。

声乐集体课在一定意义上也包括了声乐小组课,但它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与声乐小组课有所不同。声乐集体课不仅有声乐技巧训练,而且还有声乐理论和声乐作品欣赏等内容,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大都是通过声乐集体课加以解决。

声乐集体课的教授要按照音乐教育专业大纲的规定,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目的、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考核制度,从声乐理论教学入手,兼顾声乐作品赏析,进而推进声乐技术训练,让学生在声乐集体课堂上,全面接受声乐基础知识的综合能力训练,获得更多的声乐知识信息储备,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为以后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歌唱教学夯实基础。

声乐集体课是声乐个别课的有效补充,又是个别课所替代不了的,意义重大。

四、声乐理论课

声乐理论课,也叫作声乐理论大课,以传授和讲解声乐技术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用以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声乐技术训练。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师资。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发声技术和良好的演唱能力,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胜任音乐基础教育阶段声乐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

声乐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五、声乐表演课

声乐表演课,是一门集表演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综合性的声乐教学课程。也是一种集体声乐教学方式。声乐表演课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专业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都有设置。

声乐表演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六、聲乐实践课

声乐实践课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声乐技术训练得以提高和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声乐艺术实践的主要形式包括:

七、结语

声乐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以声乐个别课为主,辅之以声乐小组课、声乐集体课、声乐理论课、声乐表演课、声乐实践课,等等。改进“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多种教学形式齐头并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正确的声音概念、科学的发声方法、较强的表演能力,上舞台能唱,上讲台能教,能力全面的高素质师资人才。实现和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构建高师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2] 刘郎.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

[3] 张蓉.声乐集体课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4] 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5] 余笃刚,蔡远鸿.声乐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5.

作者简介:涂江涛(1971-),男,河南正阳人,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歌唱教学理论。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模式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