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春晓 杨楠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许多城市交通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拥堵问题已经从一二线的大城市蔓延到许多中小型城市,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新公共管理视角出发,结合蚌埠市的交通拥堵现状,就目前处于交通拥堵发展初期的城市如何缓堵、治堵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交通拥堵;新公共管理理论;交通需求管理;公共财政
一、蚌埠市交通拥堵概览
交通拥堵的形成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发展阶段、严重拥堵阶段。据调研蚌埠市正处于交通拥堵发展阶段,拥堵主要表现为特定路段的潮汐性拥堵,其次还有不太常见的次生性拥堵。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控制和管理,就会导致拥堵范围不断扩大,快速的发展成严重拥堵。
早晚高峰的潮汐性拥堵几乎是每个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个普遍性的交通拥堵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上下班以及接送学生的私家车出行太多。不仅如此,我们还了解到周五下午14:30-17:00这个时间段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拥堵,这是在其他城市不常见的下午交通拥堵小高峰。据了解,主要堵车区域集中在龙子湖区的胜利路和解放路路段,蚌山区的万达广场和银泰城附近的路段,蚌埠火车站和百货大楼区域,两个淮河公路大桥,调查结果显示,蚌山区的早晚高峰是交通拥堵最为严重的时空分布。
由于名人效应和大型活动所带来的次生性拥堵在蚌埠虽不常见,但是每次出现次生性拥堵的严重程度都相当空前,像省运会等体育赛事以及名人活动,会使得临近路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拥堵,需要及时疏通道路。
二、蚌埠市交通拥堵成因简析
(一)城市人口增加
安徽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蚌埠市总人口有381.25万人,其中市区人数有114.88万人。市区人口占蚌埠市总人口的比重从2002年的22.9%增长到2017年的30.3%,市区人数显著增多且增长速度远大于蚌埠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因此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给蚌埠市区的交通造成了压力。
(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蚌埠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7年蚌埠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50.66亿元,增速为11.9%,蚌埠市作为皖北中心城市,有着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其中有71家中小企业入驻,是蚌埠市2005至2020年重点发展的工业基地,也是蚌埠市一大经济增长点。分析蚌埠市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可以发现,蚌埠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时期,第三产业增加值明显提高,促进了蚌埠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到2016年,蚌埠市城镇居民年家庭总收入达到31895元,排在全省第五位,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32177元。蚌埠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几年来一直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有强烈的去追求高质量生活水平的欲望,在公共交通不便捷的情况下,就会催生购买私家车、乘私家车出行的行为。
(三)私家车拥有量增多
蚌埠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其中中小型私家车保持年25%以上的增长率,在2017年底已经达到了240688辆,处于机动车快速增长的中期。一方面因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出台措施鼓励中小型汽车消费,降低了中小型家用汽车的价格,机动车在可见的预期内会持续增加。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交通治理探索
在传统的官僚体制内,政府总是充当“大包大揽”的角色,垄断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缺乏竞争力。以前常用扩建交通运输系统的方式治理拥堵,但传统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获得的预测值往往低于实际交通增长量。另外,道路建设的造价在增加,但是政府的投资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种原因要求政府部门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下探求交通治理之道。
(一)引入交通竞争机制
在制定地面交通运输政策和规划时,单纯依靠扩建交通运输系统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政府应主动打破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性,给予私营企业进入权,并引入公共交通竞争机制,对各种竞价方案择优选择,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二)提高公众参与度
政府应提高公民参与治堵的意愿,并给予有效的反馈途径。公众与社会团体的力量不容小觑,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以顾客为导向,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多元化的管理格局有利于加强公众的管理实质,使其灵活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化。
(三)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政府应把资源配置与管理活动的效果建立合理连接,重视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在实践中,效果管理往往优于目标管理。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按业绩加薪的方式刺激工作积极性,并根据结果追溯原因、编制预算,有利于交通措施的实际落实。
四、解决蚌埠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
(一)提升政府的职能管控作用
最近几次我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目标都是力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如今社会要求政府以服务为主,承担有限的责任,提供有限的服务,实现方向管控与行为规范职能。
1.优化城市道路布局,解决“停车难”问题
蚌埠市以市中心为辐射点,环形分级,继而辐射周边,依次减弱规划布局功能。正是因为过于集中化的城市布局,无形中增加了居民出行对私家车的依赖。然而,机动车的停车泊位总量无法容纳现行车辆,且地点分布松散,导致很多机动车不得不占道停车,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政府应优化道路布局,在繁华地段可考虑建立地下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或采用区域差异化收费分散道路压力。
2.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政府需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运用规范交通相关的行政法规,明細责任范围,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节假日推出优惠公交策略以及公交分流,实行必要的限制措施管理社会车辆等,改善交通状况。
(二)城市公交引入交通竞争机制
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主体,我们建议引入公交竞争实体企业,将企业资金引入公交行业,增开线路,增加运营里程及班次,壮大蚌埠市公交惠民工程;形成多个分公司,互相竞争,增强综合运营能力。同时,开通公交晚间线路,对于繁华路段适当考虑增开车次。最后,对于怀远、凤阳等县予以纳入公交通行范畴,扩大市区对周边的辐射能力。
(三)创建公众反馈途径,加强公众监督作用
社会民众相较于政府,对于交通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有着切身体会,而且其反应速度比政府掌握更为灵敏。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将有利于政府的道路整改工作,優化城市交通系统,提高运行效率。
(四)建立绩效评估,确立结果导向型支出理念
政府应树立结果导向型的支出理念,合理分配使用财政资金,并实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明确的评估标准和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公众对政府工作环节和结果的监督管理,还有利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提高公信力;另外,评估结果可为政府的预算工作提供合理参考。
五、未来财政对交通管理的支出预想
随着南北经济差异的出现,各地的人口、资源、交通力量等往往集中涌入某一地区。目前我国的三大资源集中区分别是雄安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每个区域都有其中心城市,得益于集中化发展,相邻的中小城市常以建立交通枢纽的方式,加强与中心城市的联系。
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其与南京相邻,地理位置优越。南京为加强和滁州的资源共享能力,预计2021年完工滁宁城际铁路工程,着手整合区域交通。目前滁州市汽车客运站已搬迁至城北,公交增开线路5余条,重新规划线路,确保公共交通运输的核心地位。新增线路加强对下属分县和市辖县的联系,集中城市资源,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蚌埠作为淮河流域与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向来发达,且与省会合肥距离较近,若合肥有后续发展,蚌埠也可被惠及。但蚌埠市内交通规划问题严重,高铁线路靠近市内,繁华地段有陈旧的火车轨道,火车站的设备也亟待更新。不良的城市交通布局不仅增加整合成本,还会影响城市的长远发展。但仅靠市政府的资金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未来仍需我国财政在此加大投入,规范使用,重点支出,对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进行帮助,助力我国交通发展,加快资源流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Erik Fergusou ,刘羽松.TDM——交通需求管理[J].城市规划,1992(02):19-22.
[2]潘丽.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沈阳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
[3]项园. 公共治理视角下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4.
[4]龚博文. 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布设及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