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羌族萨朗舞的传承与发展

2019-10-21 23:52邓雪莲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羌族舞蹈活动

邓雪莲

一、羌族舞蹈概述

羌族是我国民族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意为本地人,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地区的汶川、茂县、理县、松潘、黑水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两大方言。

羌族舞蹈历史悠久,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羌族的舞蹈文化就已有了相对较完整的形式和一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对以后藏缅语族各民族的舞蹈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圆圈舞文化。而现在的羌族舞蹈,正是这一圈舞文化的直接继承和发展。羌族舞蹈以其浓郁的风格特点,截然不同的舞蹈语言,特有的舞蹈韵律,包含了羌族各方面生活的多种舞蹈形式,展现了羌族人民的情感和性格,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保留了丰富的古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随着羌族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羌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两者之间密不可分。

二、羌族萨朗舞

(一)萨朗舞的先驱---羌族祭祀仪式

羌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和祖先,认为天地、祖宗、山河、草木都是有神灵的。其中居于主神地位的最高神是天神,其次是山神、羊神、地神等。在村寨中,人們将代表他们所供奉的各种神灵的白色石英石摆放在屋顶最高处的后墙中央,墙头四角,门楣窗檐,以及山顶、垭口、路边等地,随处可见,用来降魔去邪,祈吉纳福。羌族尊崇白色大理石,白石崇拜反映他们的想法与他们的山寨的繁荣,一年丰收,美好生活的梦想和希望。在羌族的多神信仰中,总是贯穿羌族神秘的白石崇拜。羌族的宗教观念中,除了神之外,还有布灾降祸的邪魔、恶鬼。在祭祀活动中,对鬼怪和神灵有着不同的祭祀形式,主持祭祀活动的巫师,又叫端公,羌语称“许”,是羌族部落里具有极高地位和威望的人。

羌族是个重视祭祀的民族。在羌族民间中,各种降魔去邪、祈吉纳福的祭祀仪式种类颇多,形式不一。也正是这种群众性活动成为了后来羌族萨朗舞的先驱,在其祭祀活动中简单的队形、肢体动作已经有了萨朗舞的缩影,为后来萨朗舞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羌族萨朗舞

1.萨朗舞的雏形

羌族早期的舞蹈雏形体现在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中,伴随祭祀仪式的是一些简单、单一的身体动作。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歌舞艺术在羌族民族文化生活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羌族人民喜歌善舞,凡是节日集会、婚丧礼仪、祭祀鬼神等都要有歌舞活动,舞蹈密切联系着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羌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祭祀活动中舞蹈的地位逐渐提高,伴随祭祀仪式的舞蹈元素也越来越多,不同的祭祀活动有着不同的舞蹈形式,形式单一的祭祀活动逐渐转变为形式多样的歌舞活动。

2.萨朗舞的形成

在祭祀活动中,由巫师带领的祭祀队伍逐渐发展壮大,祭祀不再是一些人的活动,而是大部分人参与之中,载歌载舞。祭祀仪式不再是单一的祭祀活动而是全民性、自娱性的歌舞活动。萨朗舞除了祭祀作用外,更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各种祭祀活动的演变中,由民族节日、婚丧嫁娶、欢庆丰收等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的群众自娱性舞蹈萨朗舞成为了羌族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每逢传统节日、重大聚会时,羌族人民都要跳萨朗舞,羌族萨朗作为羌族多数歌舞种类的统称,源于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交融与互补。

三、传承与发展

(一)现代萨朗舞在羌族地区的发展现状

萨朗舞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羌族人民中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国以后,许多专业或业余的舞蹈工作者,将萨朗舞中的主体动作挖掘出来进行整理、提炼加工,变成新的节目,并以新的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从此,萨朗舞登上了舞台,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使得这种古老的自娱性歌舞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目前,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等地,在贵州、甘肃、陕西、云南等部分地区也有散居人口。这些地区继承并发展了古羌族流传下来的各种祭祀、群众集会、节庆赛会、婚丧嫁娶等大型活动。其中,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萨朗舞发展最为突出。

(二)萨朗舞面临的困境

1.文字传承缺失阻碍萨朗舞发展的长久性

目前,分布于各地区的羌族是没有任何文字流传的,只有个别地区有语言继承。但是,仅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授羌族舞蹈是不能长久的,随着羌族里长者的相继去世,后代对羌族纯正文化的继承逐渐流失。今天的羌族舞蹈,除了本民族一部分人能理解其中的歌词大意,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连歌词都不能听懂,更别说理解其意思了,即使想学习也无从下手,这直接的影响到了后人对羌族文化的学习兴趣。受到广大群众热爱的萨朗舞,人们只是被它表面的热烈气氛所吸引,对于它的内在文化却一无所知。由此可见,没有文字的传承会严重影响羌族文化的长久发展。一种文化得以长久发展必定以其相应的文字及语言为基础,让学习者能找到一个学习入口,从而很好的将这种文化继承、发展。羌族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但没有文字必将使今后的发展面临困境,因此,对羌族文字的考证、研究与创新刻不容缓。

2.传播方式单一影响萨朗舞的发展速度

古老的羌族文化特别是舞蹈文化流传至今,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各种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如由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的《皮鼓舞》,手持皮鼓,一目了然;节庆赛会形成的群众自娱性歌舞萨朗舞,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等等。羌族舞蹈流传至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首先,其发展地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封闭性。羌族多居住在高山或半山地区,舞蹈文化只流传于羌族地区,本地区人民耳熟能详,与外面的接触很少。其次,由于羌族文字的缺失,舞蹈文化只能通过口传心授进行传承,在其传承过程中给羌族纯正文化逐渐加入了个人意识,使其有失本真。文字传播行不通,舞蹈文化只能通过表演性活动进行传承发展。传播方式相对单一,使得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发展多渠道的传播方式是文化发展又一不可忽视的条件。

3.舞蹈功利性促使萨朗舞纯正文化流失

从目前的羌族舞蹈发展状况,特别是在“5.12”大地震之后,四川各羌族地区舞蹈文化的恢复状况来看,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羌族文化恢复尤为突出,近于毁灭的舞蹈文化迅速重生,并迅速发展壮大。这一切除了国家的各种拯救措施外,还离不开媒体对灾后重建的大量报道,使得灾区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作为渊源流传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而然被登上头条,瞬间世界各地的人涌向羌族地区一探究竟,从而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以萨朗舞为代表的羌族民间舞蹈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形式之一,使得羌族舞蹈文化有了明显的商品性、功利性。人们只注重了舞蹈的娱乐性,忽视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长此以往,必然会使羌族舞蹈文化本质面临失传的危险。

(三)萨朗舞发展的具体措施

羌族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渊远的文化底蕴,其歌舞里蕴含着独特的民族风格特征和鲜明的地域色彩。羌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不只是喊口号,而是我们通过具体行动共同努力来完成。

1.推进中小学羌族基础舞蹈教学

目前的中小学着重推行素质教育,而舞蹈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羌族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推进其传承与发展,舞蹈教学应从中小学开始。

首先,针对中小学舞蹈教学现状,将萨朗舞中的主体动作挖掘、整理,编成萨朗舞的基础训练教材,从而构建合理、规范的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的舞蹈教学。

其次,根据中小学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萨朗舞中选择符合中小学基础舞蹈教學的舞蹈元素。例如,贯穿整个羌族舞蹈的“胯”部动作,就可以将“胯”部动作作为训练的重点,并把它纳入教材之中。“胯”部扭动是萨朗舞中常见的动作之一并且也是非常重要的动作,在练习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进行胯部动作的练习幅度,等学生掌握后在进行适度的增加难度。萨朗舞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胯”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对适用于练习的舞蹈动作加以运用,使学生通过练习尽可能的掌握萨朗舞的舞蹈风格和基本动律。

2.加强羌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羌族多分布于高山或半山地区,造就了其文化发展的地域性、局限性,因此,古羌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至今都相对缓慢。近年来,羌族文化发展有了一定的开放性、对外交流性,推动了其发展,但是还不够。文化的发展不应该只安于现状,特别是在羌族地区的舞蹈文化,不能只把它作为一种吸引游客的手段,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带着羌族文化特有的文化底蕴和风格特点大胆的走出去,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

3.积极加入羌族文化的研究与保护

羌族文化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能流传至今,除了本民族世代相传外,也归功于一些投身羌族舞蹈文化事业的学者。羌族文化的历史价值无可比拟,我们应认识到古老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我们有责任将它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

首先,我们要积极投入拯救羌族文化的专业队伍中,挖掘更多的历史资料并加以整理,将重点文化予以深入研究和扶持。其次,合理的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加大羌族文化的对外宣传性。研究与保护羌族文化是一场持久的战役,作为羌文化的工作者就必须做好准备,坚持不懈的做好这项工作。

羌族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走到今天,实属不易,我们应感谢前人给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财富,同时,更应肩负起将这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以羌族舞蹈中的萨朗舞为代表,简单的阐述了自己对萨朗舞的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认识。通过对各种资料的查询,自己也对羌族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收获颇多。

参考文献

[1]  罗雄岩.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  纪兰慰,邱久荣.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编辑部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M] 北京:北京ISBN中心出版,1993

[4]  袁禾.  舞蹈与传统文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隆萌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6]  刘少英,李祥. 羌族萨朗舞的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14

[7]  罗铭. 羌族萨朗舞到形态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羌族舞蹈活动
“活动随手拍”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舞蹈课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