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露
摘 要:会计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留下了一些可供选择的空间,这就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同时能够兼顾纳税筹划需要,将二者联系在一起考虑,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减少企业的资本风险,还能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供助力。
关键词:纳税筹划;会计政策选择;理由;影响因素
一、企业纳税筹划理由
(一)合理合法运用权益
市场经济赋予了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在市场场域中,企业的经营行为具有自主化性质,企业的经营利益具有独立化性质。由于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领域,企业时刻面临被竞争对手超越甚至是被市场淘汰的危险,所以,企业总是试图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内尽可能让自己的经营利益达到最大化。纳税筹划作为提高企业经营利益的一个有效手段,近年来颇受业界重视。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时,会为企业提供一些优惠条件,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品,国家在税收方面的优惠幅度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国家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基于对各方利益的均衡考虑,也会为会计政策选择保留一定的空间。这两个原因,都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而且这还是企业的合理合法权益。
(二)减轻税费负担
企业向政府缴纳税费,其实也是一种偿债行为,但这种偿债不同于普通的偿债,企业在偿还其他一般性债务时,在支付方式上是比较灵活的,例如,双方互债就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并且企业还可以不通过现金完成结算。但是,企业向政府交纳的税费则不然,企业向政府交纳的税费不仅具有强制性和单向性,而且必须完全以现金形式进行支付,企业与政府之间不可能“互债”,企业必须无条件履行纳税义务。在这种刚性的偿债规定下,企业一旦发生现金流量拮據,短时间无法融到资金,无法按时缴纳税费,就会受到税务机关的经济处罚,甚至还有可能被纳入黑名单挂出来“示众”,企业不单要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在社会信誉上也同样会遭受损失。但正如前面所说,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时,是颇具人性化的,在制定税收政策时为企业提供了很多可供享受优惠的机会,在制定会计政策时也给企业留有一定的可供选择的空间,如果企业对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能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那么企业就可以借此达到一定条件下对某些税费的少交、不交,或者延迟缴纳,企业的税费负担由此将大为减轻,或者至少也能让企业眼前迫在眉睫的压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释缓。当然,企业为此所进行的纳税筹划行为同样是合理合法的。
二、企业纳税筹划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主要来自于政府在制定会计政策时为兼顾各方利益留下了可供选择的空间。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追逐利润是其动力,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其本性,只要不违背原则,不触犯法律,企业肯定是要选择于己有利的会计政策,以降低税费成本,增加经营收入。
(二)主观因素
所谓主观因素,这里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对纳税筹划的思考方式和对会计政策的解读方式。企业管理层往往也是企业的决策层,他们实际掌控了企业的执行力,他们的观点和行为方式与企业管理走向密切相关。以纳税筹划而言,企业管理层的主观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如何运用和选择会计政策。
(三)企业高管因素
企业高管是企业各项发展政策、发展规划的实际执行人,企业高管掌控了企业各个核心部门和各个重要分支机构,企业高管的薪酬待遇、津贴福利等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高管出于对个人利益的考虑,当然希望让企业的经营业绩看上去好看,至少是账面看上去要好看,于是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企业高管会选择于己有利的一面。
(四)债权人因素
作为债权人,当然希望自己投入企业的资金能够按时足额归还,并获得相应的溢价,因此,债权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情况等是非常关注的。如果企业不能按时足额让债权人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债权人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那么企业未来的经营局面就会出现不稳定因素。所以,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然还需要对增加收益、偿还债务等问题进行认真考虑。
(五)员工因素
员工是企业最基本的组织细胞,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人,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直接制造者,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为了激励员工,通常都会让员工的薪酬绩效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保持高度的关联性,员工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人,在企业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员工为让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绩效报酬,也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影响会计政策选择。
三、企业纳税筹划会计政策选择
(一)存货计价法
按照我国会计政策和税法法规的有关规定,企业在对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可以根据存货发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核算方法,比如,企业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或是加权平均法等。但是,由于企业选择计价核算方法的不同,得出的核算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和对所得税等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计价方法时,必须要对自身当时所处的实际情况(如环境和物价波动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例如,如果当时的经济环境为持续通货膨胀,那么企业就应选择后进先出的计价法,这样有助于企业以降低净收益的方式实现减税,再如,如果当时正处于免税期,那么企业就应选择先进先出的计价法来降低当期成本,扩大当期利润,让所得利润与所得免税额成正比例关系,这样有助于提高免税额度。
(二)固定资产折旧法
固定资产折旧法指的是企业将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年限中产生的损耗转移到商品或费用中所对应的价值部分。企业每年分摊的固定资产耗费是企业成本核算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让企业节省很大一笔税收费用。企业在采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之前,需先行确定折旧的范围。我国现行会计政策允许企业在计算中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例如,企业可以选择平均年限法,也可以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由于企业选择不同的折旧法时得出的计算结果是不同的,企业据此分摊到各期的成本也不会相同,所以,当企业选择不同折旧方法时,对各期利润产生的影响也不会相同,这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摊销法
摊销是一种常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指的是企业长期使用的除去固定资产后的经营性资产,企业可以根据它们的使用年限把它们的购置成本分摊到不同的年度。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允许企业将摊销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企业这样做可以减少当期利润却不会影响到现金流量。摊销法也有很多种,如平均分摊法、不规则摊销法等。企业在运用摊销法进行纳税筹划时,也需要有所选择。比如,企业可以选择最小税收,也可以选择最大摊入。企业在运用摊销法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对于支出费用要及时进行审核和入账;二是对于可以预计的损益部分要以预提的方式提前入账;三是要选择允许范围内的最短摊销年限;四是要对费用的列支限额详尽掌握,并重点采用上限列支。
(四)坏账准备法
以坏账准备法进行纳税筹划有兩方面内容,其一是计提方法的选择,其二是计提比例的选择。
首先,计提方法的选择有三种,分别是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当企业选择不同的计提方法时,对坏账期间产生的期间费用、应税所得、应纳税额等的影响是不同的,企业由此获得的坏账准备额也是不同的。可见,计提方法的多元化给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留下了一定的浮动空间。
其次,计提比例的选择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计提比例会影响到计提金额,因而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和税负,所以企业在选择计提比例时,都会倾向于己有利的原则;另一种情况是,当企业通过升高计提比例来达到降低税负目的时,也带来了企业个股收益的降低,而个股收益的降低又会引发债权人等对企业经营能力的不信任,因而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声誉。所以,企业在选择纳税筹划计提比例时,还需要考虑到个股利益因素。
(五)股权投资法
股权投资法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权益法和成本法。企业在具体实践中选择哪种核算方法,应视股权投资企业的投资金额在所有者权益中所占比例的高低而定。一般来说,当股权投资企业的投资金额占比较高时,宜选择权益法,反之,当股权投资企业的投资金额占比较低时,宜选择成本法。关于投资企业占比高低应如何界定,并没有统一规制,现行资本市场普遍将20%视为区分占比高低的界限。
当然,企业纳税筹划的会计政策选择并非只能受限于上述五种情况,除此以外,还有收入结算方式、债券溢价摊销、外币报表折算等多种方法可供企业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徐耀春.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纳税筹划问题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16):94-95.
[2]刘玉娜.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26):233.
[3]王昌全.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纳税,2018(5):29.
[4]朱俊.探讨会计政策选择在企业所得税筹划中的应用[J].中国商论,2019(6):166-167.
[5]季春花.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12):25-27.
[6]杨贤兰.现代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商讯,2018(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