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勇
摘要:羽毛球运动是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优势项目。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除了职业运动员外越来越多人群投身羽毛球运动,其中青少年投身羽毛球运动的人数也每年呈增长趋势。本研究旨在让青少年在羽毛球运动中步伐的运动更加灵活,使其在羽毛球运动中技步伐与战术在比赛当中的运用也更加灵活。
关键词:羽毛球;灵敏;训练干预;实证研究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为20名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从事羽毛球运动的男性青少年,均为业余运动爱好者,将20名参与训练的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2组,每组10人,建立实验组与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搜索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查阅大量有关数据统计资料及文献资料羽毛球运动中步伐的灵敏训练作为参考。
1.2.2逻辑分析法
对已有的论文材料、学术专著,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运用逻辑学原理,结合各体育学科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1.2.3数理统计法
对本研究所统计的指标数据进行审核与复查后,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归类整理并建立对应数据库。运用Excel2007以及简单使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测试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运用体育统计学相关知识,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1.2.4对比分析法
通过将实验前后不同时期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归类与对比,从而探究灵敏素质训练对羽毛球技术与竞技水平的训练效果的影响。
1.2.5实验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穿插了一个为期10周的灵敏素质练习,主要以步伐训练为主,通过在训练中脚步的移动来锻炼运动员的灵敏素质。
2 结果与分析
2.1羽毛球灵敏素质训练专项性概念
经过灵敏素质测试后,运动员开始进行变向能力训练计划。以下内容主要探讨灵敏素质训练后的几个重要方面,如专项性、练习手段,以及对设计训练计划的要素的控制以达到最佳效果。以下部分将阐述专项性概念,因为它与灵敏素质训练密切相关。
2.1.1专项性
专项性(Specificity)是指与运动员项目密切的训练。因此,运动员要充分利用训练来获得专项能力。训练的专项性可被应用于供能系统、肌肉群和动作模式方面。例如,一位美式橄榄球前锋可以把发展上肢、下肢力量和爆发力的抗阻训练与短距离结合起来训练,因为这些都是次位置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发展灵敏素质的专项训练应考虑运动时的空间因素。换句话说,在一个运动项目中,灵敏素质测试应根据运动空间大小来制订。
变向动作是在运动过程中断续发生的,所以,在灵敏性训练中,对既定运动项目的能量要求进行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灵敏素质动作往往在非最佳状态下发生,这是因为运动过程中其他动作也需要消耗能量(如跳跃、拦截、直线跑)。因此,把灵敏素质练习贯穿于整个训练阶段,通过在接近专项运动的环境中进行变向训练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运动员训练时的场地情况应被纳入考虑范围。研究表明,运动员在不同类型场地进行测试或比赛时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比赛环境对比赛成绩造成影响。
总之,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体育比赛中不同场地对身体的影响。訓练中的场地表面应与运动员比赛时接近。
2.1.2训练的转换
传统的下肢阻力练习(挺举、深蹲、硬拉能提高灵敏素质成绩。实际上,如果运动员只进行下肢阻力练习,大部分人的灵敏素质都不会有显著的提高。但是,有研究发现,把力量训练与灵敏训练结合起来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如前所述,灵敏素质以急停—起动动作为特征,包括制动力和起动起力。以超出运动员平时适应力的运动强度,对他们进行负重深蹲训练,会促使运动员在快速变向时作出更有利的调节。
受试者进行不同形式的跳跃训练,包括水平面上向前跳、单腿侧跳和双腿侧跳。一段时间后,运动员完成T测试和伊利诺斯测试需要的时间缩短了。这种跳跃训练之所以可能会提高变向能力,是因为在跳跃中和灵敏素质测试中应用了相似的动作模式和体质特征。在T测试和伊利诺斯测试中,进行侧向和前向移动时对身体的要求与向前跳、侧跳训练中的要求是一样的。因此,在灵敏速度训练中,要把这些跳跃练习加入到训练计划中。
灵敏性练习手段能有效提高变向能力。具体来说,把一般灵敏素质训练(变向跑)或灵敏性练习与橄榄球、排球和足球运动员的实际训练结合在一起。在经过专门的变向训练后,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显著提高。也就是说,为了发展灵敏素质,运动员需要进行有灵敏素质练习的训练。
2.2羽毛球灵敏素质训练计划设计要素
无论训练计划的目的是提升力量、速度还是有氧耐力,都需要短期和长期规划以使训练效益最大化,使运动疲劳和损伤最小化。这就需要对运动员的训练计划科学化设计。这些变量包括在一定阶段内的练习手段的选择、练习顺序、频次、强度、训练量和休息时间(表2)。
根据运动员的练习状态和练习的复杂程度进行相应调整
2.3灵敏素质训练的练习手段
灵敏素质练习在距离、时间、变向数量和运动模式方面都存在不同。这些要求改变了每种练习的复杂度,因此在为特定人群选择练习形式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和其他练习一样,必须使用正确的运动技巧。在整个灵敏素质练习中,运动员应保持头部姿态自然、眼睛直视前方。运动员经常因为疲劳或习惯过度伸展颈部或收拢下颌,必须纠正这些行为,以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发挥,降低受伤风险。任何变向练习应自上而下开始,即头部先变向目标方向,然后才是身体的其他部分。另一种方法则是运动员的眼睛先变向目标或转动方向,身体随后。在发生变向的实际过程中(制动阶段),降低身体重心将会使运动员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急停和启动。
最后,手臂动作有利于运动员发挥身体的变向能力,因为手臂为身体提供平衡并帮助进行旋转,从而使得身体发生变向。例如,假设有一位运动员在5yd往返跑中进行单一身体变向,在他从落地脚(制动阶段)起跳后,他的手臂(与落地脚同侧的手臂)外侧将与躯干交叉,从而能够旋转身体朝新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应尽量保持手臂接近身体以达到转体阻力(挥动手臂远离身体造成的阻力) 最小化。换句话说,身体重心越接近旋转中心(躯干中心),转体动作就越轻松。这需要保持手臂始终接近身体。
2.3.1转髖(ZARIOCA)
2.3.3六边形(Hexagon)
目的:
发展 灵敏素质。
步骤:
标出边长为2ft的六边形(边长可变),运动员应按照以下动作步骤进行练习:
·站在六边形的中心,面对指定方向。
·面对指定方向时,双脚跳出六边形的每边。
·既要顺时针跳跃也要逆时针跳跃并进行计时。
复杂的变换方法
·单足跳
·改变六边形的边长
2.3.4 20yd往返跑(20—Yard Shuttle)
目的:
发展变向、脚步和反应时能力。
步骤:
运动员应按照以下动作步骤进行练习:
·两腿成开立姿势,跨过起始线。
·向右转身、快跑并用右手触摸5yd远的一条线。
·转回左边、跑过10yd距离并用左手触摸远处线。
·转回右边、跑过5yd距离,穿过起始线完成练习。
复杂的变换方法
20yd组合灵敏素质练习。运动员可以单腿分别完成不同的练习(如快跳、Carioca 舞步、跨步跳等)。
2.4羽毛球项目中进行步伐移动训练的实证分析
通过10周的灵敏素质训练,在实验前后均对20名运动员的得分能力进行了分别测试。要求进行得分能力测试的比赛对象水平控制不变。
2.4.1同质性检验
表3 独立样本检验
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 平均值等同性 t 检验
F 显著性 t 自由度 显著性(双尾) 平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差值 差值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前测30m成绩 假定等方差 .484 .496 .667 18 .513 .03200 .04795 -.068
75 .13275
不假定等方差 .667 17.734 .513 .03200 .04795 -.068
86 .13286
前测得分能力 假定等方差 .719 .408 .429 18 .673 .100 .233 -.390 .590
不假定等方差 .429 17.413 .673 .100 .233 -.391 .591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P值>0.01,说明样本具有同质性,之后所进行的训练效果的对比具有科学性。
2.4.2训练效果对比
表4 配对样本统计
平均值 个案数 标准差 标准误差平均值
配对 1 前测30m成绩 4.2900 10 .10044 .03176
后测30m成绩 4.1610 10 .06740 .02132
配对 2 前测得分能力 3.00 10 .471 .149
后测得分能力 6.50 10 .527 .167
表5 配对样本相关性
个案数 相关性 显著性
配对 1 前测30m成绩&后测30m成绩 10 .596 .069
配对 2 前测得分能力&后测得分能力 10 .447 .195
表6 配对样本检验
配对差值 t 自由度 显著性(双尾)
平均值 標准差 标准误差平均值 差值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配对 1 前测30m成绩 - 后测30m成绩 .12900 .08103 .02562 .07104 .18696 5.034 9 .001
配对 2 前测得分能力 - 后测得分能力 -3.500 .527 .167 -3.877 -3.123 -21.000 9 .000
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P值均小于0.01,说明实验后的得分能力以及30m能力水平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通过对本实验训练反馈数据的解读,可以看出,通过为期10周的步伐移动教学训练,参与训练的学员的脚步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其30m速度得到改善,竞技得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加强。
3.1.2灵敏素质练习的训练计划要素是需要收到计划制定者所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练习手段的选择、练习的顺序、练习的频次、练习的强度、练习量、休息以及训练计划的结构等。
3.1.3通过一般和专项的灵敏素质训练,实验结果反映,实验组学员在训练后的灵敏素质水平等到了明显加强,其步伐的连贯性与得分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运动员通过灵敏素质训练后,其技步伐与战术在比赛当中的运用也更加灵活。
3.2 建议
3.2.1 教练员在训练中应当根据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具体状况分别进行发展蹬腿发力的动作速度、步法移动变换能力、背肌腰腹部 肌肉的协调能力、下肢耐力、脚踝膝关节小肌群力量以及步法移动变换能力与之相关的灵敏素质的专项训练。
3.2.2在灵敏性训练中,对既定运动项目的能量要求进行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灵敏素质动作往往在非最佳状态下发生,这是因为运动过程中其他动作也需要消耗能量
3.2.3在进行羽毛球步伐移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当注重对运动员训练进行训练的转换,从而通过该方式,使其综合训练效果更佳,而不单一只是某一项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史伟娟. 羽毛球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J]. 搏击(体育论坛),
2010,08:48-49+60.
[2] 殷洪洲. 四川省高校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3] 王乐.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对专项速度素质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3.
[4] 阙宁. 青少年男子羽毛球专项体能训练测量指标体系构建[D].成都体育学院,2014.
[5] 何佳佳. 羽毛球训练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
[6] 王兴琳. 羽毛球专修学生体能训练有效性的分析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