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红
摘要:通过在完全学分制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文章首先分析了完全学分制改革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后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选修课、第二课堂以及基于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最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全学分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校的学制主要有选课制、学年制、绩点学分制、学年学分制以及完全学分制。在不同的学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完全学分制是我国高校学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主要指的是在教学管理中以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当作学生顺利毕业的标准。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必须合理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安排各类必修及选修课程的比例,确定准予学生毕业最低的总学分。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以适应学制改革的要求。
一、完全学分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要求
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学制的新学制,完全学分制的改革必然会对高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具体来说,完全学分改革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以下几个新要求:
首先,在课程建设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定义的分析可知,完全学分制以学生修完所要求的学分作为高校学生毕业的重要标准,必须以大量任选课作为课程建设的基础。而传统的学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修课占据的比例很大,缺少足够的选修课程,这无疑与完全学分制所要求的安排各类必修及选修课程的比例不相适应。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对现有的课程做出改革,在必修课之外安排多种形式的选修课程。
其次,在师资力量建设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完全学分制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设必需的修课程,从而满足学生修习学分的需要。课程的建设少不了有足够的教师来承担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扩充提出了要求。同时,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选择、学习选择上有了更大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也必须具备适应这种新变化的能力,以满足学制改革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再次,在教学设施建设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课程建设上的改变,更加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学也要求高校在教学设施的建设上及时跟进。尤其是网络教育无疑更加适用于学生思想政治选修课程的学习,因此要求高校在网络硬件与软件的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从而打造一个满足思想政治课程网络教学要求的线上教育平台。
最后,在教学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的教学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在不同的学制下,教学管理上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完全学分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活”,在教学中学生的个体活动增加,班级群体性活动减少。因此,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要真正做到尊重的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更多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管理手段。
二、基于完全学分制改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
在完全学分制改革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采取更好灵活的形式,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打造以思想政治必修和选修课为基础的,涵盖社会活动、网络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育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传统的学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统的学制下通常是作为公共必修课而存在,可见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重要地位。在完全学分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使得课程教学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构建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需要继续坚持,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重要地位。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地位。在完全学分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影响了对于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此,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分占比的必要的手段来突出其重要地位,在课程考核上适当提高难度,以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改变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程的错误看法。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建设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片面注重理论而忽视学生的实际生活。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进行优化,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现实性,能够将理论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和想象来领悟具体的理论。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其出现空洞化的倾向。
(二)构建依托网络教学的选修课程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在完全学分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课程建设上合理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修课程选择。而网络教学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类选修课程开展最有效的载体。依托于网络教学开展思想政治选修课,不仅可能满足学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从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而且,通过网络教学开展思想政治选修课,还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果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量的思想政治选修课无疑会占用高校更多的教学场所、需要有更多的教师,给高校的教学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而通过网络教学,高校不需要在教室的安排上费尽心思,不需要占用额外的教室,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前录制教学视频的非即时式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避免师资力量的占用。这样,既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选修课程建设与开展的需要,同时又能解决高校教育资源有限的冲突,从而在选修课程的建设与教育资源的利用方面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状态。因此,高校一方面需要校园网络教学设施的建设,优化校园网,使网络的速度得到升级,从而满足更多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选修课程学习的需要。同时聘请专业的企业负责高校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的开发,不断优化思想政治网络选修课的网络教学功能模块,通过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实现对于学生学习的有效监督,通过构建专家知识库、教师在线指导等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网络选修课的学习提供指导,构建网络选修课的在线测试功能完成学生思想政治选修课程的网上考核与测试。另一方面,合理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网络选修课程的内容。設置思想政治选修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化发展,满足学生思想政治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此在思想政治网络选修课程建设当中,高校可以将学生对于选修课内容的需求与意见纳入到课程建设当中,通过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网络选修课的建议,从而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纳入到课程建设当中,站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视角上开发出合适的思想政治网络选修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
在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必修课与选修课来完成。还需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从而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得更加完善。一方面,高校应该开发更加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来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社区,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班级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重要桥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完全学分制的学制下,班级的作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继续突破班级的限制,将其延伸到班级以外。为此,需要将学生的生活社区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不断强化学生生活园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起学生生活社区管理及教育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强化学生生活社区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为完全学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四)构建以党团组织与社团为载体的教育形式
完全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传统的以班级为依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班级年级的作用在逐渐淡化。相反,在完全学分之下学生社团成为了学生进行交流与联系的重要渠道,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第一课堂教育以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还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益的补充。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在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社团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党团组织也应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不断强化学生党团组织的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党团队伍的政治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高校从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入手,从而使新的学制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覆盖。
三、完全学分制改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策略探讨
为了确保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顺利实现转变,除了需要科学地进行规划与设计以外,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保障其顺利实施。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不仅是我国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需要。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将思想政治学习的自由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人生规划、能力来自主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选择,在完成必须的思想政治课程的基础上还能从自己感兴趣的,与自己的个人发展需要相吻合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才能学会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才能够形成并提高主动约束自己,不算完善自己的能力。
二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元化发展。在传统的学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来完成,而在完全学分制改革下,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进行多元化发展通过更多的途径与媒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得更加全面与完善,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覆蓋。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高校还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社会实践活动、新闻媒体、校园文化建设等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线下发展到线上,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是开创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方式。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一种显性的教育方式,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很明显地感受教育的目的所在。仅仅靠显性教育的方式是无法完全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无法完全适应完全学分制的改革需要。为此,高校应该开创适合自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咨询、文化建设、服务、环境营造、活动等方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最小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四、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完全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找到其中存在的缺陷,及其与完全学分制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建立起更加契合于完全学分制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蔡永茂.浅谈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5):179-179
[2]王永飞,严运楼,黄中子.全学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28-29
[3]武传钟.学分制改革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衍变与革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1):40-41
[4]赵建平.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62-64
[5]凌惠.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1(1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