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钊
摘 要:高分子的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不但可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基础的科研工作能力,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地方师范院校中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建设以及如何进行改革。[1]
关键词:高分子 化学实验 建设
引言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材料更新的周期变短,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分子化学实验》是一门专业的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更多的同学反映出高分子化学理论课程教育内容过于复杂,难以把握。实际上,许多高分子中科学理论还不够成熟,一些内容还没有过于成熟的理论在支撑,仍存在争议。因此,这也会影响学习动机、效率和学习兴趣。因此,在高校教学活动中,作为高分子化学课程的补充部分,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亟待改进。[2]根据我校培养攻克工科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从教材的选择、课堂内外的跟踪研究等方面,分析研究了改变当前教学现状的途径;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方面开设研究。
一、高分子化学实验建设以及改革探讨
1.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通常以老师们的步骤以及实验教材的步骤进行操作,机械性地重复着实验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思考,只要操作过程合理,就能得到预期的结论。实验的程序也影响着学生们对学习课程的理解。为发挥实验教学中的启示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作为实验的组织和指导者,学生可以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3]如:我们在讲解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聚合的实验中,各实验组应避免千篇一律,采用一样的实验步骤。可允许多组学生适当的改变搅拌速率等的用量,并以此类推。每组学生在不同条件进行实验。此时,各组得到的现象、 聚合物分子量和产物粒径均会不一样。由于每组的实验结果可能不同,所以学生们都应认真的完成自己所做实验,仔细的记录出各种实验中发生的现象。等实验结束之后,各组的学生们总结一下结果,提交报告的时候,除完成的常规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现象外,学生们还需有条理的分析解释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教学不仅仅能激发出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还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等能力,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理解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培养高分子材料专业信息型人才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关于高分子科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理解,还承担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任务,因此,利用“互联网+”与高分子材料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拓宽学生成为信息型人才的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条件,学生在预习报告,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以及报告总结的过程中将大量获取与实验教学相关的传递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4]因此,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结合过程中,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获取这些传递信息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目前,学生获取这些传递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利用普通网络搜索引擎、专业化学实验网站、专业论文期刊网站和专业数据库网站等等与高分子材料实验相关的信息资源,尤其利用国内各高校实验网站的信息、高分子学会网站和高分子专题期刊网站等信息渠道。
3.提高实验教学理念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为了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更新教学理念。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领导者,教师是学生实验的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讲解而是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做实验。实验的准备时间、选择哪种单体、采用哪种聚合方法以及如何对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成为实验教学的中心。实验内容可以增加“苯乙烯悬浮聚合”等应用型很强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体验高分子化學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讨论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比较聚苯乙烯的质量,找出研究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实验的开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形成“教学内容咨询、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自主、交流讨论”的多环节、互动的学习模式,更好地整合理论知识,与科学研究并驾齐驱,增强他们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和兴趣。
结语
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质量的实验教学理念。除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外,还应通过开展生活相关实验,优化考核方法,从而最大化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实验教学体系最终将培养具有扎实的高分子专业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郝文莉,陈喜清,何伟,曾何华,张立忠,魏伟,李永俊.高分子化学实验中聚苯胺的制备及导电性实验的改进[J].广东化工,2016,43(16):58-59.
[2]冯海柯.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新[J].广州化工,2013,41(9):243-244.
[3]张兴宏,张滢滢.《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交互式教学改革的探讨[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S:高分子教育与学科发展.2017.
[4]肖春妹,李文杰,徐波.地方院校高分子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3):23-23.